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翮归葬潼南的缘由探析
张鹏翮归葬潼南的缘由探析
张鹏翮,清代著名清官、治河专家,历经康熙、雍正两朝,为官52年,政绩卓著,深受两位帝王的赞誉。然而,关于他为何选择归葬于潼南,这一问题在历史的长河中却鲜有详细记载。
张鹏翮的生平概述
张鹏翮,字运青,号宽宇、信阳子,顺治六年(1649年)出生于四川顺庆(今南充市),后随父迁居至潼川州遂宁县黑柏沟(今属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他自幼聪颖好学,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及第,步入仕途。历经刑部主事、苏州知府、河道总督、户部尚书等职,官至文华殿大学士,时人称其为“遂宁相国”。张鹏翮在治河、整肃盐政、视学江南等方面均有卓越表现,康熙皇帝赞誉他为“天下廉吏,无出其右者”,雍正皇帝也称他是“志行修洁,风度端凝,流芬竹帛,卓然一代之完人”。
张鹏翮与潼南的渊源
张鹏翮与潼南的渊源可追溯至其父张烺。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张烺去世,享年89岁。由于张鹏翮祖居地黑柏沟的族产被湖广填四川的移民侵占,无法收复,所以张鹏翮选择将父亲安葬在张氏另外一支的居住地——潼南小渡镇月山村庆元山。此后,张鹏翮也随父亲而葬,于雍正三年(1725年)病逝后归葬于此。
归葬潼南的具体原因
家族渊源:张鹏翮选择归葬潼南,首先源于其与张氏家族的深厚渊源。张鹏翮的父亲张烺已安葬于潼南,张鹏翮随父而葬,体现了对家族传统的尊重和传承。
地理位置:潼南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山清水秀,自然风光优美。张鹏翮选择此地作为安息之所,也考虑到了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历史变迁:值得一提的是,潼南在清朝时期属于四川,但后来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被划入了重庆市。因此,史书上记载的“归葬遂宁”,实际上指的是归葬到遂宁潼南这个地方。这一历史变迁也间接解释了为何张鹏翮的墓茔会位于现今的重庆市潼南区。
张鹏翮墓茔的现状
张鹏翮墓茔位于重庆市潼南区小渡镇月山村二社庆元山金簪子坡下,与父亲张烺的墓茔相邻。墓茔坐北朝南,墓碑上刻有三行文字,虽然历经风雨侵蚀,但仍依稀可见其上的文字内容。张鹏翮的墓茔与普通百姓的墓茔并无差异,简单的薄葬再次印证了他“一介不取,澹泊明志”的人生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