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黑帮遍布香港,97香港回归后,为何都没有听见他们的消息了
90年代黑帮遍布香港,97香港回归后,为何都没有听见他们的消息了
香港黑帮势力曾一度猖獗,从19世纪中叶的三合会到20世纪90年代的“四大家族”,他们曾是香港社会的一颗毒瘤。然而,随着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这些黑帮势力逐渐销声匿迹。那么,香港黑帮是如何形成的?他们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天生的黑帮土壤
1842年,随着《南京条约》的签订,香港被割让给英国,成为其在远东的军事和商业基地。在英国统治下,香港的黑帮开始聚集并逐渐发展壮大。
香港最早的黑社会组织是三合会,又称洪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部分成员逃到香港重建三合会。早期的洪门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发挥了一定作用,甚至革命先驱孙中山也曾加入洪门。
英国虽然颁布了压制黑社会组织的条例,但主要目的是压制其反英活动,对帮会管理则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随着广州各地起义的帮会成员逃往香港,以及香港本地底层人民为自保而结成团体,这些原本为了保护利益而形成的帮会逐渐变质,演变为现代意义上的黑帮。
1908年,黑骨仁提出“以和为贵”的理念,并召开香港史上第一次“洪门大会”,这次大会标志着帮会正式进入黑色阶段。二战期间,部分帮会成员成为日本人的打手,涉足“黄赌毒”等行业,黑帮势力进一步猖獗。
香港黑帮“四大家族”
二战后,香港迎来史无前例的“难民潮”,黑社会组织趁机吸纳大量会员,组织失去对成员的管控能力,黑社会逐渐失去控制。上世纪70年代,香港帮会分化为“四大家族”:新义安、14K、和胜和、义群。
新义安的前身是1919年成立的“义安帮”,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将领向前进入“义安帮”并成为龙头老大。其大儿子向华炎使新义安成为香港最具影响力的黑帮之一,而小儿子则是娱乐圈知名人士向华强。
14K由国民党黄埔军校第六期学员葛肇煌创立,广州解放后,他将洪门忠义会带至香港并改名为14K。依靠国民党背景和丰富的作战经验,14K发展迅速,但葛肇煌去世后,组织开始分裂。
和胜和在香港本土兴起,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存在感较弱。但在港英政府打击大帮派时,和胜和韬光养晦,于1974年至1981年实现了一家独大的局面。
义群由香港最大毒贩吴锡豪创立,涉及毒品、贪污腐败和杀人案件。吴锡豪被捕后,义群群龙无首,很快瓦解。
销声匿迹
香港黑帮势力已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从公司董事到政府议员,都有黑帮背景。1997年香港回归前,中国政府注意到香港黑帮势力已扩展至广州、澳门等地,对其进行了严厉打击。
回归后,政府通过说服大头目金盆洗手和大力打击双管齐下,黑帮势力开始缩水。2010年,香港警方展开“黑武士”行动,进一步清剿残余势力。如今,虽然不能说香港完全没有黑帮组织的存在,但过去动不动就动手、打打杀杀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那些已经洗白的组织也渐渐不再触碰违法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