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新书推介 |《剑桥人工智能手册:法律与伦理的全球视野 》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新书推介 |《剑桥人工智能手册:法律与伦理的全球视野 》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38594933_121119388

《剑桥人工智能手册:法律与伦理的全球视野》一书梳理了全球应对人工智能治理的前沿动态与研究成果,基于以人为本的宗旨,从法律、社会和伦理等视角,全方位、多维度地探讨了人工智能发展的诸多关键问题,深入分析了法律和伦理在人工智能发展与规制中的重要作用,具体阐释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对当前法律和未来法治的深远影响,是一部极具穿透性、前瞻性的学术著作。

[美] 拉里·A.迪马特奥

[意] 克里斯蒂娜·庞西布

[法] 米歇尔·坎纳萨 主编

郑志峰 等译

2024年11月

当代中国出版社

《剑桥人工智能手册:法律与伦理的全球视野》一书梳理了全球应对人工智能治理的前沿动态与研究成果基于以人为本的宗旨,从法律、社会和伦理等视角,全方位、多维度地探讨了人工智能发展的诸多关键问题,深入分析了法律和伦理在人工智能发展与规制中的重要作用,具体阐释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对当前法律和未来法治的深远影响,是一部极具穿透性、前瞻性的学术著作。人工智能领域的从业者、数字法学的研究者、法律政策的制定者以及对人工智能领域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都可以阅览这本不可或缺的好书,相信大家一定会开卷有益、不枉一读。

——姜 伟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网络与信息法学

研究会会长

人工智能科技正在改变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正是在这种颠覆和转型的背景下,《剑桥人工智能手册:法律与伦理的全球视野》一书试图追问:人工智能的应用对现有的社会秩序意味着什么?现有的法律与伦理规则将如何应对?手册使用跨学科和比较法的方法清楚地表明,人工智能目前正在影响我们对法律的理解,并且人工智能重塑法律的实质程度将会远超想象。对此,法律人需要走在前列,重新思考法律、科技与伦理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这本手册不仅是了解全球法律与科技发展现状的宝贵指南,也为我国人工智能的法律治理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值得推荐。

——林 维

西南政法大学校长、教授

近年来,人工智能已经深刻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在为社会经济发展赋能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冲击现有的社会秩序,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法律与伦理问题,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各种挑战成为世界各国都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剑桥人工智能手册:法律与伦理的全球视野》聚集了一批来自全球各地的优秀研究者,针对人工智能的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做了很好的讨论,视野广阔、主题丰富、观点鲜明,为想要了解全球人工智能伦理治理与法律规制前沿研究成果的读者提供了很好的指南,值得推荐。

——王 轶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教授

内容简介

主编简介

拉里·迪马特奥

佛罗里达大学沃灵顿商学院和菜文法学院的胡贝尔·赫斯特合同法教授,佛罗里达大学 2012年的年度教师学者,曾任《美国商业法杂志》主编和2012年富布赖特学者(索菲亚大学)。

克里斯蒂娜·庞西布

都灵大学卡洛-阿尔伯托附属学院法律系比较私法教授,乔治敦大学法学院(伦敦跨国法律研究中心)教员,跨大西洋技术法律论坛(斯坦福大学法学院和维也纳法学院)的研究员。曾任 Marie Curie 欧洲内部研究员(巴黎第二大学)和 Max Weber 研究员(欧洲大学研究所)。

米歇尔·坎纳萨

里昂天主教大学法学院院长,欧洲法律研究所的研究员,研究领域涉及国际法、欧洲法、商法、比较法、消费者法、义务法和法律翻译。

译者简介

郑志峰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政法大学科技法学研究院副院长、重庆市首批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基地主任,在《中国法学》《法学》《法律科学》《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东方法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教育部、司法部、中国法学会等项目十余项。

韩文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博士,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六项,在《法商研究》《法学杂志》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曹建峰

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民盟广东省委员会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委员、民盟深圳市委会法律委员会委员,兼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东政法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工委会委员、广东省法学会信息通信法学研究会理事、广东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深圳市人工智能学会AI伦理治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长期从事人工智能等前沿数字技术与数字经济相关的政策、法律、社会伦理研究。

罗有成

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讲师,西南政法大学科学技术法学研究院研究员,法学博士。在《社会科学》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 余篇,参编、参译《数字法治导论》《牛津立法研究手册》等教材著作。

倪朱亮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市仲裁员。西南政法大学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联合培养博士,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知识产权法硕士,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硕士。曾在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从事美国专利诉讼与反垄断调查业务。在 China Legal Science 、《法学评论》等 CLSCI、CSSCI期刊发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与青年项目,出版《专利强度与经济增长》《互联网平台的中介责任》《商标共存制度研究》。

目 录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序言

前言

第一编 人工智能:发展与趋势

1 人工智能:颠覆的希望

2 人工智能的本质:什么是人工智能?

3 法律界的人工智能

第二编 人工智能:合同法和公司法

4 人工智能在谈判和签订合同中的应用

5 人工智能与合同履行

6 人工智能与公司法

第三编 人工智能与责任

7 现有侵权理论是否已准备好应对人工智能:美国视角

8 现有侵权理论是否已准备好应对人工智能:欧洲视角

9 人工智能决策责任

10 人工智能与数据保护

11 作为代理人的人工智能:代理法

第四编 人工智能与生理伤害

12 自动驾驶汽车的交通事故责任

13 互联性与责任:人工智能与物联网

14 医疗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责任标准:自动化的代价

第五编 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法

15 人工智能专利:美国视角

16 人工智能的可专利性:欧洲专利局的创新

17 作为发明者的人工智能

18 人工智能与版权法:欧洲视角

第六编 人工智能的伦理框架

19 人工智能、消费者数据保护与隐私

20 人工智能与法律人格

21 人工智能、伦理和法律:前进之路

22 人工智能的标准化:欧盟委员会《人工智能法》提案

第七编 人工智能的未来

23 人工智能法官

24 消除消费者对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偏见

25 人工智能的合法性

26 通过智能技术共谋:理解算法时代的协议

27 监管人工智能生存威胁的愚蠢之处

28 人工智能与法律:跨学科挑战与比较视角

译后记

精彩摘录

2016年,阿尔法狗战胜人类顶尖围棋棋手,新一代人工智能浪潮正式拉开帷幕,人们开始惊叹于人工智能的各种能力。2022年,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横空出世,再次将人工智能推向风口浪尖,有关通用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的想象越来越多。2024年,武汉等地无人驾驶出租车大规模投放,人们开始近距离感受人工智能对于现有社会秩序带来的颠覆性影响,技术性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近年来,为了应对人工智能引发的挑战,各国纷纷出台各种法律政策。2023年10月,美国总统签署《关于安全、可靠和值得信赖地开发和使用人工智能的行政命令》,全面确立了美国人工智能治理的政策法律框架。2024年8月,欧盟《人工智能法》正式生效,作为全球首部人工智能综合性立法,引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新趋势。2024年9月,美国、英国、欧盟、以色列等正式签署了全球首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人工智能条约——《人工智能公约》。

国内方面,早在2017年,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就提出健全人工智能的法律制度配套。2023年6月,《国务院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提出“预备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人工智能法草案”,《国务院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再次明确这一点。随后,学界相继发布了两部人工智能法建议稿,一部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的《人工智能示范法(专家建议稿)》,另一部是由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单位共同起草的《人工智能法(学者建议稿)》。至此,我国人工智能治理正式迈入集中立法的新阶段。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充分表明,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极大地造福社会、推动文明的进步,也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挑战,甚至产生毁灭性的后果。早在1965年,杰克·古德就在一篇论文中写道:“第一台超智能机器将是人类的最后一项发明。”随后,汉斯·莫拉维克在1988年的一本书中写道:“机器人最终将战胜我们,人类显然将面临灭绝。”近年来,企业家埃隆·马斯克、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以及其他一些知名人士都明确表达过人工智能代表着人类文明迄今为止最大的威胁。《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指出:“人工智能是人类发展新领域。当前,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给世界带来巨大机遇。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也带来难以预知的各种风险和复杂挑战。人工智能治理攸关全人类命运,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