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谋国尽忠,死而后已——恭亲王奕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谋国尽忠,死而后已——恭亲王奕䜣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613/21/83300940_1126129843.shtml

恭亲王奕䜣是晚清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的一生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实际执掌朝政数十年。奕䜣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他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建立了多个近代军事工业,为晚清王朝的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爱新觉罗·奕䜣
出生日期:1833年1月11日
逝世日期:1898年5月30日
别号:乐道主人、朗润园主人、
鉴园主人、葆光道人
国籍:中国(清朝)
职业:政治家、外交家
父亲:道光皇帝
母亲: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哥哥:爱新觉罗·奕詝(咸丰皇帝)
民族:满族
生肖:蛇
星座:摩羯座
主要成就:与两宫太后发动辛酉政变、
洋务运动的中央主政者
王爵:恭亲王
谥号:忠

爱新觉罗·奕䜣,1833年1月11日(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出生于北京紫禁城,道光皇帝第六子,咸丰皇帝的异母弟弟。奕䜣从小天资聪颖,6岁时师从翁同龢之父翁心存,7岁受教于贾桢。在名师的教授下,奕䜣饱读传统经典,并研习清语。由于能力出众,且文武皆通,颇受道光帝喜爱。

恭亲王奕䜣一生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实际执掌朝政数十年,对近代的外交、军事、教育、铁路、电报、矿业等,皆有推进,使风雨飘摇的晚清王朝出现一抹的复兴曙光。

失之交臂的大位

道光立储时,曾在四子奕詝和六子奕䜣之间犹豫不决。据《清宫遗闻》所述,奕詝平实,奕䜣聪敏,当时道光帝属意奕䜣,但奕詝的生母是孝全成皇后,这令道光帝很难抉择。相传,在道光晚年之时,有一天召奕詝和奕䜣入对,奕䜣按照师傅所教,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奕詝的师傅杜受田深知奕詝的才干比不上奕䜣,便教授他“上自知病重,不久与世,若问将来之事,你就伏地流涕,以表忠君爱父之诚意”。果然道光帝对奕詝的表现更为满意,认为仁孝才能更好地治理天下,于是便决定立奕詝为储君。

为了补偿失去天子之位的奕䜣,道光帝打破惯例,在秘密建储匣内单列一谕,封皇六子奕䜣为亲王。1850年,皇四子奕詝继位,遵道光皇帝遗诏,正式封奕䜣为恭亲王,并将原庆王府赐给奕䜣为府邸,始称“恭王府”。

宦海沉浮的政治家

1852年,奕䜣受命在内廷行走,次年,太平天国北伐军直逼直隶,咸丰帝任命奕䜣为“军机大臣上行走。”奕䜣临危受命,在镇压太平军期间“参赞军务、夙夜勤劳”,挽救晚清政权于危难之中,政治才华展露无遗。1855年因办理生母丧仪疏略,被哥哥咸丰皇帝开去一切职务,令在上书房读书。奕䜣再次崭露头角已是五年后的咸丰十年(1860年),因英法联军近逼京师,被咸丰皇帝任命奕䜣为“便宜行事全权大臣”,后以钦差大臣身份同英法联军签订条约。条约内容虽严重有损于大清,但咸丰皇帝并没有怪罪于奕䜣,对其办理抚局不易表示理解。

1861年,31岁的咸丰皇帝驾崩于避暑山庄,遗命八位“赞襄政务大臣”辅佐年幼的新帝载淳。慈禧太后为削弱顾命八大臣势力,巩固自己的权力,密召恭亲王奕䜣前往承德避暑山庄,经过密谋,遂发动了一场政变,将原来咸丰皇帝苦心安排的八大臣辅政体制尽除,建立了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总其上,奕䜣辅政览其下的新体制。奕䜣因政变有功被授议政王、军机大臣、宗人府宗令、内务府总管大臣等,此外还享受亲王双俸、紫禁城内坐四人轿,女儿被封固伦公主,儿子载澂赏戴三眼花翎,加上原来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集各种大权于一身,权势和威望一步登天。

在以议政王奕䜣为首的内外朝臣的努力下,二三年内,大清朝日趋步入正轨,内忧已除,外患已隐,然而正当奕䜣欲放开手脚,振兴图强之际,1865年两宫太后却下旨,革去议政王奕䜣的一切差使。后在惇亲王奕誴、醇郡王奕譞等人的陈请下,以及奕䜣痛哭流涕上了一道悔罪请安折后,两宫太后恢复了奕䜣的总理衙门事务大臣和军机大臣职务,但取消了其“议政王”头衔。1874年,奕䜣也曾因同治皇帝的“胡闹”而短暂受挫。

对奕䜣仕途最有影响的则是1884年的“甲申政潮”,借着清军与法军在越南的山西、北宁交战失利,以及御史们的追责奏折,慈禧太后发布懿旨,决定开去奕䜣一切差使,居家养疾,但仍保留亲王世袭罔替和亲王全俸。关于这次罢黜,后人总结认为中法战争只是诱因,根结在于慈安太后死后,慈禧独当权,奕䜣虽谨慎奉事,终没能尽阿谀奉承才遭此罢黜。这次罢黜,奕䜣一闲就是十年。十年间或读唐人诗集、或与友人唱和、或郊游西山。尽管十年后因甲午战争奕䜣再次被启用,此时他已垂垂老矣,能力和声望已远不如前,再也无法力挽狂澜。

近代外交事业的拓荒者

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咸丰帝趁乱逃往承德,奕䜣再次被推上政治舞台的前沿,担任议和大臣,与西方列强正面对抗。但由于国力悬殊,奕䜣不得不与英法使者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和《中法北京条约》,再次稳定了一触即发的战局,令清王朝重归平静。


1860年奕䜣作为谈判及签约代表签订《北京条约》

在与西方列强的交涉过程中,奕䜣的外交才干得以充分展现,并为他赢得了西方的好感。这不仅为他自己增加了政治资本,也为后来的洋务运动奠定了基础。

同年十二月,恭亲王奕䜣上书提议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功设立,成为专门的外事机构;总理衙门建立后,成为重要的权力机关,并逐渐成为与军机处平行的军国大政决策和执行机构。自60年代起,在奕䜣的主持下,清朝与欧美主要国家建立了商务和外交关系,并在新加坡、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和神户等华侨聚居地先后设立了领事馆。奕䜣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三十年,使我国开始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是中国近代外交事业当之无愧的拓荒者和奠基人。

“中兴”事业的推进者

在开设总理衙门之后,奕䜣着手推进洋务运动,实施“自图振兴”的国策。他主张开办近代教育,引进西方技术,开办近代企业、走自强之路,收回失去的国权。以奕䜣为首的洋务派从同治四年(1865年)开始,大规模兴建近代军事工业。至光绪十三年(1887年),先后建立了近代军事工业二十余家、分布十二个省区。

1862年,第一个不同于封建八股教育的同文馆在奕䜣的支持下成立,为当时第一所具有象征意义的综合性学校。作为近代教育的倡导者,奕䜣多次奏请各省将军及督抚在各地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一批专门人才,促进了洋务运动中军用、民用工业的发展。


历史题材国画《洋务运动 留美儿童》

家庭不幸的“孤寡老人”

政坛上沉浮的奕䜣,其家庭也是令人叹息。

与奕䜣恩爱有加的嫡福晋瓜尔佳氏于1880年去世,死时47岁。生有四个子女:大女儿为荣寿公主,虽活到了民国,但刚结婚不久即开始守寡;长子载澂,虽然放荡不羁,却是嫡长子,最有希望继承恭亲王爵位的,却在奕䜣被罢黜的第二年,即1885年病卒,年仅28岁,撇下两个幼女;次女和第三子载濬皆夭亡。

此外,侧福晋王氏、张氏也皆先后病逝,三女、四子载潢、四女夭亡。亲人的不断离世,再加上体弱多疾,奕䜣时常感叹,“时也,命也,吾不知其所以然而然也,悲夫。”

唯一健在的儿子载滢,也早早过继出去。以至于到其晚年,身边居然没有几个亲人。

1898年5月30日,农历四月十一,恭亲王奕䜣病逝在恭王府,享年65岁。他去世当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就亲自前往恭王府悼念,并对恭亲王的一生功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赐谥号为“忠”,配享太庙。慈禧太后还下令“辍朝加两日”,同时,“皇帝素服十五日”,这是人臣罕见的殊荣。

恭亲王奕䜣出身皇族,但却严于律己、勤勉好学,既重视我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又可敞开胸怀接纳西洋事物,为我国的工业化和近代化走出了第一步。奕䜣一生经历多次起落,断断续续执政三十一年,受命于危难之际,运筹帷幄、变法革新、力挽狂澜,延缓了大清朝的覆亡。尽管一生中宦海浮沉、大起大落,但他临终前心心念念的,无非还是忠于爱新觉罗氏的大清江山。所谓谋国尽忠,死而后已,放在恭亲王奕䜣身上,也可谓是非常恰当的评价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