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什么是“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之“三因学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什么是“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之“三因学说”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18922406_122052527

随着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中医养生方法也越来越受到欢迎。宋·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一书中首创“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之“三因学说”,用来判断病情,效果非常好。中医认为,疗病是为了愈病,养生是为了没病、少病,殊途同归。因此,治病有“三因”,养生同样也应该有“三因”,具体如下。

内因:调心为上

从养生角度讲,“三因”之中,内因为重要,而重中之重,便是心态的调整。

众所周知,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尤其是后六种情绪,易过而伤人。而纵观七情,虽出于五脏,却与心之关系为密切。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由此可见心脏对于五脏六腑的影响有多么重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此时若不懂得适时调心,肯定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的。

凡高寿之人,必心胸宽广。段富津提出,“遇事不怨人,凡事先替别人着想”,是保持良好心态的不二法门。

外因:道法自然

人生天地之间,与天地自然之气相应,顺天者昌,逆天者殃,养生也是一样。中医认为好的养生,就是道法自然,不违背天地四时自然之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详细记载了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之气养生的方法,而更为重要的,是揭示了阴阳四时为“万物之根本”,“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的道理。

风、寒、暑、湿、燥、火“六淫”是致病的外因,善养生者,应该谨慎避开。然而,仅仅是“避之”还不够,还应顺应自然,保持自身正气的充盈不虚。《灵枢·百病始生》中说:“风雨寒暑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不内外因:守正和中

不偏,不倚,是谓“正”;无太过,无不及,是谓“中”。内因、外因之外,诸如饮食、起居、劳作等,皆属不内外因,以“守正和中”为要。

饮食方面,要做到按时吃饭,有啥吃啥,啥都吃,啥都不多吃,可谓饮食有节。

结语:

上述内容就是关于中医养生中的养生“三因”的详细介绍,通过上文的介绍,大家对于“三因”养生能否理解了呢?简单点说,也就是说养生要顺应自然,要学会从内在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为小事忧虑或者仅仅计较,饮食上也有做到有节制。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