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兄弟创业传奇:82年四兄弟凑1000创业,40年后坐拥3000亿
“最牛”兄弟创业传奇:82年四兄弟凑1000创业,40年后坐拥3000亿
从1000元创业基金到3000亿财富帝国,刘氏四兄弟用40年时间书写了一段令人振奋的创业传奇。他们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个人努力的价值,更体现了顺应时代潮流的重要性。
如果你手里握着1000元创业基金,给你40年的时间,你能创办出什么事业?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资金也太少了吧,都不够租个小店面。
现实中,这却是我国有名的企业,希望集团的开始。
1982年,刘家四兄弟凑了1000元,下海经商,就这样走上了他们的创富道路。直到2022年,二哥的家族和老四的家族分别以1500亿元和950亿元登上了中国胡润百富榜。
其他两位虽没有到达这个量级,却也是手握几十亿,妥妥的人生赢家!
让我们来看看刘家四杰的故事。
刘氏家族
说到四川成都新津县,人民法院院长刘大墉家,就不得不提他家四个儿子:刘永言、刘永行、刘永美、刘永好,父亲给他们起名“言行美好”,也寄予了深厚的期望。
但是因为刘大墉是国家机关留用的旧政府职工,所以领取的粮食有限,老四出生后家里负担就比较重,于是刘大墉最终决定把老三刘永美过继给农会主席陈家,后改名陈育新。
知识分子出身的刘大墉一直很重视教育,家里可以缺衣短粮,但绝对不会缺少各种报纸和书籍,四兄弟在有记忆以来,就一直在阅读和学习,而这也许就是他们后来成功的底色。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刘大墉十年间戴上了不少帽子,工资大量缩水,家人也生活困顿,除了老大提前招工进了工厂,其他的孩子因为家庭成分问题,失去了一切参军、招工等的机会。
“苦”是那个年代的生活底色,不光刘家,可是刘家四兄弟不一样,他们一直没有放弃学习。正是这段时间的蛰伏,让他们迎来了生活的转机。
1971年,父亲平反,家里的经济明显好了不少。接着恢复高考,四兄弟分别考上了大学,这在当时一度成为美谈。
当时,老二因为家庭问题,虽然高考成绩第一,但去不了心爱的北京大学,只能去一般大学,老二本一度想弃学,父亲劝他,“这个世界很大,你需要出去看看。”
最后,听了父亲的话,老二还是去了学校,多年以后他提起父亲,总感谢他给自己打开了眼界,可见优秀的人,离不开优秀的家庭教育。
可是,多年的辛劳终究压垮了父亲,1979年他因肺癌离世,弥留之际给四兄弟留下了嘱托:多给国家做点事。
兄弟从商
父亲走的时候,正是改革开放初期,全国都过得很清苦,刘永行还记得那时候过年连腊肉都吃不起。
有一次邻居串门,提点他可以利用老本行——无线电专业勤工俭学。为了让儿子吃上肉,刘永行业余时间去摆摊做无线电修理的活。
不做不知道,短短7天,修了300多件收音机和电视机,足足赚了700元,比他一年的工资还高。这件事大大激励了兄弟四人,他们马上决定放大了去做。
于是凑着借了3000元,成立了一家电子公司,四人一起做了个扩音器,打算去百货商场门口摆摊。可惜当时因为公社反对,这个计划只好作罢,他们还了借来的钱,继续过贫苦日子。
这件事让他们认识到,创业一定要顺势而为,尤其紧跟国家形势。
1981年后,国家大力支持农村创业,几个兄弟原本就有这个心思,便纷纷辞去了当时令人艳羡的铁饭碗,在新津县古家村成立了“育新良种场”,专门养鸡。
那时候不能贷款,兄弟几人变卖不少家产,拼凑了1000元,作为创业资金,尤其钱实在太少,每分钱都掰着花。设备都是自己收购废品后改良的。
哪怕后来几人资产越来越多,这种勤俭的作风还一直保持着。用最低的成本和投入,获得最高的产出,这成了他们后来做生意的原则。
此时,刘永好专注营销,为了宣传想了两个好方法:一是印一堆门神纸,带上育新的广告,免费送给乡亲;二是帮助农户刷墙,但是要印上育新的标语。
他们就这样潜移默化地把育新良种场的广告,打得遍地都是。短短两年,众人就赚了第一桶金。
但这时,也遇到了第一个大坎,因为轻信他人,兄弟们借钱孵化了10万只鸡苗砸在手里,一时间众人都差点要去跳江。
后来,还是在大哥带领下,每天天不亮出门挑一担鸡苗出去卖,整整两个多月,每个人瘦了十几斤,卖光了所有鸡苗才活下来。
而这一次经历后,他们开始找更稳定和有发展的行业——养鹌鹑。除了迅速转型,他们开始思考科学养殖,大大降低了鹌鹑蛋的成本,提高了利润。
这一次,他们不仅自己养,还带着一个村的人一起养。随着养殖规模快速扩大,新津县也成为全国有名的鹌鹑基地,就连国家主任都上门考察,留下了题词,后来集团的希望二字便来源于此。
这时候,因为整个县养鹌鹑的太多了,直接导致利润下降,为了避免市场崩盘,四兄弟先站出来清理了几百万的鹌鹑,大家纷纷效仿,这才控制住了。
这一次,他们又面临转型,此时,刘永好提出之前去广东发现“正大康地”猪饲料异常火爆。众人马上进行市场调研,判断此时受国家支持,这个行业大有可为,当即决定进入猪饲料行业。
四兄弟分工明确,老大管设备,老二管工厂,老三做产品,老四做推广,就这样市场上很快出现了第一个国产猪饲料品牌:新津希望猪饲料。
老四又一次发挥了营销能力,据说那几年四川台广告基本都是“猪饲料”,铺天盖地的宣传之下,希望猪饲料在全国开始有一席之地,刘氏兄弟彻底成为四川饲料行业老大。
而这一次,国内“姓资姓社”争论愈加强烈,四兄弟原先打算将公司上交国家,直到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开始鼓励市场经济,众人当即把公司集团化,总部搬到了成都。
此后,他们开始了全国扩张,13年的时间兄弟们把一个家庭养殖场,发展到了全国最大的民营企业。1995年希望集团在全国拥有27家企业,产值高达20亿。
商业帝国分家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放在希望集团的发展道路上,也是一样的。
随着事业越来越大,四个兄弟慢慢地产生了一些分歧,都说一山不容二虎,更何况这是4只猛兽,终归到了这一天。
早在1992年,刘永行和刘永好考察了美国,想扩张全国饲料生意的时候,刘永言却想投身电子行业,陈育新又想涉猎房地产和酒店行业。
就这样有了一次隐形的分家。
此后,刘永行又不断想到之前考察美国的时候,他发现重工业正在不断向国外转移,他判断中国一定会是其中之一,但这个重工业梦一直被其他三人反对,他单飞的想法越来越强烈。
直到1995年4月,刘永行提出了分家。
刘永行
当初几个兄弟都不同意,甚至一度连国家领导都来做劝诫工作,可是刘永行去意已决,为了几个兄弟间的情谊,大家坐下来,一个晚上就商讨好了分家的具体事宜。
此后,刘家的生意一分为四,刘永言掌管大陆希望,刘永行掌管东方希望,陈育新掌管华西希望,刘永好掌管南方希望。10年内,互不过江,互不挖人。
刘永好
可是,就算分家,还是保留了集团的母体,也许终究是亲兄弟,分得开的事业,分不断的亲情。
而后来希望集团的发展,也证实了这个决定是完全正确的,4只猛兽聚在一起是一团火,下山之后各自都是一方枭雄。
刘永言和陈育新稳健发展,刘永行开始钻研他的重工业,刘永好则打造了一家世界级的农牧企业。
短短40年,新津县那4个兄弟,已经各自成为行业老大,当初的1000元,在时间的复利下,也成为了一个商业帝国,而希望集团的故事还在继续着。
写在最后
刘氏兄弟白手起家,建立商业帝国的故事,看了让人无比振奋,这是时代的红利,更是个人极致努力的结果。
他们的成功,给了普通人莫大的信心,不要因为起点低而自卑,不要因为现状不好而自怨自艾,只要努力,任何时候,都有机会翻身。
从刘氏兄弟身上,我们看到,普通人想白手起家,一是要读书学习,读书可能短时间内看不到什么效果,但长期来看,读书提升认知,认知高了自然赢得概率会大一些;
二是顺势而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红利,我们做事情,顺应时代的发展,定能乘风破浪,扶摇直上。
如果此刻的你,正处于人生低谷,想做点什么来改变自己的处境,建议先坚持读书,再多见见人,不要心急,一定会有个机会等着你。
先好好提升自己,做好准备,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就是你大展身手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