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在“高定鄙视链”里出不来的内娱女明星们,能有松弛感才怪
陷在“高定鄙视链”里出不来的内娱女明星们,能有松弛感才怪
在当今"万物皆可卷"的时代,不仅职场打工人在卷,连红毯上的女明星们也在卷高定。从2024年第一季度内娱女星的高定穿着情况,到2021年微博之夜杨幂礼服身份之争,再到好莱坞红毯的"清新"对比,本文深入探讨了内娱女明星们陷入"高定鄙视链"的现象及其背后的问题。
1993年巩俐在戛纳电影节的经典照片
还记得这张照片吗?1993年,巩俐因为电影《霸王别姬》来到戛纳,在海边拍摄了这张经典的照片。2019年,我们在戛纳采访巩俐时,曾好奇地询问她那件白衬衫的品牌,没想到巩俐的回答是:
"就在周围店里随便买的,觉得这样是可以走红毯的,没问题的。"
就是这件"随便买的"衣服,却成就了一张经典的影像。这不禁让人思考:为什么现在的女明星们如此执着于高定?
2024年的第一季度已经接近尾声,拿下2024春夏高定全球首穿的内娱女星名单也已出炉。迪丽热巴、杨幂依旧是稳的"时尚界宠儿",而最近卷入造型争议的小花赵露思,在"范思哲造型翻车"前的标签是——"高定黑马",因为即便女明星穿高定已经卷成这样了,她还是杀出了一条血路——《费加罗》开季刊一口气穿了7套高定。
"高定" "当季" "首穿"……这些关键词已经成了内娱女明星和她们的粉丝关注的绝对焦点,"高定咖位论"也变成了内娱新的"时尚观"。
2024年第一季度内娱女星高定穿着情况
在"红毯战场"这种镁光灯聚焦的地方,女明星们拼"战袍"是没错的,女明星们够美,粉丝和观众也过眼瘾,本来是一件你好我也好的事情。但是逐渐在内娱的红毯上变成了——要想"出圈",光靠脸、妆造已经不够了,必须有身上的高定为自己"站台",然后,愈演愈烈,诞生了红毯专属的"高定鄙视链"。
内娱红毯高定鄙视链示意图
比如2021年微博之夜,杨幂身着Georges Chakra亮相红毯,但关于这件"战袍"的讨论开始不断发酵。大家的关注点不是这件衣服适不适合杨幂,而是在激烈地争论——它到底算不算高定?
高定?还是vintage?粉丝和网友们因为这件礼服的"身份"疯狂论战,但这个论战真的是因为在乎高定本身的定义方式么?不是啊,关注的是这件衣服是否有给杨幂"加持",因为如果丢了"高定"这个亮闪闪的名头,自家的明星就在红毯上"低人一等"了。
杨幂2021年微博之夜礼服争议
"高定"变成了催化剂,促成了一场隐形的话语权争夺。没错,高定是有门槛的,而且门槛还不低,高定也是可以代表少数人的特权的,但不能因为它有这个"功能",就把它当成了某种简单粗暴的衡量标准,那这样下去,高定本身的意义,谁还会在乎呢?
我们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动辄百万元的高级定制挑客户就像藤校挑学生一样,不是有钱就能来,据估算,全世界能买得上高定的人,也就2000来个。
但,高定就只是为了"抬高身价"或者"好看"存在的吗?
不是啊!
与流水线的成衣相比,高级定制最简单的区别是——每一粒珠子,每一片羽毛,都是做衣服的匠人的一针一线。很多特殊材质的面料也只有品牌自己构思自己生产,比如阿玛尼高定秀场上能看见的那些bling bling的面料,也真的只能在Armani Privé里才能看(买)到~
在这些衣服还没穿在它的主人身上之前,做这衣服的人的价值,已经让衣服变得"特别"了,而更重要的还是精神层面的价值,高定代表了一个品牌能做到最细致、最用心的样子。
而人们对高定的关注,也应该是在鼓励设计师们下一次拿出更好的作品。
就像迪奥先生曾说过的那句话:"我们应该欢迎那些即便是最出格的创新,因为它们能保护我们免受粗制滥造、单调乏味之害。"
关于高定的"前世今生"的故事里,到底哪有一点是为了参与女明星的"排位游戏"的呢?对,现在的女明星的衣服是没有粗制滥造,但却用高定这样的华服让我们承受"单调乏味之害"。
内娱红毯高定礼服示意图
品牌对于把自己家的高定借给哪位艺人的要求很高,而且高定礼服本身也有排他性,所以"是否首穿"确实可以成为明星咖位的一种间接证明。加之明星本身也会极力避免撞衫,"高定礼服"也因此更矜贵,更容易被明星们"盯上"。
内娱还逐渐在卷高定这件事上,创造了"保质期"的概念——穿得了"当季"就是有资格尝鲜的大咖,穿"过季"的明星,在粉丝眼里就是"失宠了"。
还有我们前面提到的高定鄙视链:特别定制>vintage高定>超季>当季>过季。(这都什么奇怪的玩意??)
由此内娱也诞生了许多"高危职业":如果工作室(不小心)给女明星穿了过季的高定,粉丝会发动猛烈地声讨和攻击
2023年的ELLE盛典,刘诗诗和杨紫分别穿着高定出席活动,两人同一个公司,但一个穿着"当季高定",一个穿着"过季高定",在粉丝看来,这就是赤裸裸的区别对待。
刘诗诗2023年ELLE盛典礼服
杨紫2023年ELLE盛典第一套礼服
在这种呱噪的环境下,到底谁还能安心静下来,欣赏一下衣服或者女明星本身的美啊?!我们对美的欣赏能力,就是这样被喧闹的环境分散了,被那些无谓的争吵耗去了耐心。
还是这场活动,我们去看了杨紫的第二套look
杨紫2023年ELLE盛典第二套礼服
不得不说,虽然是来自Ronald van der Kemp 2019年的秋冬高级定制礼服,但,和她的适配度10000%
在内娱千篇一律的高定礼服里,这种不常见的空灵蓝色是会激发记忆点的。再从礼服与杨紫的适配度以及亮眼程度来说,这套完胜了她的第一套白色纱裙。
但这件礼服甚至是 2019 年秋冬款,按道理说更是一碗"过气冷饭",可又怎么样呢?衣服适合自己,穿得好看,不才是最重要的事么?
杨紫2023年ELLE盛典第二套礼服细节
"过季高定"在内娱不知不觉变成了➡️明星的时尚资源差、咖位低、不被重视。大家的关注点脱离了"美"本身,更看重高定礼服"美的形式",甚至好像看到了明星背后的"资本逻辑"(仿佛拥有看见"背后的阴谋"的能力和视角,仿佛等同于看透了这个世界的运转方式)。
高定礼服和明星的关系本应是一种互相帮助的"双向奔赴",如今却成了内娱明星的"紧箍咒"。华服之下是赤裸裸的名利场较量——时尚资源、圈中地位,明星和粉丝在高定上拼命"卷",以此证明自己是"钱"的宠儿。
这场过度较量的结果就是明星为了拿到"高定",经常会选择不适合自己的衣服,大家回想一下这几年红毯层出不穷的"匪夷所思的look"就知道我们在说什么。只剩攀比,没有时尚,更没有美。
相比内娱的"高定狂热",今年的好莱坞红毯显得"清新"很多。
2024年好莱坞红毯
2024年好莱坞红毯
2024年好莱坞红毯
2024年好莱坞红毯
2024年好莱坞红毯
(看完以后是不是觉得眼睛没那么吵?)
简单的色彩、流畅的线条,每一件衣服都在和穿衣的人相互呼应。没有什么浮夸的"仙女蓬蓬裙",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刺绣和水晶。礼服真正成为她们风格和气质的体现,与之相对的是,这些明星也在用自己独特的魅力,为身上的礼服赋予更多维度的涵义。
2024年好莱坞红毯
2024年好莱坞红毯
2024年好莱坞红毯
2024年好莱坞红毯
内地也有想的明白的,今年年初《W》杂志年度盛典 Dress Code 就没有什么婚纱公主裙,有的是穿"适合自己气质"服装的正常的女明星们。
之前GQ盛典的"发疯"主题,也有在努力敲碎内娱明星"被驯化的精致"。虽然仍然有许多明星卸不掉包袱,"假松弛"的同时还小心翼翼端着自己"精致的壳子",但我们还是看到了一些女星更加舒展的样子
倪妮2024年GQ盛典礼服
比如身穿UMA WANG红裙出席活动的倪妮,而且这还不是品牌提供的衣服,是倪妮自己十年前的私服——UMA WANG十几年前发布的独特红裙。
倪妮也没穿高跟鞋,而是穿了长筒靴,走红毯的时候甚至摘掉了高级珠宝,由内而外散发的潇洒自由的舒适感,自然融入江南水乡的闲适背景里。
无区别的好看、模糊的个人特色总归是无聊又易逝的,这种"老娘就这样"的劲,才能长久地吸引人。
倪妮2024年GQ盛典礼服细节
倪妮2024年GQ盛典礼服细节
像我们常写的倪妮、杜鹃、周韵、金敏喜……都是不搞"哗众取宠"、"花里胡哨"的人,没有盯着热搜的"紧绷感",更专注自我表达,时尚资源也没差到哪里去啊!而且,关键是,不俗气。
除了开篇的巩俐,在这个话题下我们还想到了另外两位女明星,一个是"癫婆"影后 Julia Roberts
Julia Roberts 2024年金球奖礼服
Julia Roberts 2024年金球奖礼服细节
她说,"我那个时代,没有时尚规则。"
金球奖颁奖典礼上,别的女明星穿高定礼服,她从阿玛尼男装部随意挑选了套喜欢的西装就去走红毯了。
Julia Roberts 能有这"毫不费力的时髦"内核,不是因为长得有多美,资源有多好,多受品牌喜欢,而是源于一个不用"钱"的东西——她的自信。而她的自信,源于她真的是个很努力的好演员啊!
另一个是同为影后的 Uma Thurman
Uma Thurman 1995年奥斯卡提名礼服
1995年,Uma Thurman 凭电影《低俗小说》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当晚她穿了一条Prada淡紫色吊带礼服,外面搭了件薄纱披肩出席颁奖晚会,整个人如薰衣草般灵动优雅。
据说这是Prada首次进入奥斯卡红毯,从此名声大噪,各大品牌随即纷纷学习,开展和明星的红毯用装合作,因此这条裙子也被称为"亿万之裙"。
但,也是Uma Thurman 的美和Prada裙子的美,共同成就了"亿万之裙",我们觉得与其女明星们在高定内卷里"用力过猛",不如把发力点放在自我塑造上,才能用服装讲各自的风格故事。
Uma Thurman 1995年奥斯卡提名礼服细节
"我当然不会试图摘月,我要月亮奔我而来。"
从"我们支配物品"到"我们被物品支配"到"我们再支配物品",时尚史上这些令人难忘的经典故事,即便到今天也还是能引发我们对于"人与服装"关系的思考。
服装具有叙事功能,我们的穿着是视觉语言重要的一部分,能告诉外界我们希望被怎样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