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蚀牙齿的 10 种饮料,很多人每天都在喝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腐蚀牙齿的 10 种饮料,很多人每天都在喝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09A026P600
天冷的时候,想要一杯热奶茶;天热的时候,想要一瓶冰镇可乐。
吃 Brunch 的时候,想点一杯鲜榨橙汁;吃大餐的时候,想配一支苹果醋。
吃饱饭了,想要一瓶乳酸菌饮料「助消化」;健完身了,想要一瓶运动饮料「补充电解质」……
生活中的每个场景,都被植入了与之匹配的饮料。
然而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牙齿变得越来越敏感,吃点儿冷的酸的都受不了,即使看起来好好的。
没错,饮料不只是导致龋齿那么简单,还会慢慢「腐蚀」我们的牙齿——
饮料如何一步步破坏牙齿
牙齿虽然是身体最坚硬的器官,却耐不住日积月累的侵蚀。
大多数饮料里都含酸性物质,如碳酸、磷酸、柠檬酸、醋酸等,它们会直接「腐蚀」我们的牙齿,让牙齿表面牙釉质、牙骨质的矿物质「溶解」(脱矿)。
对牙齿最友好的酸碱度为 pH 值在 6.75~7.25,pH值低于 5.5,牙齿就会开始脱矿。pH 值低于 3 时,对牙齿腐蚀性明显增强(极度腐蚀性)[1-2]。
图片来源:四七
糖是牙齿表面细菌的食物,除了增加蛀牙风险,还会被细菌代谢后产生酸,也会侵蚀牙齿。
酸蚀的发展是悄无声息的,一开始没有明显症状,只是牙齿表面光泽感降低,不再晶莹洁白。渐渐地,牙齿变得越来越敏感,外观上也坑坑洼洼、枯黄晦暗,出现缺损。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继续发展下去,喝完饮料或吃酸性的东西都会觉得牙疼,甚至出现牙髓暴露——这就得根管治疗了,痛苦、费时、又费钱!
我们盘点了 10 大伤牙饮料,其中有不少还是大家印象中的「健康饮料」,来看看你爱喝的有没有上榜吧。
10 大伤牙饮料盘点
🦷 护牙小建议 🦷
- 以上伤牙的饮料,能不喝就不喝。如果觉得难,先从每周减少一瓶做起。
- 喝的时候尽量用吸管,避免饮料直接接触牙齿;
- 快速咽下去,别让饮料在口中停留;
- 喝完饮料后,可以用清水漱口,或嚼无糖口香糖,有助于快速恢复口腔 pH,「打断施法」;
- 坚持早晚刷牙,用含氟牙膏,促进牙齿再矿化。
本文审核专家
参考文献
[1]Reddy A, Norris D F, Momeni S S, et al. The pH of beverages available to the American consumer[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 (1939), 2015, 147(4): 255.
[2]Mishra M , Mishra S , Marwah N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General and Oral Health Hazard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 Dentistry, 2011, 4:119-123.DOI:10.5005/jp-journals-10005-1094IF: NANANA.
热门推荐
护肤品过敏怎么办?原因分析与科学应对指南
毛不易新专辑《冒险精神》发布:六首新歌登网易云音乐飙升榜前十
“每个人,都是公益路上的一束光”
西拉的“全球征服”:从法国罗纳河谷到澳洲巴罗萨
文旅新探丨春游佳木斯:北方渔猎文化之旅
靠谱的“消毒”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点:闭环思维,给马桶消毒也不例外~
治盗汗之圣药:当归六黄汤,清虚热,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Win11不能上网怎么办?从设置到系统故障的全面解决方案
ACCA考试科目设置及推荐学习顺序
如何建立投资人数据库
实至名归是什么意思?深入了解这一成语的内涵与用法
氯化钙的发展历程
股市做多什么意思?做多策略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效果如何?
汽车油箱盖如何正确锁定?这些操作步骤有哪些实用技巧?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得从恐龙说起……
必读!关于CFA考试的最新评分流程及通过标准!
小腿前侧疼痛与马拉松跑步(Shin Splint Syndrome)
2.4G玩具遥控器的优缺点
蓝光眼镜到底是不是智商税?你是否真的需要防蓝光眼镜
如何分析黄金价值的K线图?这种分析对投资策略价值有何重要性?
化工原料为什么涨价?化工原料价格波动对市场有何影响?
民国脱胎金漆渔夫、樵夫立像:合成木雕与金箔的闽都特艺
AI智能质检系统,传统质检与智能质检的区别
持续更新 | 中国救援队抵达缅甸仰光国际机场
STM32F407单片机编程入门:中断详解及按键中断实战
坐着绿皮火车去看黄河入海,大学生为什么爱慢游?
耶鲁大学到底有何魅力与特色?
心里有"心魔"怎么办?三种方法帮你摆脱心理困扰
压岁钱怎么花:山地车升级指南轮组篇
现钞和现汇汇率一样吗?解读外汇市场的那些“微妙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