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化肥:应对饥饿挑战,化肥需求飙升与进口依赖的博弈
非洲化肥:应对饥饿挑战,化肥需求飙升与进口依赖的博弈
非洲拥有世界60%的耕地资源,然而其作物生产力却始终处于艰难困境之中。化肥严重短缺,致使上千万非洲民众面临饥饿的威胁!
耕地广阔,生产力却举步维艰
长期以来,政治环境的动荡、经济条件的落后,以及自然环境的严酷,共同编织了一张阻碍农业发展的网。贫瘠的土地、分散的人口、缺乏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策略,使得这片沃土难以发挥应有的潜力。加之近年来全球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更是让非洲的农业生产雪上加霜。
尽管非洲各国领导人始终致力于保障非洲的粮食安全,陆续颁布了多项政策以求改变现状。以2024年5月,内罗毕化肥和土壤健康峰会为例,非洲各国领导人郑重承诺,在未来十年内将本国优质化肥的生产与分配量增加至原来的三倍,从而提高小农的化肥供应水平并降低化肥成本。
化肥使用情况:现状与挑战
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非洲的化肥使用情况并不乐观。以西非为例,化肥施用水平极低,每公顷仅约12公斤,远低于《阿布贾宣言》设定的每公顷50公斤的目标。
高昂的化肥价格、落后的物流体系、以及本土化肥产量的不足,共同构成了非洲化肥使用的三大障碍。农民们为了购买一袋化肥,往往需要支付高达50%的额外费用。
例如,科特迪瓦作为全球领先的可可出口国,拥有约100万家可可生产商,其产量占据了世界巧克力供应量的40%。
尽管可可产业为从业者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但圣佩德罗地区的可可农场如果能够更好地获取肥料,将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可可豆的产量。可可豆不仅是巧克力及其他产品的重要原料,它的增产也有助于种植者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肥料供应长期不足,当地的可可种植者一直难以达到其生产潜力的最大化,这限制了农业的整体生产力。因此,科特迪瓦的可可生产商们一直在努力利用有限的资源或银行支持来批量购买肥料。
需求增长,进口依赖严重
随着非洲大陆人口在未来的25年内趋近24亿大关,化肥需求也在持续增长。据全球贷款机构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非洲各国耕地化肥消耗量差异巨大,从苏丹的0.03千克/公顷、索马里的1.04千克/公顷,到塞舌尔的543千克/公顷以及埃及的542.5千克/公顷,是非洲国家有记录的最高数值。
据估计,在2023至2024年度,非洲全境的化肥需求量将攀升至每年800万吨。然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所使用的化肥中,大约90%依然依赖进口。实际上,在2018至2022年间,该区域化肥进口的总价值高达45亿美元。
化肥主要依赖进口的事实,部分解释了为什么化肥在非洲的使用量依旧受到限制。此外,化肥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售价至少是欧洲市场的四倍。
尽管如此,建立本土化肥生产设施的提议对于许多非洲国家而言仍是一个遥远的目标。这是因为化肥生产不仅需要大量的初始投资,而且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效益。这意味着,除非有显著的技术进步或投资增加,否则短期内改变这种状况可能会面临诸多挑战。
非洲的粮食安全感来自中国
在非洲化肥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中国成为重要的化肥出口国。中国拥有先进的化肥生产技术和庞大的产能,能满足非洲市场需求。
根据2021年的数据,中国的各类肥料出口总量达到了2934.1万吨,与前一年相比增长了25.7%。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化肥生产国之一,并且其化肥出口量的增幅显著。具体来说,从2002年中国化肥出口量的134万吨,到2020年这一数字跃升至2917万吨,这表明在过去的20年间,中国的化肥出口量几乎增长了21倍。
中国化肥出口为非洲农民带来了诸多实惠。向非洲出口的化肥,一方面帮助填补了当地的市场缺口,另一方面通过技术转让和培训项目,有力地支持非洲国家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化肥生产和分销网络。对中国化肥企业而言,这一过程不仅巩固了其在非洲市场的地位,更迎来了通过对非贸易平台,将更多化肥等相关商品和服务带到非洲市场的宝贵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