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三院团队揭示幽门螺杆菌致病新机制,为胃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北医三院团队揭示幽门螺杆菌致病新机制,为胃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近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丁士刚教授团队与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合作,在国际期刊《肠道微生物》(Gut Microbes,IF:12.2)发表重要研究成果。研究首次揭示了RNA结合蛋白AUF1在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为开发新型胃病治疗药物提供了新思路。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是一种定植于胃上皮的致病菌,可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等胃黏膜疾病。作为幽门螺杆菌的关键毒力因子,CagA通过IV型分泌系统直接注射到胃上皮细胞中发挥致炎作用,与此同时,宿主细胞通过自噬途径将其降解。
研究团队发现,幽门螺杆菌通过上调AUF1表达抑制胃上皮细胞的自噬过程。进一步研究表明,AUF1并不影响自噬的启动,而是阻碍了自噬中的溶酶体降解过程。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上皮细胞中,上调的AUF1通过抑制细胞内CagA的自噬溶酶体降解来稳定CagA蛋白水平。敲低AUF1促进了CagA降解,而这一作用可以被溶酶体抑制剂BafA1和CQ逆转。
研究还发现,AUF1与CTSD mRNA的3'UTR区域结合,AUF1的敲低增强了CTSD mRNA的稳定性。AUF1介导的CTSD表达下调有助于CagA的稳定,导致外泌体中CagA水平升高,从而促进细胞外炎症。在胃炎患者胃粘膜样本中,AUF1高表达及胞质易位与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患者的炎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CagA是AUF1易位进入细胞质的必要条件。
该研究揭示了幽门螺杆菌关键毒力因子CagA与宿主AUF1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AUF1表达失调可能增加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风险。这一发现为开发针对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的新型治疗药物提供了潜在靶点。
参考文献:
Weng HL, Zhang T, et al. AUF1-mediated inhibition of autophagic lysosomal degradation contributes to CagA stability and Helicobacter pylori-induced inflammation. Gut Microbes. 2024;16(1):2271203. doi:10.1080/19490976.2024.227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