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荐丨《八十本书环游地球》:哈佛大学教授的80堂文学课,不可错过的各大洲经典之作
书荐丨《八十本书环游地球》:哈佛大学教授的80堂文学课,不可错过的各大洲经典之作
《八十本书环游地球》是哈佛大学教授大卫•丹穆若什的80堂文学课,借助80部世界文学经典来完成一趟环球旅行。大卫•丹穆若什教授模仿凡尔纳《八十天环游地球》中的福格船长,但起点变成了自家书斋,交通工具是书籍,每天凭借一本书带来的灵感,从伦敦出发,途径巴黎、开罗、耶路撒冷、加尔各达、京都、上海、南北美洲,直到再回到伦敦;从伍尔夫、狄更斯、但丁到卡尔维诺、沃莱•索因卡,再到吴承恩、鲁迅、张爱玲、莫言、北岛、三岛由纪夫、马尔克斯和奥尔加•托尔卡丘克……读者随之探访全球各地,与经典和现代文学对话,也与当地的风土、人物、城市和乡野对话。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曾说,丹穆若什教授是世界上读书最多的那个人。《八十本书环游地球》为人类记忆建造了一座纸上宫殿,以危机时刻燃灯前行的人文力量,将读者带向更广阔的世界。
2020年春夏,当所有旅行都被取消的时刻,哈佛大学的丹穆若什教授开启了他的纸上航行。走进他的世界文学课堂,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跟随作品“前往”世界各地。从新锐的当代作品到永恒的经典作品,从冷酷的犯罪小说到天马行空的奇幻作品,都被他纳入这份独一无二的私人书单。从薄伽丘的《十日谈》聊到心理学谈话疗法,从古埃及诗人的情诗中挖掘讲故事的智慧,以五个世纪前胡安娜修女的诗歌追问如今的女性处境……我们在其中探访不同的国度、城市,邂逅不同的作家,看他们如何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是个人亲身经历的世界,另一个是那些让伟大作家赋予其生命和意义的书中世界。这样的文学行旅让我们有机会反思自身,并看清世界的形状,理解文明的来龙去脉,或许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去面对一个很可能不同以往的新世界,而在此之前,则有必要重温和清理属于个人与人类整体的记忆。“你永远不知道,一本书在什么时候会改变你的一生。”跟随丹穆若什教授,在书海里徜徉吧。
1、哈佛大学教授的八十堂文学课,一键集齐各大洲文学里程碑。作者丹穆若什是哈佛大学文学教授,在学界颇具影响。他以八十篇文章、八十本书、八十堂文学课,绘制出世界文学的广阔图景。
2、文学与旅行的完美结合。一书一城一国,将原本海量艰深的文学史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地点,打通时间与空间,将有特殊意义的城市和书籍及作家相互关联,令读者足不出户“抵达”世界。
3、精致图文书带来沉浸式阅读体验。产品形态为精致图文书,配有80幅精美插图(其中32幅以彩图呈现),包括书封、作者肖像、地域风景照、插画等,带来更具立体感、沉浸感的体验。
4、十八位译者组成豪华“护书使者团”。自丹穆若什教授发起写作项目,全球的翻译工作也随之同步进行,韦尔斯利学院的宋明炜教授组织了十八位译者携手完成了中文版的翻译工作;后续将通过讲座、直播、共读活动等,与读者分享这场阅读之旅。
5、治愈“后疫情”时代,重拾自由对话。本书写作始于2020年春夏,全球大多数旅行都被取消的时刻。最初发布在哈佛大学网页上,随即引发了媒体和学界的关注,大量学者和译者参与其中,多种语言翻译同步进行,包括阿拉伯语、土耳其语、罗马尼亚语、德语、中文等,最终多个国家和地区携手完成了这段为期八十天的奇妙旅程。读者能从中看到文学作品如何越过自己的疆界,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群如何作为命运共同体而息息相关,为三年后的世界带来新的希望。
大卫·丹穆若什(David Damrosch)是哈佛大学厄内斯特•伯恩鲍姆比较文学讲席教授、比较文学系主任,哈佛大学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曾在全球五十个国家讲学。他在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方面著述颇丰,代表作包括《什么是世界文学?》《被埋没的书籍》《比较多种文学: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研究》等,编有《朗文世界文学选集》(六卷本)。土耳其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尔罕•帕慕克曾说:“丹穆若什教授是世界上读书最多的那个人。”
丹穆若什教授或许就像老欧洲的文艺复兴人,当文明晦暗不明的时候,他会通过自己思想的燃烧,让思想和艺术的光明延续下去……这个独特的写作计划,体现了在危机时刻不退缩的人文力量,当病毒流行的时候,有人依旧在自己的书桌前读书、写作,为黑暗的天地燃灯,给予人间一种希望。
——宋明炜,韦尔斯利学院教授
丹穆若什包罗万象的故事中暗藏着智慧和机锋。
——《西方正典》作者,哈罗德•布鲁姆
《八十本书环游地球》中有无数乐趣……丹穆若什先生对他图书馆里珍贵的书籍进行了精准的评估,并引诱我们把它们变成自己的。就像导游指着车窗外的风景一样,敦促读者注意到他们可能错过的全球文学景观的一部分。……他向E.B.怀特的儿童读物《精灵鼠小弟》致敬。斯图尔特是一只聪明的老鼠,他坚持在人类的尺度上生活,这是一个关于文学能做什么的寓言。通过他们的想象力天赋,丹穆若什先生所赞美的书让我们像怀特笔下的英雄一样,变得和我们需要的一样了不起。
——《华尔街日报》丹尼•海特曼
如同某种全球定位系统一般,让读者在各大洲的文学里程碑中绘制出一条有意义的道路。
——《纽约时报》莉莎•施灵格
丹穆若什为“世界文学”提供了尽可能大的范围——从楔形文字到象形文字,从低地德语到纳瓦特尔语——跨越数千年和十几种语言的旅程。
——宋惠慈,耶鲁大学教授
丹穆若什汇集了来自各行各业的各色天才作家。他们既广为人知,也鲜为人知,但都有一个关键的共同点:他们的写作能够将读者带到远近各地,而无需离家。
——《史密森尼杂志》詹妮弗•纳勒维奇
这本身就是一场美妙的纸上狂欢。
——《芝加哥论坛报》克里斯托弗•博雷利
丹穆若什的课程是百科全书式的,同时又充满了个人色彩……他将旅行视为一种精神和道德挑战……《八十本书环游地球》带我们参观了作者脑海中的世界图景,在扩展我们的知识的同时,也扩大了我们的同理心。
——《卫报》彼得•康拉德
丹穆若什独特的知识分子旅程是一份礼物,它将激励许多读者群体,并为他们未来的旅行出谋划策。
——Passport杂志
一本令人愉快的全球文学指南,丹穆若什对它的深广解读……与世隔绝的一年并未虚度。
——《哈佛杂志》
丹穆若什构思丰富的调查为读者提供了一张丰富多彩的地图,让他们可以参观自己的图书馆。旅游迷和文学爱好者都会找到值得品味的东西。
——《出版商周刊》(星级评论)
永不停息的好奇心、独特的见地、奇妙的视角——丹穆若什教授是在阅读中环球探险的完美导游。有了这样的伴侣,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步会去哪里,但你可以相信,这次邂逅必将令人难忘。算我一个!
——斯蒂芬•格林布拉特
与大卫•丹穆若什谈论书籍总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他读过所有的书,而且对所有的书都能言善辩。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小说家奥尔罕•帕穆克
这是一次深入了解长期以来吸引我们的书籍的旅程。深刻、无限、多元。
——布克奖作品《天体》作者约哈•阿尔哈西
《八十本书环游地球》令人愉快,充满了深刻见解,是一场快乐之旅,穿越那些使我们的世界充满文学性的地方、时代和人。每读完一章,我都会有一种冲动,想发现或重读那些被丹穆若什讲述得如此生动的书——但这意味着要放下他自己的书,而我没能做到。
——《失踪的档案》作者,德尔•米沙尼
丹穆若什展现了非凡的智慧、丰富的文学和历史文化,以及谦逊的态度,他参与了当代关于“世界文学”的辩论。读者会被他的博学惊呆。他对待楔形文字铭文碎片、埃及象形文字、中世纪德国女性神秘主义者、印加编年史、卡夫卡翻译和当代原住民文学,都同样地注重逻辑,沉着冷静,博学多才。
- 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卫夫人》
- 查尔斯·狄更斯《远大前程》
- 阿瑟·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 伍德豪斯《新鲜事儿》
- 阿诺德·贝内特《莱斯曼台阶》
- 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
- 朱娜·巴恩斯《夜林》
- 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
- 胡里奥·科塔萨尔《游戏的终结》
- 乔治·佩雷克《W或童年回忆》
- 普里莫·莱维《元素周期表》
- 弗朗茨·卡夫卡《变形记及其他故事》
- 保罗·策兰《诗选》
- 切斯瓦夫·米沃什《米沃什诗选和晚年诗集,1931—2004》
-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云游》
- 《马可·波罗游记》
- 但丁《神曲》
- 乔万尼·薄伽丘《十日谈》
- 唐娜·莱昂《从封面来看》
- 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 古埃及的情诗
- 《一千零一夜》
- 纳吉布·马哈福兹《千夜之夜》
- 奥尔罕·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
- 约哈·阿尔哈西《天体》
- 约瑟夫·康拉德《黑暗之心》
- 钦努阿·阿契贝《瓦解》
- 沃莱·索因卡《死亡与国王的侍从》
- 乔治·恩加尔《詹巴蒂斯塔·维科:对非洲话语的强暴》
- 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绕颈之物》
- 《摩西五经》
- 《新约全书》
- D. A. 米沙尼《失踪的档案》
- 埃米尔·哈比比《悲观的乐观主义者赛义德的秘密生活》
- 马哈茂德·达尔维什《蝴蝶的重负》
- 玛赞·莎塔碧《我在伊朗长大》
- 法里德·丁·阿塔尔《鸟儿大会》
- 《爱的面孔:哈菲兹与设拉子诗人》
- 迦利布《荒漠玫瑰》
- 阿迦·沙希德·阿里《今夜请叫我以实玛利》
- 拉迪亚德·吉卜林《吉姆》
-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家庭与世界》
- 萨尔曼·拉什迪《东方,西方》
- 迦梨陀娑《沙恭达罗》
- 茱帕·拉希里《疾病解说者》
- 吴承恩《西游记》
- 鲁迅《阿Q正传》及其他小说
- 张爱玲《倾城之恋》
- 莫言《生死疲劳》
- 北岛《时间的玫瑰》
- 樋口一叶《春叶影下》
- 紫式部《源氏物语》
- 松尾芭蕉《奥之细道》
- 三岛由纪夫《丰饶之海》
- 詹姆斯·梅里尔《离别之思》
-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 伏尔泰《老实人,或乐观主义》
- 马查多·德·阿西斯《布拉斯·库巴斯死后的回忆》
- 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家庭纽带》
-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 阿兹特克贵族诗歌
- 《波波尔·乌》:玛雅人的创世之书
- 胡安娜·伊内斯修女《作品选》
- 米盖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总统先生》
- 罗萨里奥·卡斯特利亚诺斯《哀歌》
- 德里克·沃尔科特《奥麦罗斯》
- 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
- 简·里斯《藻海无边》
-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珀涅罗珀记》
- 朱迪丝·莎兰斯基《岛屿书》
- 罗伯特·麦克洛斯基《缅因的早晨》
- 萨拉·奥恩·朱厄特《尖枞之乡》
-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哈德良回忆录》
- 休·洛夫廷《杜立特医生历险记》
- E.B.怀特《精灵鼠小弟》
- 马德琳·英格《时间的折皱》
- 索尔·斯坦伯格《迷宫》
- 詹姆斯·鲍德温《土生子札记》
- 索尔·贝娄《雨王汉德森》
- J.R.R.托尔金《魔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