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剖析国产车油耗谜题:技术瓶颈还是无奈现实?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剖析国产车油耗谜题:技术瓶颈还是无奈现实?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43755632_120012541

在汽车消费的浪潮中,油耗始终是购车族绕不开的关键考量。不少车友都有这样一个印象:国产车的油耗相较部分合资、进口车似乎总是略高一筹,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隐情?是技术实力的差距,还是另有难言之隐?

从技术层面来看,不可否认,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国产车在发动机核心技术、变速器调校等影响油耗的关键领域,与国际老牌车企存在距离。早期,国产发动机的热效率普遍偏低,意味着燃油转化为动力的过程中,更多能量被无端损耗,化作热量散失,直接导致油耗升高。就像传统燃油发动机的进气、喷油系统,国外先进车企早已精准掌控喷油时机与进气量的精妙配合,让燃油在气缸内充分、高效燃烧,而国产车起步晚,研发积累薄弱,在这方面只能奋力追赶,油耗一时难降。

再者,变速器技术同样关键。一款换挡逻辑聪明、传动效率高的变速器能让发动机时刻工作在经济区间。合资品牌一些高端车型配备的精密多档手自一体或双离合变速器,挡位切换行云流水,无缝衔接,动力传输损耗极小。国产车曾因受制于变速器研发制造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匹配度欠佳,发动机动力传输受阻,油耗自然难以下降。

然而,将国产车油耗偏高全然归咎于技术,也有失偏颇,背后实则有诸多无奈。一方面,成本压力是紧箍咒。国产车崛起初期,主打性价比,要在有限成本内堆砌丰富配置,像大尺寸中控屏、全景天窗、智能互联系统等一应俱全,这些配置的成本挤占了用于优化油耗相关技术研发的资金。车企只能先保障车辆功能齐全吸引消费者,油耗优化进程放缓。

另一方面,市场需求与法规导向也曾 “误导”。国内消费者长期偏爱大空间车型,SUV 热潮持续多年。国产车为迎合市场,大量推出车身宽大、重量可观的车型,更大的风阻、更重的车身,让油耗先天性居高不下。并且,过往国内排放标准升级节奏相对慢于欧美,车企缺乏严苛法规倒逼,对油耗降低的紧迫感不足,研发投入相对滞后。

但今时不同往日,近年来国产车在技术革新上一路狂奔。比亚迪的 DM-i 超级混动技术,通过高效电机与发动机协同,让亏电油耗低至令人惊叹的水平;吉利、奇瑞等车企也在发动机热效率上屡破新高,变速器调校渐入佳境。随着新能源浪潮涌起,国产车更是借助电动化弯道超车,油耗不再是难以跨越的鸿沟。

国产车油耗偏高是历史遗留的复杂问题,技术短板与市场、成本制约交织。但当下它们正挣脱枷锁,用技术突破书写低油耗新篇章,未来,国产车在油耗表现上必将摘掉旧标签,与世界一流并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