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发烧怎么退烧快?不同人群发烧治疗和护理知识分享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发烧怎么退烧快?不同人群发烧治疗和护理知识分享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maigoo.com/zhishi/213666.html

发烧是生活中常见的健康问题,不同人群在面对发烧时的处理方式存在差异。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不同人群的发烧原因、症状、护理方法和预防措施,帮助您更好地应对发烧问题。

小儿发烧

发烧的病因

  • 外界环境因素:宝宝调控体表温度能力差,体温很容易受所处环境影响。
  • 内在疾病因素:可能是因感冒、气管炎、喉咙发炎等疾病引起。
  • 其他因素:注射疫苗所致,比如注射麻疹、白喉等。

发烧的症状

  • 发烧程度

  • 低热:37.5℃-38℃;

  • 中等热:38.1℃-39℃;

  • 高热:39.1℃-40℃;

  • 超高热:40℃以上。

  • 持续时间

  • 短期:小于2周,一般会有局部症状和体征;

  • 长期:大于等于2周,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

  • 原因不明发热(FUO):通过各种体检、检查不明原因,且发烧间间歇或持续达3周以上;

  • 慢性低热:低热持续一个月以上。

  • 发烧症状

    1. 出现咽部出血,或者扁桃体肿大情况,可能患了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
    2. 皮肤出现皮疹情况,可能患上了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
    3. 出现疱疹情况,可能患上了水痘、手足口病等;
    4. 皮肤出现瘀斑情况,可能患上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血液系统疾病;
    5. 有浅表淋巴结肿大情况,可能患上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等;
    6. 有口腔黏膜出现斑点情况,可能患上了麻疹;
    7. 听诊肺部时能听到痰鸣、水泡声音,可能患上了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
    8. 听诊肺部时,能听到哮鸣音,可能患上了喘息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
    9. 夏季出现高烧情况,可能患上了细菌性痢疾、伤寒、乙型脑炎等;
    10. 腹部出现明显的压痛,或者其他体征情况,可能患上了急腹症如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

发烧护理与治疗

  • 日常护理: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注意空气流通;多食蔬果,饮食尽量清淡。
  • 物理降温:头部冷敷、温水或酒精擦浴、冷生理盐水灌肠。
  • 药物降温:服用退烧药时,家长要格外细心,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适用于不同的退烧药。
  • 中医降温:通过针灸穴位,口服中药、外敷或灌肠来降温,也可以通过推拿。

女士发烧

经期发烧

  • 导致原因: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
  • 护理方法:物理降温、食疗退烧、经期穴位按摩退烧、口服退烧药。
  • 注意事项:注意保暖,避免让手脚和腹部受凉,多喝热水。情况严重需要与医院进行联系。

乳腺炎发烧

  • 表现症状:高热、头痛、打寒战、局部的皮肤会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
  • 护理方法:物理疗法、抗生素消炎和手术引流脓液。
  • 注意事项:一般是不可以的,因为会影响宝宝健康。可以对患侧乳房进行按摩、热敷,婴孩吮吸有度,则可用吸乳器讲剩余乳汁吸出,减轻乳腺管堵塞情况。

孕妇发烧

  • 发烧类型:细菌性发烧、病毒性发烧、非感染性疾病。
  • 发烧症状:体温过高、头晕、食欲减退、身体发冷、打寒颤等。
  • 护理方法:增强抵抗力,使用物理降温。注意休息,补充身体中的营养。
  • 注意事项:发烧严重时立即与医院进行联系,切忌私自用药。

哺乳期发烧

  • 发烧症状:测量温度在38-40℃之间,则可判定为发烧。
  • 退烧饮食:糯米葱粥、梨枣鸡蛋汤、白菜萝卜汤、橘皮生姜红糖茶等。
  • 预防护理:多休息,多喝水,注意通风。
  • 可以喂奶吗:一般来说,如果宝妈发烧低于38度,则不需要考虑给宝宝停止母乳喂养,照常喂奶即可;如果宝妈发烧后体温高于38度,则需要暂停对宝宝的母乳喂养。
  • 退烧方法:冷水浴面、按摩鼻沟、呼吸蒸汽、热风吹面、热水泡脚等。

产后发热发烧

  • 产后发热原因:感染邪毒、外感、血瘀、血虚、伤食、蒸乳。
  • 预防护理:定期做好产前检查注意卫生,产前尽量进食饮水,产后注意卫生,多喝水。
  • 注意事项:产后及时补充体液,进食要清淡,多通风透气,注意保暖。

老年人发烧

发病原因

  • 感染性发热:是老年人常见的病因,包括细菌、病毒等各种病原体导致的急性或慢性感染。
  • 非感染性发热: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种风湿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发作期。

发病机制

  • 致热源:分为外致热源和内致热源。
  • 中枢受损: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种风湿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发作期。

发热诊断

  • 温度指数:低热37.5-38℃、中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 症状部位:肺部、泌尿系、口腔、皮肤软组织等。
  • 诊断项目:血沉、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及病原学等。

发烧发热治疗与预防

  • 治疗方法
    1. 发热应尽快明确诊断。需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
    2. 应避免老年人高热。老年人高热易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应适当降温。
    3. 老年人一般以物理降温为宜,同时还需要注意所处周围环境阴凉通风。
    4. 老年人病情变化快,对于诊断不明的情况,可酌情选用抗生素治疗。
    5. 多喝开水,在不肯喝水的情况下可以改喝果汁之类的;吃些易消化的食物。
    6. 体温不太高时可以选用适量解热镇痛药物。
  • 预防方法
    1. 坚持体育锻炼:如散步、跑步、爬山、打球、练拳等。
    2. 充足的睡眠:这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保健条件。
    3. 不能让自己疲劳过度:疲劳会令身体变得虚弱,很容易被细菌乘机进侵。
    4. 切忌积压压力:经常保持心情愉快,患上发烧发热的机会也会相对地减低。

男士发烧

发烧原因

  • 外致热源: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等。
  • 来自体内:可能来自体内抗原抗体复合物、类固醇等因素导致的。

症状类型

  • 外感发热:恶寒发热,或高热,体温38℃以上,全身酸痛,脉浮数。
  • 阴虚发热:低热为主,体温38℃以下,伴有五心烦热、盗汗等,脉细数。
  • 食积发热:以小儿见症为多,成人少见,选穴以中脘、手三里、丰隆为主。

护理措施

  • 卧床休息:高热时,机体代谢增快,进食少消耗大,体质虚弱,故应卧床休息以减少活动。
  • 物理降温:当体温高达39℃以上时应采取快速而有效的降温措施。
  • 药物降温: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药,若出现大汗淋漓则多饮糖盐水,更换内衣以防着凉。
  • 密切观察体温:每隔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注意观察面色、脉搏、呼吸、血压及出汗等情况。
  • 饮食护理:选用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豆浆、藕粉、果泥和菜汤等。
  • 口腔护理:以小儿见症为多,成人少见,选穴以中脘、手三里、丰隆为主。

男性发烧对怀孕有影响吗

备孕期,男士发烧不会影响怀孕的。若是高烧的话,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说,应推迟怀孕,尽量避免同房性生活,以免可能影响未来宝宝免疫力和正常的健康,特别是六个月之内。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夫妇双方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应该禁止性生活和正常备孕,积极到医院检查和遵照医嘱对症治疗为好,在夫妇双方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再正常备孕为好。

治疗方法

  • 发汗退热法:多喝热水,多盖被子捂汗、洗桑拿、用热水泡脚的方法发汗来起到退热的目的。
  • 热者寒之法:可用药性寒凉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
  • 穴位按摩治疗发烧:按摩穴位十宣穴、大椎穴、曲池、合谷、外关穴等。
  • 中药调理: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麻杏甘石汤、大青龙汤等。

青少年发烧

发烧状况

  • 发烧原因:感染引起,感染包括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以及以及支原体,衣原体,真菌感染等。
  • 发烧症状:身体发热热冷,全身肌肉酸痛,无汗头痛。

治疗方法

  • 多吃饭:多吃饭,给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快速恢复抵抗力。
  • 多运动:运动后出汗对感冒的治愈有促进效果。
  • 晚上好好休息:晚上是感冒治愈的好时机。
  • 测量体温:感冒前先进行体温测量,观察自己感冒的严重程度,以免影响治疗。
  • 多喝开水、注意保暖:感觉忽冷忽热时,多喝开水,避免减少衣服,注意保暖。
  • 及时吃药:预感到感冒时,建议及时吃药,让药物尽快帮你解决感冒病毒。如:布洛芬缓释片、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等。
  • 及时就医:感冒发烧严重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将病情拖到严重。

吃什么食物最好

  • 西兰花+贝类:维C搭配蛋白质,增强人体免疫力,达到强效抗氧化作用,预防感冒。
  • 生姜+菠菜:生姜活血,菠菜富含丰富的胡萝卜素,能够增强预防感冒的效果。
  • 鲑鱼+番茄:鲑鱼搭配番茄,可活化增强细胞功能,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病毒入侵。
  • 大米+黄豆:大米搭配黄豆,可提高蛋白质质量,增强免疫力。

青少年发烧会不会长高

发热一般不会引起身高变化,因为发热时自身抵抗力下降,加上发热时食欲差,进食量减少,有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发热不是长身高的表现,而是疾病最先出现的症状,所以最好还是找出发热的原因,根据伴随症状,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预防方法

  1. 多吃水果、多喝热水,冬天注意补充水分。
  2. 注意卫生,勤晒被褥,勤洗手。
  3. 加强锻炼,多做运动,提高身体抵抗力。
  4. 换季注意保暖,适当增减衣物。
  5. 定期去医院检查身体,及时接受预防注射。

发烧是生活中常见的健康问题,不同人群在面对发烧时的处理方式存在差异。本文详细介绍了不同人群的发烧原因、症状、护理方法和预防措施,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发烧问题。如果发烧情况严重或持续不退,请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