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迁徙中的鸟类:了解高危时节并采取行动!
保护迁徙中的鸟类:了解高危时节并采取行动!
在中国,每年春秋季节都有大量候鸟进行迁徙。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的关键位置,中国不仅是众多候鸟的重要栖息地,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候鸟迁徙的高危时段、面临的威胁以及我们可以采取的保护措施。
中国候鸟迁飞区与高危时段
主要依照水鸟的迁徙状况划分出了全球 9 条候鸟迁飞区,其中 4 条经过中国,分别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中亚迁飞区、西亚—东非迁飞区以及西太平洋迁飞区。
中国候鸟迁飞通道示意图
候鸟在春季和秋季迁徙时最易受到威胁,这两个时期通常在每年的3月至5月和9月至11月之间。这两个关键的迁迁徙阶段,候鸟面临的风险最大,不仅要面对长途跋涉,还需应对包括恶劣气候条件、食物和栖息地缺失在内的多重不利因素。为了适应这一迁徙过程,鸟类经常要时刻保持警觉,以躲避来自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威胁。
春季迁徙(3-5月):众多鸟类离开南方越冬地飞向北方繁殖地。这段时间,它们容易因精力有限迷失方向撞上建筑物。
秋季迁徙(9-11月):鸟类返航向越冬地,此时,迁徙高峰期的来临,城市中的高楼大厦和夜间灯光的干扰让它们误以为前方是安全区域,导致撞击事故频发。
中国候鸟关键栖息地与迁飞区关系示意图
迁徙季节带来的挑战与防护措施
在中国,迁徙季节为鸟类带来的主要挑战包括:
玻璃建筑的迷惑:鸟类无法识别玻璃的存在,这是因为它们难以辨别玻璃的透明质地或其反射的影像。当面对高反射性的玻璃幕墙时,鸟类可能将其错看为延续的天空或周围景物;玻璃的透明特性也可能让它们误认为前方是开阔的飞行空间。此外,还有一些领地感强的鸟,会误以为是鸟类入侵,从而应战,结果却撞上玻璃墙面。
夜间光污染的影响:夜晚迁徙的许多鸟类依赖星光导航。然而,高耸的摩天大楼和耀眼的城市照明,特别是在城市中心地带,经常导致鸟类在夜间迁徙时失去方向,从而增加了它们撞击建筑物的危险性。在中国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因建筑物造成的鸟类撞击事件正持续上升。
部分栖息地面临威胁:在全国候鸟重要栖息地中,仍有相当部分存在保护管理空缺,且大部分栖息地较为分散,缺乏完善的调查监测设施。外来物种入侵、湿地萎缩、水质污染、人为盗猎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对候鸟的活动范围和栖息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同时,随着城市扩展,越来越多的传统鸟类迁徙路径被建筑所占据,撞击建筑物的风险也随之上升。
夜间香港海港的天际线
在鸟类迁徙的高危时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护措施来为鸟儿们的飞行保驾护航:
减少夜间光污染:
关闭不必要的室外灯光,尤其是在建筑顶部或窗户附近。
使用遮光窗帘或感应灯,减少不必要的夜间灯光。
参与或倡导“暗夜计划”,在迁徙高峰期间尽量保持夜间暗淡的城市环境。
增加窗户的可见性:
使用窗贴、防鸟胶带或其他视觉障碍物,帮助鸟类识别玻璃障碍。
在窗外设置遮阳板或格栅网,增加窗户的可见性。
宣传与社区合作:
在迁徙季节,提醒邻里、社区或物业采取相应的鸟撞防护措施。
参与本地或国际的鸟类保护活动,呼吁更多人关心迁徙鸟类的生存状况。
腾讯防鸟撞改造
北京少年宫防鸟撞改造
结语
人人皆可行动——无论是家庭、企业还是社区,都能通过简单的举动帮助迁徙中的鸟类避开危险。一起守护这些美丽的生灵,让我们的城市成为鸟类安全的休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