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适当饿一饿,真能更长寿!医生:这 3 种疾病,饿一饿就消失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适当饿一饿,真能更长寿!医生:这 3 种疾病,饿一饿就消失了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15558997_121948383

你是否还记得自己上一次真切地体验到 “饥饿” 的感觉是在什么时候呢?在如今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的一日三餐往往并不是基于身体发出饥饿的信号才去进食,而是仅仅遵循着固定的饭点时间就开始用餐。并且,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普遍缺乏足够的身体活动和运动,这就导致了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很长时间都没有真正感受过 “饥饿” 的滋味了。
然而,大多数人可能并不清楚,“饥饿感” 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以及追求长寿而言,有着超乎想象的重要性!科学研究表明,适当地让自己处于饥饿状态,保持一定程度的饥饿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身体的衰老进程,进而更有利于实现长寿的目标。这种看似简单的生理感受,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健康奥秘,它可能是我们在追求健康和长寿道路上一个容易被忽视却又极为关键的因素。
适当饿一饿,真能更长寿!
在 2023 年,权威的《科学》(Science)期刊公布了一项名为 “饥饿与减缓果蝇的衰老” 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饥饿能够对果蝇的衰老起到调节作用。具体而言,饥饿感能够作用于果蝇大脑内的特定基因,改变其表达水平,进而影响并延缓了果蝇的衰老过程,同时还延长了它们的寿命。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运用了几种方式来促使果蝇产生饥饿感。经过饥饿处理后,令人惊讶的是,果蝇的寿命竟然延长了大约 50%,而且它们的存活率也有了显著提高。
最终研究得出结论,长时间的饥饿似乎改变了果蝇食欲调节的设定点,进而对衰老产生了深远影响。该研究的通讯作者斯科特・普莱彻博士明确指出:“饥饿感本身就足以延长寿命。”
不仅在动物研究中有这样的发现,人群研究方面也同样表明,少吃并保持饥饿状态能够减缓衰老以及延长寿命。2023 年,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自然 - 衰老》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当健康成年人减少 25% 的卡路里摄入(大致保持 7 - 8 分饱的状态)时,其衰老速度能够减缓 2% - 3%,死亡风险也会降低 10% - 15%。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进一步认识饥饿与衰老、寿命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也为健康养生和抗衰老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此外,适当保持饥饿状态还具备一项重要益处,那就是能够直接降低众多疾病的发生几率。在 2017 年,《细胞代谢》刊载了一项研究成果:适当让身体处于饥饿状态能够激活身体细胞的自噬机制。细胞自噬一旦被激活,就会促使身体对内部的垃圾物质进行有效清除,加速废物的代谢过程。
这种积极的作用对于身体恢复健康以及提升抵抗力具有显著意义,进而能够减少疾病的发生。例如,它可以有效降低胰岛素抵抗以及血糖水平,在体重控制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且有利于减少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的发生风险。通过适当的饥饿刺激,身体仿佛开启了一道自我清洁和修复的大门,能够更好地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与健康,为预防各类疾病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为我们的身体健康提供了一种别样的保护机制。
这 3 种病,适当饿一饿就消失了

  1. 部分胃病
    在患有胃病的情况下,常常会出现诸如反酸、烧心以及肚子胀等不适症状。这往往是因为进食过量,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进而引发胃胀、胃疼等问题。那么,该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呢?关键在于控制食量,不要一感到饥饿就立刻进食。应当适度减少进食量,但并非完全禁食,而是保持一定的饥饿感。这样做有助于减轻脾胃的负担,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运化功能,从而缓解胃部不适症状,促进胃部健康的恢复。
  2. 有些失眠
    想必有不少人都曾经历过因晚餐进食过多而导致难以入睡,频繁遭受失眠困扰的情况。其实,对于这种类型的失眠,调理方法并不复杂。只需在晚餐时做到只吃七分饱,并且尽量在晚上七点之后不再进食,如此一来,一些由饮食不当引起的失眠问题自然就会得到缓解甚至消失。这是因为夜间人体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过多的食物摄入会加重肠胃负担,影响睡眠质量。通过合理控制晚餐食量和进食时间,能够为身体创造一个更有利于入睡的内部环境,提高睡眠的质量和稳定性。
  3. 很多肥胖
    当下,肥胖人群的数量日益增多。许多人常常念叨着要 “管住嘴,迈开腿”,然而实际情况是,如果无法有效控制饮食,即便每天进行大量的运动,减肥效果也可能不尽如人意。肥胖不仅影响外在美观,更严重的是,它还会引发多种疾病,对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因此,要想预防肥胖,就不能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也不能过量进食。在饮食方面适当控制,让自己稍微处于饥饿状态是非常关键的。合理的饮食控制能够减少热量摄入,避免能量过剩转化为脂肪堆积,从而有助于维持健康的体重,降低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为身体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少吃不是盲目节食,
    科学少吃
    记住这 5 点!
  4. 控制好三餐的比例,晚餐可以适当少吃点
    在饮食安排上,合理控制三餐的比例至关重要。既要对饮食有所节制,又要确保营养的充足供给,建议按照 “三餐制” 来分配热量,其中早餐占 30%、午餐占 40%、晚餐占 30%。对于初次尝试减少食量的人而言,可着重适当降低晚餐的热量摄入。这是因为晚餐与睡眠之间的间隔时间较短,若进食过多,会给肠胃消化带来较大负担。晚餐适宜适量食用一些蔬菜、全谷物以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尽量将饱腹感控制在 7 - 8 分饱的程度。这样既能满足身体在夜间的基本营养需求,又不会因过度进食而影响睡眠质量和消化功能,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平衡。
  5. 试试东方膳食模式,健康食物有助于少吃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22》倡导了 “东方健康膳食模式”,该模式主要以我国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地区为典型代表。其膳食特点体现为食物种类丰富多样、烹饪方式清淡少油,尤其突出的是富含丰富的蔬菜水果、大量的鱼虾海产品以及充足的奶类和豆类。这样的饮食模式具有诸多优势,它能够有效避免人体营养素的缺乏,降低肥胖以及相关慢性疾病的发生几率,进而提高人们的预期寿命。
    在饮食选择上,食用高度加工食物与健康食物所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多摄入一些健康食物更有助于控制食量。例如,在相同体积大小的情况下,一个汉堡或蛋糕与一份糙米饭、蔬菜、肉类相比,健康的糙米饭、蔬菜、肉类所含的热量更低,却能提供更强的饱腹感。这在无形之中减少了热量的摄取,对健康更为有益。通过选择健康的食物,人们能够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更好地维护身体健康,实现营养与食量的平衡。
  6. 把餐盘换小一点的,吃饭调整下食物顺序
    在就餐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小技巧来帮助控制食量和减少热量摄入。比如,将餐盘、碗等餐具换成小一点的尺寸,这样能够在视觉上和实际操作中避免人们过多地盛放食物,从而有效防止多吃的情况发生。同时,调整吃饭的食物顺序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就餐时,先吃蔬菜和肉,最后再吃主食。这种饮食顺序具有诸多益处,它能够更好地实现热量摄入的最小化以及饱腹感的最大化。蔬菜富含膳食纤维,先食用蔬菜可以增加饱腹感,减少后续对高热量食物的摄入欲望;肉类能提供优质蛋白质,适量摄入可满足身体营养需求且相对不易产生过高热量;最后食用主食,既能保证碳水化合物的供给,又因前期已有一定饱腹感而不会过量进食。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人们更加科学合理地饮食,促进身体健康。
  7. 吃饭时多咀嚼几下,专心吃饭不要看手机
    在进食过程中,应避免狼吞虎咽的习惯,而是要每一口食物都刻意地多咀嚼几下。这样做能使大脑更易于察觉到饱感,因为食物在口腔中停留的时间越长,大脑就能更早地接收到饱食信号。反之,若狼吞虎咽,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就进食过多。
    此外,吃饭时还需保持专注,切勿一边刷手机、追剧一边吃饭。因为这样会分散注意力,使得大脑难以准确感知是否吃饱。边吃饭边进行这些娱乐活动,很容易导致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一直吃下去,从而无形中摄入过多食物。只有专注于用餐本身,才能更好地感受身体的饱腹感信号,避免过度进食,维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8. 感觉吃到七八分饱,放下碗筷并离开餐桌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摸索适合自己的七八分饱的饭量,这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感受和调整。一般来说,如果吃饭时间相对规律且固定,当这一顿吃到七八分饱时,在下一餐前可能会有轻微的饥饿感,但这种饥饿感不会让人感到难以忍受。另外,一旦自己感觉已经吃到七八分饱,就应立即放下碗筷,并离开餐桌。否则,若继续坐在餐桌旁,很可能会忍不住再吃一些,从而打破了适量进食的原则。养成适时停止进食的习惯,对于控制饮食量、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断地实践和自我约束,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饮食的适度,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