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的班主任,能把校园欺凌扼杀在萌芽状态
明察秋毫的班主任,能把校园欺凌扼杀在萌芽状态
校园欺凌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它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对他们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在寄宿制学校中,由于学生24小时都在学校,因此班主任的作用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微观观察和宏观治理两个方面,探讨班主任如何及时发现和预防校园欺凌。
班主任的微观观察
首先是学生之间的互动:
发现同宿舍的几个同学形同陌路,彼此不来往;或者分成非常明显的小帮派、小团体;或者有“带头大哥或者大姐”,还有“小跟班”。
室友们交往时,有的学生行为粗暴、语言狂妄,并且总是指使其他同学去帮忙做事。而被指使的同学总感觉被逼无奈,虽口头愿意,但是会有苦笑、红脸、甚至眼含泪水、手脚发抖的情况,会让人明显感觉到不想做但是不敢反抗。
同学们之间经常对某同学起哄、嘲笑,把该同学的作业本、文具盒、校服、课本等乱扔、乱放,或者乱涂乱画。或者针对某个同学进行造谣,恶意传播一些不良信息。还有的学生伪造笔迹写情书、写检讨等,陷害被欺凌者。
其次是观察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日常行为:
欺凌者往往眼露凶光,会召集其他同学成为固定的“小团伙”,在教室、宿舍、食堂、卫生间、体育场、阴暗角落等地方,对被欺凌者实施堵路、推推搡搡、故意刁难等行为。
有老师在和没有老师在的情况下,欺凌者行为有明显不同。在老师面前掩饰自己的不良行为,或者拼命装扮成好同学的样子。而背着老师的时候,行为完全相反。
欺凌者看到有其他同学与被欺凌者接触时,故意叉开,破坏他的朋友圈,让被欺凌者感到孤立无援,无人帮助自己。
欺凌者还会利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对被欺凌者进行黑化、人格侮辱、造谣生事、指桑骂槐等。
被欺凌的同学往往表现沉默,独来独往。眼睛黯淡无光,或者最近行为异常,变化很大。例如,自言自语、傻笑、苦笑、常常哭泣,害怕单独留在教室、宿舍等。
被欺凌者一般精神状态欠佳,衣冠不整,手和头发经常脏兮兮的;上课走神、作业乱写,作业本、笔记本上会表现出一些消极想法,考试成绩下降;晚上做噩梦、睡眠不足、活力下降等。
被欺凌的同学想找老师倾诉,但往往欲言又止。自己做事的时候,要观察别人的脸色,还经常左顾右盼。
被欺凌者会在朋友圈或者微博等社交媒体,表露出消极、愤怒、悲伤等不良情绪。
再次是通过家长了解学生的情况:
被欺凌者会向父母透露自己不想上学,或者不喜欢某个同学、不想回宿舍、食堂饭菜不好吃、钱不够用、听不进去课等想法。
被欺凌者在家睡觉时会有噩梦,或者在家害怕一个人睡觉。如果向父母倾诉得不到理解,可能会自伤、自残,或者封闭自己。
每次父母送孩子返校时,孩子都依依不舍,非常难受,甚至哭闹、逃课表达自己强烈的厌学情绪。
班主任的宏观治理
班主任除了用眼睛观察以外,每周都要去学生宿舍看看情况,和生活老师聊聊天,并且要不定期与住宿的同学,特别是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套近乎,和孩子聊聊八卦,关心孩子的宿舍生活、交友,关心孩子的睡眠状况。
及时发现每个孩子的亮点和优势,增强他们的自尊感和自我价值感,给孩子带去自信的力量。拉近室友之间彼此的心理距离,带动他们互帮互助。
班级要定期开展团建活动,增进彼此的理解。要进行基本的法制教育,宣传校园欺凌的识别及惩戒规则,要教会孩子识别行为的界限、身体的界限。如果发现性侵,那就是违法行为,教导学生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告诉监护人。
当有孩子反馈自己的小烦恼、小问题时,班主任必须第一时间安抚情绪、了解细节,看是孩子们之间彼此相处方式的融合问题,还是彼此之间的欺凌问题。如果发现欺凌的苗头,一定要消灭在萌芽状态。
写在最后
班主任工作,是一份良心活!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工作,不仅有教学任务,还要面对孩子们的生活起居,我们必须要对每一个孩子负责。每天我们面对着鲜活的生命,我们要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悟、去发现。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作者认为任何一个邪恶的行为,最初都是从小小的欺侮开始的。如果班主任不干预,枉为人师,后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