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唐朝官制解析:职事官、散官、勋官、爵位,九品三十阶等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唐朝官制解析:职事官、散官、勋官、爵位,九品三十阶等

引用
豆瓣
1.
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310417380/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其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完备的国家治理体系。其中,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等制度设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将详细解析唐朝的官制体系,包括职事官、散官、勋官和爵位等不同类型的官员及其品阶制度。

一、职事官

(一)职事官的设置

《旧唐书》记载:“高祖发迹太原,官名称位,皆依隋旧。及登极之初,未遑改作,随时署置,务从省便。武德七年定令: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为六省。次御史台;次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为九寺;次将作监;次国子学;次天策上将府;次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领军、左右武候、左右监门、左右屯、左右领,为十四卫府。

东宫置三师、三少、詹事府、门下典书两坊。次内坊;次家令、率更、仆三寺;次左右卫率府、左右宗卫率府、左右虞候率府、左右监门率府、左右内率府,为十率府。王公以下置府佐国官。公主置邑司已下。并为京职事官。州县、镇戍、岳渎、关津为外职事官。”

“(贞观)十一年,改令置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其三公已下,六省、一台、九寺、三监、十二卫、东宫诸司,并从旧定。”

(二)职事官的品阶

《旧唐书》记载:“流内九品三十阶之内,又有视流内起居,五品至从九品。”

九品三十阶具体就是:正一品、从一品、正二品、从二品、正三品、从三品、正四品上、正四品下、从四品上、从四品下,正五品上、正五品下、从五品上、从五品下,正六品上、正六品下、从六品上、从六品下,正七品上、正七品下、从七品上、从七品下,正八品上、正八品下、从八品上、从八品下,正九品上、正九品下、从九品上、从九品下。

(三)职事官的职权和职责

《旧唐书》记载:“职事者,诸统领曹事,供命王命,上下相摄,以持庶绩。近代已来,又分为文武二职,分曹置员,各理所掌。五品已下,旧制吏部尚书进用。自隋已后,则中书门下知政事官访择闻奏,然后下制授之。三品已上,德高委重者,亦有临轩册授。自神龙之后,册礼废而不用,朝迁命官,制敕而已。六品已上,吏部选拟录奏,书旨授之。”

二、散官

(一)职事官、散官、勋官的区分

《资治通鉴》记载:武德七年甲申,公元六二四年,“三月,初定令,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次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为六省,次御史台,次太常至太府为九寺,次将作监,次国子学,次天策上将府,次左、右卫至左、右领卫为十四卫;

东宫置三师、三少、詹事及两坊、三寺、十率府;王、公置府佐、国官,公主置邑司,并为京职事官。州、县、镇、戌为外职事官。自开府议同三司至将仕郎二十八队,为文散官;骠骑大将军至陪戎副尉三十一阶,为武散官;上柱国至武骑尉十二等,为勋官。”

(二)散官的品阶

《旧唐书》记载:“武德七年定令……又以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特进、正二品。左光禄大夫、从一品。右光禄大夫、正二品。散骑常侍、从三品。太中大夫、正四品。通直散骑常侍、正四品。中大夫、从四品上。员外散骑常侍、从四品下。中散大夫、正五品上。散骑侍郎正五品下。通直散骑侍郎、从五品上。员外散骑侍郎、从五品下。

朝议郎、承议郎、正六品。通议郎、通直郎、从六品。朝请郎、宣德郎、正七品。朝散郎、宣义郎、从七品。给事郎、征事郎、正八品。承奉郎、承务郎、从八品。儒林郎、登仕郎、正九品。文林郎、将仕郎,从九品。并为文散官。

辅国、正二品。镇军从二品。二大将军,冠军、正三品。云麾、从三品。忠武、壮武、宣威、明威、信远、游骑、游击自正四品上到从五品下。”

“(贞观)十一年……又改以光禄大夫为从二品,金紫光禄大夫为正三品,银青光禄大夫为从三品,正议大夫为正四品上,通议大夫为正四品下,太中大夫为从四品上,中大夫为从四品下,中散大夫为正五品上,朝议大夫为正五品下,朝请大夫为从五品上,朝散大夫为从五品下。

其六品下,唯改通议郎为奉议郎,自余依旧。更置骠骑大将军为从一品武散官;辅国、镇军二大将军为从二品武散官。冠军将军加大字。及云麾已下,游击已上,改为五品已上武散官。又置昭武、振威、致果、翊麾、宣节、御武、仁勇、陪戎八校尉副尉,自正六品至从九品,上阶为校尉,下为副尉。为六品已下武散官。”

(三)散官“不理职务,加官而已”

职事官、散官都有散位。职事官所带散位,称为本品。散官所带散位,称为散品。光禄大夫以上的散官(银青光禄大夫是从第三品),可以给俸禄、预朝会。

《旧唐书》记载:“武散官,旧谓之散位,不理职务,加官而已。后魏及梁,皆以散号将军记其本阶,自隋改用开府仪同三司已下。贞观年,又分文武,入仕者皆带散位,谓之本品。”

“凡九品已上职事,皆带散位,谓之本品。职事则随才录用,或从闲入剧,或去高就卑,迁从出入,参差不定。散位则一切以门廕结品,然后劳考进叙。”

“旧例,开府及特进,虽不职事,皆给俸禄,预朝会,行立在于本品之次。光禄大夫已下,朝散大夫已上,衣服依本品,无禄俸,不预朝会。朝议郎已下,黄衣执笏,于吏部分番上下承使及亲驱使,甚为猥贱。”

三、勋官

《旧唐书》记载:“勋官者,出于周、齐交战之际。本以酬战士,其后渐及朝流。阶爵之外,更为节级。周置上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上仪同三司、仪同三司等十一号。隋文帝因周之旧,更增损之。有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上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大都督、帅都督、都督,起正二品,至七品,总十一等,用赏勋劳。炀帝又改为左光禄大夫、右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禄大夫、正议大夫、朝请大夫、朝散大夫、建节奋武尉、宣惠尉十一等,以代都督已上。又增置绥德、怀仁、守义、奉诚、立信等五尉,以至从九品。

武德初,杂用隋制,至七年颁令,定用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骁骑尉、飞骑尉、云骑尉、武骑尉,凡十二等,起正二品,至从七品。贞观十一年,改上大将军为上护军,大将军为护军,自外不改,行之至今。

永微已后,以国初勋名与散官名同,年月既久,渐相错乱。咸亨五年三月,更下诏申明,各以类相比。武德初光禄大夫比今日上柱国,左光禄大夫比柱国,右光禄大夫及上大将军比上护军,金紫光禄大夫及将军比护军,银青光禄大夫及上开府比上轻车都尉,正议大夫及开府比轻车都尉,通议大夫及上仪同三司比上骑都尉,朝请大夫及仪同比骑都尉,授勋者动盈万计。每年纳课,亦分番于兵部及本郡,当上省司。又分支诸曹,身应役使,有类僮仆,据令乃与公卿齐班,论实在于胥吏之下。盖以其猥多,又出自兵卒,所以然也。”

四、爵位

《新唐书》记载:“凡爵九等:一曰王,食邑万户,正一品;二曰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户,从一品;三曰国公,食邑三千户,从一品;四曰开国郡公,食邑二千户,正二品;五曰开国县公,食邑千五百户,从二品;六曰开国县侯,食邑千户,从三品;七曰开国县伯,食邑七百户,正四品上;八曰开国县子,食邑五百户,正五品上;九曰开国县男,食邑三百户,从五品上。

皇兄弟、皇子,皆封国为亲王;皇太子子,为郡王;亲王之子,承嫡者为嗣王,诸子为郡公,以恩进者封郡王;袭郡王、嗣王者,封国公。皇姑为大长公主,正一品;姊妹为长公主,女为公主,皆视一品;皇太子女为郡主,从一品;亲王女为县主,从二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