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人畜共患传染病之马鼻疽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人畜共患传染病之马鼻疽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16469849_121123749

马鼻疽是一种主要影响马属动物的高接触性传染病,同时也能感染人类。这种疾病由鼻疽杆菌引起,可通过消化道、皮肤创伤等多种途径传播。本文将详细介绍马鼻疽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预防措施。


温馨提示:文中图片可能会引起不适,请谨慎观看。

病原学

马鼻疽的病原体是假单胞菌属的鼻疽杆菌。这种细菌呈微弯棒状,大小不一,长度为2~5μm,宽度为0.5~1.0μm,通常单独存在,有时也会成对排列。鼻疽杆菌没有鞭毛,不能运动,没有荚膜,不产生芽孢,属于需氧革兰染色阴性菌。

在适宜的环境中,鼻疽杆菌的存活时间较长。例如,在潮湿的厩床上可存活15~30天,鼻液中可存活14天,尿液中40小时即死亡。在干燥环境中仅能生存10~15天,日光直接照射24小时或加热56℃ 15分钟即可杀死。此外,鼻疽杆菌对化学制剂敏感,3%煤酚皂溶液、10%石灰乳、2%甲醛中1小时即可将其杀死。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

人和多种温血动物都对马鼻疽易感。其中,马属动物(如马、骡、驴)最易感,骆驼、犬、猫、羊及野生食肉动物也可感染。在自然条件下,牛、猪和禽类不易感染。

传染源

鼻疽病马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尤其是开放性鼻疽马最具危险性。

传播途径

动物感染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通常是在同槽饲养、同桶饮水、互相啃咬时摄入受污染的饲料、饮水而发生。皮肤或黏膜创伤也可导致感染,但相对较少见。人类则主要通过与病畜(马、骡、驴等)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而致病。

临床症状

动物患病后

马鼻疽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在不常发病的地区,马、骡、驴的鼻疽多为急性经过;而在常发病地区,马的鼻疽主要为慢性型。

急性鼻疽:
潜伏期为2-4天,主要表现为一侧性黄绿色鼻液和下颌淋巴结发炎,精神沉郁,食欲减少,可视黏膜潮红并轻度黄染。鼻腔黏膜上有小米粒至高梁大的灰白色圆形结节,并形成深浅不等溃疡。鼻衄血或咳出带血黏液,听诊肺部有啰音。颜面、四肢、肩、胸、下腹部的淋巴管形成索状肿胀和串珠状结节,索状肿胀常破溃。患畜食欲废绝,迅速消瘦,经7-21天死亡。

慢性鼻疽:
常见于感染马,开始时由一侧或两侧鼻孔流出灰黄色脓性鼻汁,往往在鼻腔黏膜见有糜烂性溃疡,称为开放性鼻疽马。有的在鼻中膈形成放射状斑痕,触诊颌下、咽背、颈上淋巴结肿胀、化脓,干酪化,有时部分发生钙化,有硬结感。患畜营养下降,显著消瘦,被毛粗乱无光泽,往往陷于恶病质而死。

人患病后

人类鼻疽多为散发,与其职业有密切的关系,如兽医、饲养员或实验室人员。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1-14天。人鼻疽也分急性和慢性两种,但以急性多见。

急性鼻疽:
潜伏期在一周内,病人突然呈现高热、寒战,伴有恶寒、多汗、头痛、全身疼痛、乏力和食欲减退等症状。临床上可分为皮肤鼻疽、鼻腔鼻疽、肺鼻疽,感染部位可形成炎性硬结,化脓变软,破裂后流出脓汁,并形成溃疡,可致菌血症和脓毒血症引起循环衰竭而死亡。

慢性鼻疽:
潜伏期在10天以上,病人全身症状轻微,体温周期性升高。

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预防


目前,马鼻疽尚无有效疫苗,主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 加强动物饲养管理,严格兽医检疫制度。
  2. 严格病畜管理,做好隔离、处置与消毒。
  3. 高危职业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严格消毒。避免长时间、近距离接触病马的口鼻等排出物较多的区域。皮肤有伤口的工作人员避免接触病马。

海关在行动

为保护我国生物安全以及人民生命健康财产安全,防止人畜共患传染病从境外传入,海关提醒:

  1. 禁止进境物:(1)动植物病原体(包括菌种、毒种等)、害虫及其他有害生物;(2)动植物疫情流行的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3)动物尸体;(4)土壤。一经发现,一律作退回或销毁处理。

  2. 进(过)境人员,禁止携带、寄递《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携带、寄递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名录》规定的物品。一经发现,一律作退回或销毁处理。

违反上述规定者,由海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处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