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芯飞腾麒麟性能对比:国产CPU谁更强?
龙芯飞腾麒麟性能对比:国产CPU谁更强?
国产CPU性能近年来取得显著进步,各家最新产品已能满足日常办公需求。本文将通过Unixbench和SPEC2006测试数据,对比分析龙芯3A6000、飞腾D3000和麒麟9000C三款国产CPU的性能表现。
Unixbench测试结果
Unixbench单核成绩排名:龙芯 > 飞腾 > 麒麟
Unixbench多核成绩排名:龙芯 > 飞腾 > 麒麟
这一结果令人意外,因为龙芯3A6000是四核CPU,而D3000、麒麟9000C都是8核芯片。在单核性能低于龙芯10%的情况下,多核性能被只有四核的龙芯超越。这种现象可能与龙芯的缓存设计有关。龙芯6000采用片内集成16MB的分体共享三级缓存,而D3000采用4MB二级缓存、8MB三级缓存和8MB四级缓存。三级缓存方面,龙芯比飞腾大一倍,这通常会带来更好的性能优势。
SPEC2006测试结果
整数性能(INT)
- 单核成绩:龙芯 > 飞腾 > 麒麟
- 多核成绩:飞腾 > 龙芯 > 麒麟
这一结果较为合理,因为D3000是8核CPU,而龙芯只有4核。麒麟9000C的多核性能垫底,主要是因为其大小核设计导致小核心性能较低。
浮点性能(FP)
- 单核成绩:龙芯 > 麒麟 > 飞腾
- 多核成绩:飞腾 > 龙芯 > 麒麟
D3000虽然在单核浮点性能上排名第三,但凭借8个大核心在浮点性能上实现逆袭。龙芯6000因只有4个核心,在多核性能上处于劣势。麒麟9000C的多核浮点性能垫底,同样是由于大小核设计导致小核心拖累整体性能。
大小核设计的利弊分析
大小核设计是手机平台为了平衡性能和功耗的无奈选择,但在桌面CPU上并不适用。英特尔因制造工艺停滞而采用大小核设计,但这并非成功的设计方案。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英特尔口碑最好的反而是纯大核CPU,如12300、12500等。桌面平台不存在功耗限制,大小核设计纯粹是为了核心数多有噱头,但在实际使用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测试环境的差异
联想提供的测试数据存在一个瑕疵,即测试环境不统一。一位朋友实测D3000时发现,使用GCC编译器无法复现38分的成绩。相比之下,龙芯的成绩使用GCC编译器获得,并且随着软件优化,现在能跑到46分。
Unixbench多核性能的疑问
Unixbench多核性能测试中,龙芯4核超越飞腾8核的情况可能与测试工具对核心数量的敏感度有关。Unixbench的多核成绩可能更依赖单核性能和缓存效率,而非单纯的核心数量。
综上所述,桌面平台上采用大小核设计值得商榷。麒麟9000C之所以采用这种设计,主要是因为国内工艺与台积电存在差距,需要通过大小核设计来控制功耗。随着台积电工艺的进步,全大核设计已经成为趋势,联发科最新一代手机芯片已经摒弃了大小核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