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两周年:全球能源市场巨变,中国能源安全获强化
俄乌冲突两周年:全球能源市场巨变,中国能源安全获强化
俄乌冲突已满两年,全球能源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中国又从中受到了哪些影响呢?
能源价格剧烈波动
俄罗斯是世界三大原油生产国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国,拥有最大的天然气储量,也是最大的天然气和石油出口国。俄乌冲突的爆发让市场对俄罗斯能源供应产生担忧,但这里并不是担忧俄罗斯不卖能源了,事实上俄罗斯倒是非常想卖能源,能源是俄罗斯的经济支柱,根据俄罗斯自己的官方统计,能源出口占到俄罗斯财政收入的60%以上,打仗是非常烧钱的,所以更需要出口能源来补贴军费。
但问题在于冲突会导致欧美对俄罗斯的极限制裁,强制性的导致市场上很难买到俄罗斯的能源,市场上少了这么一大块能源的供应,能源价格必然上涨,俄乌冲突前国际油价大概在每桶80美元的水平,然而冲突爆发后,布伦特原油价格最高冲到了每桶139美元的峰值,并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维持在100美元以上,创下了多年来的新高。
同时天然气价格也出现了显著的上涨。涨价最明显的要数欧盟国家了,因为欧盟90%的天然气需求依赖进口,俄乌冲突前,欧盟41%的天然气进口来自俄罗斯,此外欧盟还从俄罗斯进口了46%的煤炭和27%的石油。俄乌开战前的2021年,欧洲天然气价格就因为俄罗斯供气的临时中断而暴涨过一次,而俄乌开战后,2022年欧洲的石油价格和天然气价格又比2021年分别上涨了大约60%和400%。
之后北溪管道被炸,彻底切断了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直接供应,欧洲天然气价格基准——荷兰TTF天然气期货又大幅跳涨近20%。能源供应短缺和价格的暴涨引发了欧洲多年来都不曾出现的通货膨胀,民众生活也受到巨大的影响。
能源供需格局改变
国际能源的价格直到俄乌冲突一年多之后才逐渐回归到冲突前的水平,而这背后实际上是全球能源格局的重大变化。美国的制裁强行切断了俄罗斯对欧洲的能源供应,这一方面迫使欧洲国家重新思考自己的能源安全问题,开始寻求多元化能源供应,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于是欧洲加强了和美国的能源合作,当然这是西方话语体系的说法,换句通俗的话说,就是美国禁止欧洲买俄罗斯的低价能源,转而来买美国的高价能源,等于是在放欧洲的血,肥美国人的腰包,而欧洲因为与美国的强绑定和对俄罗斯的恐惧,只能是敢怒不敢言。
另一方面,美国的制裁也让俄罗斯也在寻求能源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比如加强与亚洲国家的合作。这里面还有个有意思的事情,欧洲缺能源短缺那会儿,很多俄罗斯的能源低价卖给了印度这样的不参加美国对俄制裁的国家,然后他们再转卖给欧洲,更有意思的是,美国自己也从这些国家进口了一些俄罗斯能源,然后又卖给欧洲,而非洲在欧洲油气市场的地位有所提升,也有一定程度是得益于这种操作,总之就是美国便宜占尽了,欧洲就是这事儿最大的冤大头。
能源结算体系发生变化
这可能也是美国始料未及的一件事,就是美国对俄罗斯进行能源制裁和金融制裁后,俄罗斯依仗自己能源生产大国的地位,一度要求使用卢布结算能源贸易,从而撬动了长期以来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能源支付体系,进而推动了国际金融体系的多元化进程,美元的国际地位受到了负面影响。
能源转型加速
俄乌冲突暴露出传统化石能源体系的脆弱,促使很多国家加快能源绿色低碳的转型,加大对新能源的投资,推动新能源的发展和能源系统的升级。欧洲一些国家在冲突后提出了更加激进的减排和能源转型战略,以期实现能源独立和安全,比如意大利、荷兰和英国都在加紧建设自己的风力发电体系。
中国能源安全保障得到强化
我国的能源消耗量巨大,但对外依存度较高,咱们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存度分别达到了70%和40%。在俄乌冲突之前,我国石油进口主要来自中东产油国,而中东地区的石油必须经过长途运输,从马六甲海峡运抵我国南海,咱们80%的进口石油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那如果以后有个什么事情,美帝在这里卡我们的脖子,截断我国的能源供应,后果就会很严重。
但在俄乌冲突后,咱们刚才提到,俄罗斯因为被制裁失去了一部分石油出口渠道,而且这同时带来了中亚五国的石油出口减少,因为他们的石油管线都经过俄罗斯,所以一并受到了影响。而石油出口恰恰又是俄罗斯和中亚五国的重要外汇来源,他们在失去欧洲这个大客户后,必然需要积极寻找新的买家。而我们国家就是最大的潜在买家之一,为我们能够提供稳定的需求量,并且有着强大的购买能力,必然也成为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首选客户之一。
而且俄罗斯和中亚五国地理上距离咱们非常近,他们的石油通过陆路管道就能快速运达我国,避免了海上长途运输的风险,因此俄乌冲突,意外的让俄罗斯以及中亚国家成为了我们的重要能源供应国,有效分散来了以往能源供应来源单一带来的各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