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年轻小伙尿多竟是尿崩症,一查已肾功能衰竭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年轻小伙尿多竟是尿崩症,一查已肾功能衰竭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71299802_121118804

近日,南方医院接诊了一位特殊患者——年轻小伙小刘。他因反复尿频、尿量多,且逐渐出现血尿、排尿困难等症状前来就诊。经诊断发现,这位年纪轻轻的患者已出现神经源性膀胱、双侧肾脏重度积液、肾功能不可逆的重度损害。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严重的病情?

日饮水量高达10-12L,竟是尿崩症!

带着这些疑问,南方医院泌尿外科吴芃主任组织肾内科和内分泌科专家进行会诊。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内分泌科医生发现,小刘从小就容易口干、喝水多和尿多,经常忍不住往厕所里面跑,其外公也有类似的症状,就没有太在意,长期以往也适应习惯了。

步入社会工作后的小刘,近1年这些症状有所加重了,日饮水量也高达10-12L,但因工作繁忙原因便时常憋尿。

会诊医生从病史情况以及检验结果判断小刘可能是患上了尿崩症。这种病其中的并发症之一就是膀胱膨胀、输尿管扩张及肾盂积水和慢性肾功能衰竭。

多尿、烦渴、多饮,也可能是一种病!

尿崩症是一组以多尿(注:成人尿量超过50 mL/kg/24h)、烦渴、多饮(注:日饮水量超过3L)、低比重尿、低渗尿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尿崩症根据发病机制不同,主要分为中枢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精神性烦渴、妊娠期尿崩症等。尿崩症可见于任何年龄,青少年多见,男女患病比例约2:1,不同病因的尿崩症治疗方法不同,因此,明确具体病因非常重要。

尿崩症竟是家族遗传,早诊早筛可避免影响后代

为了进一步明确尿崩原因,内分泌科给小刘进行了禁水加压试验,最终确诊病因是“肾性尿崩症”。

内分泌科张惠杰主任介绍,肾性尿崩症是由于肾脏病变引起肾远曲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抗利尿激素受体和(或)水孔蛋白(AQP)及受体后信息传递系统缺陷,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障碍,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

结合小刘及其外公和哥哥自幼都有多尿症状,我们推断,小刘很有可能是先天性遗传性肾性尿崩症。先天性尿崩可由两个基因突变引起,其中以X连锁染色体隐性遗传的AVPR2基因突变占90%,而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的AQP2突变占10%。

经过基因检测发现,小刘果然是AVPR2基因编码区错义突变所导致,远端肾单位对抗利尿激素的抗利尿作用不敏感,尿液浓缩功能障碍,发生肾性尿崩症;

同时对小刘外祖父、母亲和哥哥也进行了基因筛查均为同一致病位点,该基因为X连锁隐性遗传,编码精氨酸加压素受体2(AVPR2)(见下图)。

知道结果后,小刘的妈妈很是担心,怕影响后代。基于基因检测遗传学证据,我们为小刘家族进行优生优育、遗传咨询指导,同时对其家系其他成员进行早期筛查及防治,及早发现和治疗,预防并发症发生,这才让妈妈松了一口气。

出现相关症状 应及时明确病因,尽早对症治疗

张惠杰主任提醒道:

如果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有多饮、多尿、烦渴等相关症状后,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原因。

若明确诊断为尿崩症,应积极排查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关于肾性尿崩症,在日常生活中,建议低盐、低蛋白饮食,密切关注饮水量和尿量,避免过度饮水和避免长时间憋尿,以保持身体水电解质平衡,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减少尿量。

若病情严重且症状无法缓解,出现器质性病变,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最后,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和随访也是非常重要的,及时就医寻求帮助,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专家介绍

吴芃
教授,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泌尿外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年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女性泌尿学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系统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男性生殖系统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常委
广东省医学会机器人外科学分会常委
广东省医学会医学人文分会常委
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肿瘤学组副组长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泌尿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师分会常委
《中国泌尿外科和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编委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编委
《European Urology》审稿人
广东特支计划领军人才
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团队牵头人张惠杰主任医师是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垂体肾上腺亚专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导,国家杰青,国家教育部“长江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曾在美国杜兰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在新英格兰等顶级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

在其带领下,内分泌科关美萍主任医师,曾艳梅副主任医师、刘乐融、邓亚娟和魏雪云医生等致力于垂体肾上腺疾病的诊治,建立了疾病的规范化诊疗流程,同时与神经外科(潘军、樊俊等)、泌尿外科(杜跃军、张辉见等)、介入科(赵玮等)、影像科(谭相良、林炳权等)、PET中心(吴湖炳)、检验科(罗敏)、病理科(于莉娜)等多个相关科室形成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