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香港首日票房破纪录,但评分仅4.7!
《哪吒2》香港首日票房破纪录,但评分仅4.7!
2月22日,《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在香港正式上映,首日票房表现远超预期。据香港媒体报道,首映日全港排片量从原定的500场激增至超800场,覆盖92.9%的影院,部分IMAX场次更是一票难求,上座率超过50%,部分场次满座。数据显示,截至中午12时半,全港入场人次已达5.8万,旺角等热门影院检票处排起长龙,观众涵盖各年龄段,甚至有影迷专程“二刷”支持。
此次《哪吒2》的排片密度堪称香港近年之最。对比同期上映的好莱坞大片《美国队长4》,其排片量仅为64场,而《哪吒2》高达520场,是前者的8倍。由于预售火爆,院线临时增加IMAX场次,票价虽高达百元(港币),仍吸引大量观众购票。有观众直言“助力票房冲刺200亿目标”,显示出对影片票房潜力的高度信心。灯塔数据显示,《哪吒2》全球票房已突破130亿人民币,刷新国产动画纪录,香港市场的强劲表现为其全球征程再添动力。
尽管票房表现亮眼,香港观众对《哪吒2》的评价却呈现两极分化。香港知名电影平台Wmoov评分仅4.7分(满分10分),远低于同期《美国队长4》的6.7分,甚至不及其他华语电影如《封神第二部》(8.1分)。部分观众批评影片“文化隔阂明显”“叙事节奏不佳”。然而,该片在IMDb和豆瓣分别获得8.3分与8.5分的高分,内地观众盛赞其“技术突破”“文化内核深刻”。
分析认为,评分差异或与香港观众对文化表达的接受度有关。一方面,《哪吒2》以中国传统神话为基底,结合现代价值观,内地观众更易产生共鸣;另一方面,香港观众可能更倾向于好莱坞式叙事风格。此外,影片在港澳地区的发行方(如英皇、洲立等)通过商场联动促销、明星首映礼等策略成功拉动票房,但未能完全消弭文化差异带来的口碑争议。
《哪吒2》的香港首日表现无疑为国产动画的全球化之路注入强心剂,但其口碑分化亦提醒业界:在深耕本土文化的同时,如何跨越地域审美差异,仍是未来国产电影“出海”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