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时他负责守护桂系老巢,抗战时期,又在蒋的家乡当了8年省长
北伐时他负责守护桂系老巢,抗战时期,又在蒋的家乡当了8年省长
黄绍竑是广西乃至西南地区的杰出人物,在北伐中崭露头角,并将权力扩展到两湖和华北。虽然他一直不能像李宗仁和白崇禧那样率领军队远征,但他始终稳步地守卫着广西巢穴,使新贵族在许多江桂战争中失败,但他始终立场坚定。
北伐时期蒋介石就与桂系争斗不休
新桂系的北伐三杰
发扬广西经验,组建21个团的民团武装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长期担任广西省主席的黄少红被调任浙江省主席。虽然包括省会杭州在内的浙江省已经沦陷,但黄少洪仍然毫不犹豫地到岗,积极组织部队深入占领区。在敌后发动游击战争。作为桂系的二号人物,黄将广西省兵民合一、编练民团的经验充分运用到浙江。
首先,黄绍竑依托“浙江国民抗敌自卫团”建立起游击力量,由省会警察队、内河水警、卫士营及绍兴、余姚等地方部队改编成8个支队,并在全省各地设立了9个区自卫总队。到1941年,浙江省属武装发展到21个团。这些游击部队,战术灵活、出没无常,主动寻找战机打击日伪据点,破坏道路通讯,使得浙江境内的日军寝食不安。
日寇侵略野心不断膨胀
加强内部建设,政令军令畅通无阻
除了军事上游击武装的建立,黄绍竑还积极建立和发展敌后政权。当时,国民党政府专门颁布了地方官吏战时不能擅自离境的命令,并以极刑处置了擅离职守的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渠。黄绍竑坚决执行这一政策,惩办了在敌人到来时擅自离境的海宁县长,将其判处10年徒刑。
1939年春,黄绍竑组织浙江省政府公布《战时各项政治工作队组织通则》,命令全省各县建立抗敌自卫委员会和战时青年训练团,加强对民众的组织引导,到1939年,浙江省游击政权得到极大发展,虽然遭遇日寇多次“清乡”和“扫荡”,但重要政令仍能照常通行,甚至在敌人据点所在乡村,仍经能够收取税费。
建立军工生产线,提高抗战官兵待遇
由于深处敌后,部队的武器装备很难得到及时的配备更新,面对士兵用残破的步枪、匮乏的子弹在前线作战,黄绍竑看在眼里,痛在心头。为此,他将从杭州转移出来的20余部机器集中起来,建立了一个铁工厂;在此基础上,又先后建立了一个步枪工厂和一个造手榴弹、枪榴弹筒及各种爆炸品的工厂。到1942年春天,这些兵工厂每月可产上千步枪,50多挺轻机枪,近6万枚手榴弹、枪榴弹等。
1941年4月的一天,黄绍竑到绍兴去巡视,发现前方部队士兵的副食费仅有20余元,士兵每日除了24两米之外,只能拿开水煮些青菜下饭,一个月都见不到肉和油,许多士兵营养不良,甚至出现了逃亡现象。为此,黄绍竑排除众难,命令各县切实负责办理军队副食:确保每月供给每个士兵青菜30斤,黄豆1斤,猪肉1斤,食油1斤。这些举措大大改善了部队官兵的给养待遇,逃兵、病兵和死亡人数都大大减少。
解放战争期间新桂系依然受到打压
屡遭排挤打压,多次辞职仍被委以重任
黄绍竑在浙江主政期间,虽然取得了许多得人心的措施,可惜浙江毕竟是蒋介石的老家,他不能允许自己的家乡父老归心于自己昔日的政敌,因此于1942年春派人将黄绍竑一手创办的兵工厂及抗日民团等全部接收,气的黄当面向其辞职,幸好浙江当时归属顾祝同的第3战区管辖,顾祝同对其苦劝道:“你忍耐一下吧,你这么大一尊神,也要找个大一点的庙才摆的下啊。”两人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同学,颇有私谊,加上为抗战大局考虑,团结为上,黄绍竑只好继续留任。
1946年春,全面内战已经不可避免,由于对连年战乱的厌恶,黄绍竑亲往陪都重庆向蒋介石辞职。但黄绍竑毕竟在北伐和抗战期间功勋卓著,因此也不能长期赋闲。1947年4月,蒋介石改组国民政府,政学系首领、行政院长张群向蒋介石保荐黄担任粮食部部长,但黄绍竑拒不就任,但碍于面子,还是同意出任了监察院副院长。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