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居民养老财富管理发展报告:养老观念普及,多元化配置成趋势
2024年中国居民养老财富管理发展报告:养老观念普及,多元化配置成趋势
《中国居民养老财富管理发展报告(2024)》暨《养老社区白皮书》由中信金控、清华五道口养老金融50人论坛指导,中信银行携手信银理财、华夏基金、富达基金联合发布。报告基于6506个有效样本的定量调研,涵盖了Z世代到银发族等多个年龄段人群的养老规划现状和需求,为个人养老规划和相关行业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主要发现
一、养老观念不断普及,养老投顾需求增加
观念上,近年来人们从“养儿防老”逐渐接受“自主养老”:受访者中有约六成已开始养老规划。
年龄上,受访者认为在37-40岁启动养老规划是合适的,提前进行养老规划已成为受访者的普遍共识。
投入上,不同阶段受访者的每月养老储备金额均较去年有所提高。平均每月达到1933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22元。
意识层面,无养老规划的受访者有66%认为未开始规划的原因是“还年轻,不着急”。唤醒更广范围人群的养老规划意识仍然任重道远,“养老顾问”被寄予厚望。
养老投顾的“顾”,即投前规划、投中推荐方案、投后跟踪调整,为有需求的各类人群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意识当前之亟需。
二、长期投资应以多元化资产配置为核心
养老储备目标逐渐清晰。52%的受访者表示,退休后理想的养老储备金额在50-200万元之间,与往年相比,养老储备目标的集中度更高。
养老投资风险承受意愿有所提升。可以接受阶段性亏损20%以下的受访者比例有所提升。
受访者对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有所提升,人们更愿意尝试多元化组合来应对超长期养老投资的挑战。相比于去年平均每位受访者会选择2.5种储蓄方式,这一数字在2024年增加到2.9种,并且更偏好商业养老保险(64%)、银行存款(61%)、银行理财(53%)和基金(49%),而且对商业养老保险和基金的偏好比例大幅度上升。
参考海外成熟市场的经验,养老投资期限应覆盖全生命周期,因此人们的长期养老投资的意识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而且,多元化资产配置对于管控风险、实现个人养老资产稳健增长有着重要作用。根据富达全球资产配置经验,科学有效的多元化资产配置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是多资产,即在股票、债券、商品、另类及其二级资产之间的配置;
第二是多地域,在同一市场,资产往往呈现出较高的相关性,多地域的全球资产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是多策略,即充分运用主动多头、对冲、量化等不同投资策略来进行组合构建及管理。
三、养老规划越好,养老生活方式更有多样可能
养老规划越好,支付意愿越强。处于不同养老规划阶段的受访者,是否进行养老规划与养老服务支出意愿有着显著的线性关系。
养老服务方式的偏好也逐步呈多元化。87%的受访者偏好于居家或社区养老,13%的受访者偏好机构养老。
另一方面,偏好不同养老生活方式的人群,也逐步显示出不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