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宝宝疹子全解析:6种常见疹子的症状、原因与预防方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宝宝疹子全解析:6种常见疹子的症状、原因与预防方法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128

宝宝身上出现疹子可能是身体出现异常的信号,但妈妈们无需过于担心,因为大多数疹子会在几天后自然消失。本文将详细介绍6种常见的疹子类型,包括水痘、麻疹、德国麻疹、玫瑰疹、肠病毒和猩红热,帮助家长更好地识别和应对这些情况。


(宝宝疹子分辨与诊断。图源:shutterstock)

水痘

水痘通常在感染后的2-3周潜伏期后发病。初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疲劳和喉咙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宝宝首先会出现37-38℃的发热,约1天后,面部、胸部和腹部会出现红色皮疹。第2天后,皮疹部位开始化脓,3-4天内会扩散到头部、口腔和性器官等各个部位。

水痘皮疹会经历红斑、水疱、脓疱和结痂等不同阶段,伴有异常瘙痒。如果抓破水疱可能会引起感染,甚至留下疤痕。当所有水疱都结痂后,就不再具有传染性。通常得过一次水痘后就会获得终身免疫。

引发原因

水痘主要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通过呼吸道吸入感染,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水疱液传播。传染性很强,尤其在9岁以下的儿童中高发。

预防方法

  • 疫苗接种
  • 水痘疫苗为活性减毒疫苗,接种后约有95%的人可产生抗体,保护期至少7年以上。成人接种后即使感染,症状也会较轻。
  • 接种剂量:12个月至未满13岁的儿童接种一剂,13岁以上接种两剂,间隔4-8周。
  • 政府自2004年1月起为2003年1月以后出生且年满12个月以上的幼儿提供免费接种。


(宝宝疹子分辨与诊断。图源:shutterstock)

麻疹

麻疹的潜伏期约为10-14天,发病初期有结膜炎和上呼吸道症状,宝宝会出现高烧、疲倦、咳嗽、鼻炎、结膜炎等症状。出疹前,在颊黏膜内侧会出现克氏斑。麻疹皮疹通常从脸部开始,然后向下蔓延至脖子、手臂、手掌、身体,最后是腿部和脚掌。麻疹皮疹一般不会发痒,常有小出血点,疹子之间会融合成较大斑块。第三天后,疹子会按出现顺序开始消退,恢复期可能会留下棕色色素沉着并伴有脱皮现象。

如果没有并发症,发热和皮疹的病程大约持续7-10天。诊断重点包括克氏斑和“3C”症状(结膜炎、流鼻水、咳嗽)。麻疹病毒致病力强,未获得免疫力的个体接触病毒后几乎都会发病。麻疹可能并发肺炎、脑炎等,婴幼儿特别容易发生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引发原因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潜伏期7-18天,通常为14天。发疹前后4天内传染性最强。宝宝从母体获得的免疫力只能持续6-9个月,所有未患过麻疹或未接种麻疹疫苗的人都可能感染,但得过麻疹的人可获得终身免疫。

预防方法

  • 注射含麻疹活性减毒的疫苗后,可使95%以上的人产生主动免疫。
  • 常规预防接种:出生满12个月及国小一年级各接种一剂麻疹、腮腺炎、德国麻疹混合疫苗。


(宝宝疹子分辨与诊断。图源:shutterstock)

德国麻疹

德国麻疹的临床症状较轻,包括轻微发热、疲劳、鼻咽炎、耳后淋巴结肿大,伴有全身性不规则丘疹,与麻疹或猩红热发疹相似,疹子约持续3天。约20%-50%的感染者无明显皮疹,部分人会出现关节痛或关节炎,尤其是成年女性。年幼的宝宝潜伏期不明显,初期可能只有轻微发热和鼻咽炎,皮疹从脸部开始迅速蔓延,第二天开始消退,典型病例的出疹期仅持续三天,不会留下色素沉着。

引发原因

德国麻疹由德国麻疹病毒引起,通过接触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传播。潜伏期约14-17天,发疹前1周至发疹后至少4天都有传染性。

预防方法

自然感染或接种疫苗均可产生永久性免疫。母亲有免疫力的宝宝在出生后6-9个月内有母体抗体保护。常规预防接种:出生满12个月及国小一年级各接种一剂麻疹、腮腺炎、德国麻疹混合疫苗。德国麻疹疫苗为活性减毒疫苗,约98%-99%的易感宿主可通过预防接种产生明显抗体反应。


(宝宝疹子分辨与诊断。图源:shutterstock)

玫瑰疹

玫瑰疹因皮疹呈玫瑰色而得名。宝宝会出现40℃的高烧,持续3-4天,伴有轻微呼吸道症状和腹泻,颈部或耳后淋巴结会红肿。由于患病宝宝年龄小、体温高、症状不明显,常让人担心是否为败血症。但这些宝宝在用药退烧后,精神和活力通常良好,有经验的医生可以根据这些特点预测可能是婴儿玫瑰疹。退烧后,面部和躯干会出现红斑或轻微隆起的丘疹,四肢症状较轻,不伴有瘙痒。无需特殊治疗,但需注意传染性,因此要保持警惕。

引发原因

玫瑰疹由病毒感染引起,以第6型和第7型人类疱疹病毒最为常见。6个月内的婴儿因有母体抗体保护,不易患病,但6个月大后,发病机会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好发于6个月至2岁半的婴幼儿,潜伏期约5-15天。

预防方法

玫瑰疹全年都可能发病,春、秋季节发病率较高。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病毒多存在于健康成人的唾液中,经口腔、鼻腔或结膜黏膜进入婴幼儿体内。很少通过接触传播,因此不容易造成大流行。


(宝宝疹子分辨与诊断。图源:shutterstock)

肠病毒

肠病毒常见的典型症状包括“疱疹性咽峡炎”和“手口足病”。疱疹性咽峡炎患者通常会发热,口腔后部出现水泡溃疡,较大孩子常有喉咙疼痛,婴幼儿则可能拒食。溃疡持续约1周。手口足病患者在手掌、脚掌、手肘、膝盖或臀部周围会出现轻微隆起的红疹,疹顶有小水泡,其中肠病毒71型的疹子较小,需要仔细观察,疹子大多不痒、不会结痂,口腔也会出现溃疡。

近期是肠病毒的流行高峰期,许多家长会因宝宝手上或脚上出现红疹而紧张就医。大多数肠病毒感染是一个良性可自然痊愈的病程,只需给予支持性治疗。严重病例可能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出血性结膜炎等,需要密切观察。

引发原因

目前已发现60多种肠病毒,包括23型A群克沙奇病毒、6型B群克沙奇病毒、3型小儿麻痹病毒、31型伊科病毒及最后发现的68-71型肠病毒。肠病毒可能导致多种疾病,潜伏期约3-5天,有些只有发热或类似感冒症状,有时会出现特殊临床表现。

预防方法

目前尚未研发出针对肠病毒的疫苗,且感染一次并不能对其他类型病毒完全免疫,因为不同病毒型可能在同一年流行,所以宝宝一年可能感染2-3次肠病毒。肠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如喷嚏、咳嗽时产生的口鼻分泌物,或粪便也可能成为传播途径,因此提倡勤洗手、戴口罩等防护措施。

肠病毒常见临床症状包括:

  • 疱疹性咽峡炎:特征为突发性发热、呕吐及咽峡部出现小水泡或溃疡
  • 手足口病:特征为发热及身体出现小水泡
  • 婴儿急性心肌炎及成人心包膜炎:特征为突发性呼吸困难、苍白、发绀、呕吐
  • 流行性肌肋痛:特征为胸部突发阵发性疼痛且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
  • 急性淋巴结性咽炎:特征为发热、头痛、喉咙痛、悬雍垂和后咽壁有明显白色病灶
  • 新生儿肠病毒感染:初期症状包括发热、食欲不佳、活动力下降、躁动不安、皮疹、腹泻或呕吐等,病情严重时可引发凝血异常、心肌炎、肝炎、脑炎、新生儿败血症

肠病毒的预防方法包括:

  • 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 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及充足睡眠,以提升免疫力
  • 生病时,应尽快就医,请假在家休息
  • 注意居家环境的卫生清洁及通风
  • 流行期间,避免出入人潮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 尽量不要与疑似病患接触,尤其是孕妇、新生儿及幼童
  • 新生儿及婴儿可多喂食母乳,以提高抵抗力
  • 接触或哺育新生儿前应洗手,必要时务必更衣、戴口罩;除母亲或主要照顾者以外的人员尽量避免接触新生儿
  • 幼童的照顾者或接触者应特别注意个人卫生
  • 儿童玩具(尤其是带毛玩具)经常清洗、消毒


(宝宝疹子分辨与诊断。图源:shutterstock)

猩红热

猩红热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咽炎、高烧和皮肤疹,有时伴有头痛、呕吐、腹痛等症状。初期可能被误诊为普通感冒或肠胃炎。1-2天后,从颈部开始出现弥漫性红色点状皮疹,向下蔓延至躯干和四肢,皮疹有时有轻微瘙痒感,皮肤摸起来会有粗糙感,尤其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红疹更明显。一般而言,患处非常瘙痒,2-3天后,舌头会出现像草莓一样鲜红的疹子,称为“草莓舌”。皮疹约3-4天开始消退,皮肤会开始脱皮,但不会留下疤痕。

皮疹以外的症状包括喉咙红肿疼痛、颈部淋巴结肿大、草莓舌合并嘴周泛白。在发病头2天,舌头上覆盖一层白色分泌物,中间散布着红肿的乳突,称为“白色草莓舌”。发病第4天,白色分泌物脱落,舌头变红且发亮,称为“红色草莓舌”。可能并发中耳炎、肺炎、脑膜炎、骨或关节疾病等并发症。

引发原因

猩红热主要由A型链球菌感染引起,10岁以下儿童为高危险群。A型链球菌可存活于患者的口腔、咽喉和鼻子,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呼吸系统分泌物传播。潜伏期约1-3天,初期会出现咽炎、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1-2天后开始出现红色点状皮疹。一般而言,红疹约3-4天开始消退,会有脱皮现象,可持续1周至1个月。

预防方法

目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猩红热,但保持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可降低感染机会。当双手被口鼻分泌物污染后,应立即用清洁剂洗手,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如果已感染,抗生素可有效治疗猩红热。如出现猩红热症状,应尽早求诊,并按照医生的指示服用抗生素、退烧药物,多休息和补充水分,有助于缓解症状。


(宝宝疹子分辨与诊断。图源:shutterstock)

宝宝疹子的照护篇

应对方法

宝宝皮疹的常见原因,其皮疹形态及合并症状并非每个都一样典型,但如果只是单纯皮疹而未合并其他不适症状,小朋友活力也都正常,妈咪们可先自行观察。

  • 确认是否因发热而引起的皮疹
    首先应该测量宝宝的体温,确认皮疹是否因发热而引起。因为有时在发热时也会出现皮疹的状态。

  • 确认全身的皮疹状态
    如果出现皮疹的状况,首先应将宝宝的衣服全部脱掉,从头部开始,到耳朵、口腔、身体、腿部,一一确认全身皮疹的状况,因为这是找出引发皮疹病因的重要线索,才能在接受诊疗时对医生说明情况,对治疗产生帮助。

如何缓解皮疹的瘙痒症状?

首先,妈咪们必须先确认造成瘙痒的可能原因,例如最常见的6种伴随皮疹症状的疾病、接触性过敏、食物过敏而引起的瘙痒、药物过敏造成的瘙痒、皮肤干燥造成瘙痒、汗疹引发现瘙痒等,宝宝的皮肤细嫩,较易受外界环境及过敏原影响,因此也会有各种瘙痒症状。

不过,要提醒家长的是,会造成皮肤瘙痒的原因很多,若瘙痒症状持续,仍建议就医寻求专业医师协助,另外,在就医前家长必须先仔细观察小朋友瘙痒时皮肤的表现,如果出现任何皮肤疹子,妈咪须记住疹子的外观或拍照,提供医师参考,因为皮疹外观常会因时间而有不同变化。

如何缓解瘙痒症状?林宏谦医师说明,由于瘙痒的感觉会因为体温升高而恶化,所以,“降低皮肤表面的温度”有助于缓解瘙痒感,可以适度地凉水冰镇,在没有伤口的情况下,建议可冲冷水或隔着一层毛巾冰敷局部较痒的地方,或是使用痱子水或痱子膏,减少瘙痒的感觉。

另外,妈咪也要减少宝宝的活动量,因为体温升高及流汗,都会加重瘙痒感。妈咪最好不要帮宝宝擦拭成人的止痒药膏,毕竟宝宝的皮肤不同于成人,坊间凉凉的药膏常含有薄荷等成分,临床上也偶而会遇到使用药膏止痒,反倒引发过敏的状况,要特别留意!


(宝宝疹子分辨与诊断。图源:shutterstock)

哪些皮疹状况必须紧急就医?

皮疹通常不需要紧急就医,除非是突发性的荨麻疹,造成宝宝瘙痒难耐而无法入睡,才需要就诊打针以止痒。但若皮疹合并身体其他不适症状,如发热、腹痛、关节痛、喉咙痛、眼睛黏膜充血泛红、食欲不振、全身倦怠、不停哭泣、皮疹起水泡或甚至产生水泡破皮,可能是水痘或严重型的药物过敏等,需要尽快就医!

治疗皮疹、瘙痒的药物,包含“类固醇”及“抗组织胺”,专业皮肤科或儿科医师会根据宝宝的临床症状给予最合适的治疗。许多家长对类固醇药物有刻板印象,认为服用后会月亮脸、皮肤变薄等副作用,这是早期未经医师处方使用所留下的陈旧观念!

目前外用或口服类固醇仍是最有效及最安全的用药,尤其大多数疾病仅需使用短期、低剂量的类固醇,就能获得缓解,医师会根据宝宝的体重给予适当剂量,待疾病改善后,便会将剂量调降或停用,几乎不会产生不良反应,但若家长不按医师处方长期使用,就可能产生副作用!

另外,抗组织胺也是相对安全的药物,主要分成长效及短效的抗组织胺,长效一天服用1-2次,较无嗜睡的副作用,短效需服用3-4次,较易产生嗜睡,故医师常常会搭配长效短效的抗组织胺同时治疗,如白天吃长效类不嗜睡、睡前吃短效类则可减少因瘙痒而无法入眠的现像,专业医师会给予宝宝最合适的抗组织胺,对病情绝对是有好处的。

临床上常看到家长因为过度害怕药物副作用,而延后就医,导致小朋友因瘙痒难耐而将皮肤抓破,引发蜂窝性组织炎,后续需要更多药物治疗,反而让宝宝难受更久,提醒家长们,在宝宝的身体或皮肤出现异状时,应寻求专业医师的协助,才能缩短病程,让宝宝提早恢复健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
宝宝疹子全解析:6种常见疹子的症状、原因与预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