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六祖慧能大师圣诞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是神话,他做到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六祖慧能大师圣诞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是神话,他做到了

引用
中华网
1.
https://fo.china.com/focommon/20001209/20240319/25855974.html

2024年3月18日,农历二月初九,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诞辰纪念日。惠能大师以其“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学思想,对中国佛教产生了深远影响。值此殊胜之日,让我们一起重温这位伟大祖师的传奇一生,以及他为后人留下的珍贵智慧宝藏。

一场对答 初显智慧

一代禅宗祖师,为何最初会显现为在家人?这还得从惠能大师的求法经历说起。

在求法之前,惠能本是一个一字不识的樵夫。一天惠能在送柴途中,听到有人口诵《金刚经》。一闻经语,心有所悟,决心前往黄梅礼佛求法。

他安置好母亲,历经三十余日,终于来到黄梅拜见五祖。五祖问他:“你是哪里人?欲求何物?”

惠能答道: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五祖诘问他道:“你是岭南人,又是个獦獠(打渔砍柴的夷蛮),如何做得了佛?”

惠能从容回答: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惠能虽一字不识,但回答直契佛法核心。佛法讲众生平等,人人皆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

由此对答,五祖看出惠能的非凡根性和智慧,于是,安排他到后院碓房劈柴舂米,在日常俗事中修行,为后来的“顿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首禅偈,得传法衣

慧能大师幼年丧父,家境贫困,依靠卖柴养母。一日卖柴,听闻客人读诵《金刚经》,心开悟解,便离开老家广东新州,去湖北黄梅县东禅寺礼拜禅宗五祖弘忍,五祖见其根性太利,吩咐他在寺中舂米打杂。

此后过八个月,五祖弘忍大师让门人作禅偈以确定继承人。神秀上座写“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表明自己对修行的认识,慧能作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显示自己的观点。

最终,慧能凭借对佛法洞彻的理解,获得了五祖的认可,成为了禅宗付法藏第六祖。

一次点拨 了悟自性

在惠能写下偈子的第二日,五祖悄悄来到碓坊,见惠能仍如往常一样在舂米,便问:“米舂熟了吗?”

惠能答道:米熟久矣,犹欠筛在。暗喻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只待师父的点拨。五祖用手杖敲了三下便离开。惠能心领神会,当夜三更来见五祖。

夜深人静之时,五祖为惠能讲解《金刚经》,当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惠能言下大悟,对五祖说了五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五祖知道惠能已经了悟本心自性,当即授予衣钵,赠他一首偈子:“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嘱咐善自护念,广度有情。

五祖为保护惠能,让他速速离去,将他送至九江边,要亲自渡他过江。惠能深感师恩如山,一边摇橹,一边对师父说道: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五祖欣慰,知三年后,自己将离开这个世间,未来禅法将由惠能发扬光大,嘱咐他此去一路向南,不要急于出来弘法,以免遭人迫害。

惠能遵循五祖教诲南归,隐遁于猎人队伍中十五载精进修道,随缘说法,救度众生,见因缘成熟,方决定出山弘法。

一句禅语 折服众僧

慧能到东禅寺仅八月有余便得法。因年纪轻,为避免因付法而产生争端,便遵师嘱托南归隐遁。

高宗仪凤元年正月八日,慧能至南海法性寺,正值印宗法师在讲《涅槃经》。时有微风吹动经幡,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争论不下。

这位居士却语出惊人:“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印宗法师立觉此人非凡俗之辈,便请至上席,探问佛法大意。慧能言简理当,不拘泥文字。

印宗法师问道:“行者定非常人,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行者莫非就是五祖传人?” 慧能更无所隐,直叙得法因由。

于是,居士取出从五祖弘忍大师处继承来的衣钵,表明身份。印宗法师欢喜合掌,为其剃度,并拜为师。惠能之名就此为世人知晓。

曹溪开山,开演大法

慧能大师在岭南一带弘法,大倡顿悟法门,其通俗简易的修持方法,流行日广,成为佛教禅宗的主流。

六祖强调“见自性清净,自修自作法身,自行佛行,自成佛道”。并非只有静坐敛心才算是禅,一切时中行住坐卧皆可体会禅之境界。

大师又云“先立无念为宗”,所谓无念,是指“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之意。

口说见性,实际仍执着的人,并未摆脱种种分别的观念,而这些观念正是种种烦恼的起源。只要一切都无所执着,真如自性就保持清净自在。

六祖大师为中国禅宗之长足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后来各派禅师建立门庭有极大影响。

一具肉身 千年不坏

惠能在岭南一代弘法,大倡顿悟法门,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逐渐成为佛教禅宗的正系。

六祖惠能一生说法三十七载,得旨嗣法者,四十三人,悟道超凡者,莫知其数。

唐先天二年,即将入灭的惠能大师,回到自己的家乡广东新洲,在新洲大国恩寺打坐入定,端坐至三更,忽谓门人“吾行矣”,坐化圆寂,留下金刚不坏的肉身。

后来真身从新洲迎回曹溪宝林寺,也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韶关南华禅寺。如今一千多年过去了,广东气候炎热,环境潮湿,六祖惠能的真身却依旧端坐不坏,供后人瞻仰。

一部经典,流传后世

在佛教中,只有佛的言说才称为“经”。但《六祖坛经》是唯一的例外,可见这部经典在佛教中的地位。

《六祖坛经》是一部,由其弟子法海等禅师,以惠能大师讲经为核心,依据其言行开示汇集而成的,是佛教唯一一本中国僧人所著,而被佛教界和学术界,共同称之为经的禅宗著作。

《六祖坛经》可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即是在大梵寺,介绍自己得法传法的事迹,并开示“摩诃般若波罗蜜法”;

第二部分介绍六祖惠能回曹溪山后,传授“无相戒”。

第三部分是六祖与弟子之间的问答。

《六祖坛经》的中心主张是佛性本有,见性成佛。其内容丰富,文字通俗,以深入人心的方式,阐述人人皆有佛性,即心即佛,顿悟成佛的思想。大家可以自行阅读《六祖坛经》,体悟禅法精要。

一花五叶,传灯无尽

在慧能大师之前,禅宗一直是单传。自慧能大师以后,唯传心印,不传衣钵,禅宗法脉流传至今不断。禅宗后分五宗,分别为曹洞宗、临济宗、云门宗、法眼宗和沩仰宗,虽分五宗,确同一心印,法脉相承,灯灯相续。

慧能大师的弟子很多,据《坛经》记载,有一千多人。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法海、法达、智常、志彻、神会等。禅宗史上非常有影响的青原行思、南岳怀让和南阳慧忠等大禅师,也都是慧能大师的法嗣。

在行思一支,到后世分为曹洞宗、云门宗和法眼宗;在怀让一支,到后世分为临济宗和沩仰宗。应验了达摩传法偈中所说的“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的预言,至此,禅宗在中国蓬蓬勃勃地兴盛了起来。

值此六祖大师纪念日,

追忆祖师遗范,祈愿祖师加被,

我等弟子,按祖师之教诲如法修行,

早日契入佛之知见,开佛之智慧,

戒恶修善,识得本来,

远离诸苦,早证菩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