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珠峰权属之争:从主权争议到中尼友谊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珠峰权属之争:从主权争议到中尼友谊峰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toojd.com/article_282.html

珠穆朗玛峰,作为世界最高峰,不仅是登山者的终极目标,更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和尼泊尔围绕珠峰主权展开了一场特殊的较量。这场较量不仅考验了两国的外交智慧,更见证了中国登山队为维护国家主权而进行的英勇攀登。

电影《攀登者》开头的这句“中国人自己的山,要自己登上去!”震撼人心,影片以1960年、1975年中国登山队两次登顶珠峰的事迹为背景,展现了新中国与尼泊尔建交初期围绕珠峰主权展开的持久争论。

主权·归属成难

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米,位于喜马拉雅中段,呈东西走向,坐落于中国和尼泊尔的交界处。20世纪50年代之前,珠峰是中尼两国间的天然屏障,当时并未对珠峰的归属权问题作出明确划分。1955年中尼建交后,明确两国边界成为当务之急,其中珠峰的归属问题最为棘手。

珠峰北部位于中国西藏境内,而南部位于尼泊尔境内。周总理查阅了诸多资料,找出了我国最早记录珠峰的历史文献——《皇舆全览图》。这幅清朝康熙年间绘制的地势图,按照国际惯例,可以证明中国的主权。但当周总理拿出这幅铁证时,却遭到了尼方的反问:“既然珠峰的应归属于中国,但为什么到现在都没有一个中国人登顶珠峰?”

登山·捍卫主权

为解决这一难题,毛主席提出了“一人一半”的解决方法,即划区治理。但尼方提出了一个条件:若以后有人想要攀登珠峰,就必须持有尼泊尔的签证。这对于中国人来说,显然不公平。于是双方再次展开新一轮的协商。

周总理提出,若中国能从北面成功登顶珠峰,尼泊尔就需要让出珠峰的主权,尼方爽快地答应了。因为珠峰北面地形崎岖、终年积雪覆盖、地面遍布冰裂缝,想从北坡登顶珠峰,无异于天方夜谭。

自中尼双方做出协定后,中国就开始筛选和训练国家级登山队,多次派学员去苏联进修,于1957年中苏两国正式成立登山队。

为了最大程度的节省物资和时间,中央决定拨款修路,方便物资运输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在准备工作即将完成之际,中苏关系却变得紧张。苏方于1959年撤回登山人员并收回了先进的登山设备,这一举动,让北坡登顶计划愈发困难。中国不但没有放弃,而且登顶之心更加坚定。

时值1960年,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即便如此,中央仍拿出了400万从瑞士采购了近6吨的专业登山设备。在一切准备就绪后,登山队们开始向“死亡之地”进军。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探,中国在海拔6600米的高度建立了自己的营地,这是属于中国登山队的第一个营地。初战告捷,登山队员们又顺利的在7000多米的高度建立了自己的第二个营地。而当高度来到7300米时,死亡悄然来临。在7300米的高空,登山队员们硬生生经历了一场特大冰雪风暴,气温骤降,全员冻伤,不少人得了高山病,甚至有队友牺牲,永远的被掩埋在白雪之中。第一次登山失败了。

北面登顶远比想象中困难,但骨子里的韧劲告诉他们不能认输,这关乎国家主权。分寸必争的信念让他们重拾信心,开始了第二次的登山。第二次挑战时在海拔8500米。由于此地海拔过高、气温极低,山峰上都是常年积雪,每前进一步都需要忍受巨大的痛苦。不仅如此,不断有队友牺牲,对于幸存的登山者来说,是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打击。到最后,只剩下王府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四人。此时一个高20米、最后4米都是冰面的垂直石壁成了他们最大的挑战,稍有不慎就会葬身于此。刘连满抱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让其他三位成员踩在自己身上顺利的通过了垂直石壁,而刘连满却永远留在了这里。

在距登顶只有100米时,登山队的氧气筒即将耗尽,队员们用自己的生理极限挑战着严苛的自然环境。次日凌晨,他们成功登顶。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登顶珠峰,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面登顶珠峰。

谈判·守护外交

中国登山队从北坡成功登顶的消息震惊了全世界,遵照之前的约定,尼泊尔需让出珠穆朗玛峰的主权。但对尼方来说,放弃他们信仰的神山,这是无法接受的。为维护中尼的友好关系,毛主席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法——中国和尼泊尔共同享有珠穆朗玛峰的主权。

1960年8月11日,中尼边界联合委员会正式成立,主要任务就是具体划定、勘定陆地边界线并拟订最终法律文件。1961年秋,中尼边界联合委员对已经达成协议的《中尼边界条约》草案进行最后讨论和认定,并由双方的首席代表分别代表本国政府进行草签。1961年9月28日至10月15日,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应邀访问中国,并出席《中尼边界条约》的正式签署仪式。10月5日,刘少奇和马亨德拉分别代表本国政府正式签字,条约即时生效。

《中尼边界条约》是中尼边界谈判的标志性成果,也标志着中尼边界谈判基本结束。珠峰是两国人民的信仰,也是中尼友谊的象征,因而珠峰也被称之为“中尼友谊峰”。因为一座山峰,缔结了两国关系,为我国未来的大国外交打下了良好基础。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和平共处”的外交理念,中国的大国气量与风度飘荡在八千米的珠峰上,被世世代代的传颂。

为国登顶,寸土不让,中国人的勇敢和团结在一次次的困难和挑战中得到了验证。如屹立不倒的山脉一样的,是中国人高挺的脊梁和不服输的信念。中国的领土,一寸也不可分割。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