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在即,家长如何用《哪吒》故事唤醒孩子内驱力?
开学在即,家长如何用《哪吒》故事唤醒孩子内驱力?
寒假余额已不足,下周一(2月17日)成都中小学将正式行课!要说这个寒假的“顶流”是啥?观观觉得非“哪吒”莫属!👏而据映潮大数据统计,在《哪吒2》的观影人群年龄画像中,18岁以下观影人群较春节档整体观众高出4.44%,颇具青少年喜爱。
(图片来源:映潮科技微信公众号)
在影院为哪吒笑过、泪过之后,家长们也在思考,如何通过哪吒的故事,让孩子们有所受益,激发他们的内驱力?
在2025成都春季家长开学第一课上,成都石室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毛道生认为,一个成功的家庭教育,要先打好“地基”,建立和睦的亲子关系,后再通过勤沟通的手段,实现增强孩子内驱力的最终目的。
系列电影《哪吒》中哪个场景最能体现主角哪吒的旺盛自驱力?还要说到《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燃爆全场的经典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话强调了我们要顺应自然规律,又要以昂扬的意志突破命运的桎梏。不顺从命运摆布,这种可贵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同样可用于家校教育的范本当中。
因此,学校和家庭都要想法让孩子树立一个观念:我们要让孩子产生“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内驱力,要培养“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孩子。
如何让孩子从小树立这种自驱力?
毛校长提出了三个策略
跟着观观看一看👇
内驱力可分为三个层次:“兴趣”“情趣”“志趣”。
其中“兴趣”是起点,“兴趣”表现为对特定领域的天生好奇与本能吸引。正如《哪吒》导演饺子的人生轨迹,这位医学高材生毅然投身动漫创作,历经18年磨砺终成大器。
影片中“不认命”的哪吒形象,也可以是饺子自身“不认命”精神的艺术投射,展现了“兴趣”驱动下突破常规、重塑人生的可能。
“情趣”层次则体现了情感纽带对行为动力的强化作用。现实中,许多学生因对父母的敬爱或对师长的亲近而激发学习热情,爱父母,亲其师,这就是情感驱动的现实表现。
这种基于情感认同的驱动力往往能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与疲惫,使坚持成为一种自觉。
(图源:《哪吒之魔童降世》影片截图)
“志趣”,即对某个东西是否热爱。哪吒的蜕变,也是责任觉醒的结果。
影片中,师傅太乙真人的“魔丸是命,但善恶是选择”话语点醒了哪吒,让哪吒由“恶搞”百姓变成了“护佑”百姓,实现了从“魔童”向“救世主”的生命价值升华。
教育的使命,正是引导个体完成从“起步阶段”的“兴趣”到“志趣”的跨越。
“读书时辛苦一点,但考了好大学以后就轻松了!”这种“先苦后甜”式激励使得中小学赛道“卷”风盛行,不少孩子从小学开始便要“卷”名次、“卷”补课、“卷”竞赛……毛校长表示,人生离不开竞争,竞争也是一种内驱力,但竞争要有度,过度竞争是不可取的。
若过度竞争后孩子因“卷不过”“卷太累”而主动放弃,便是从“激发内驱力”变为了“消解内驱力”。所以要适当给孩子减压,让孩子张弛有度。
让孩子和哪吒一样,保持“逍遥”心态,过“逍遥又自在”的人生。做一做运动、看一场电影、来一次旅行,在孩子的时间表上要“留白”,要给孩子自由呼吸的机会。
同时,要直面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学习中难免遇到瓶颈,例如数学难题、考试失利等。何不学习《哪吒》电影中的象征精神?哪吒在逆境中始终不放弃抗争,“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这句台词展现了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也同样可以送给孩子。
在影片《哪吒》中,李靖用天雷咒替哪吒扛下劫难,这不仅仅是对儿子深沉的爱和保护,更重要的是他用行动告诉哪吒:面对命运的苦难,不能逃避,只能勇敢地去面对。这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和积极的示范。
这也警示家长,身教重于言教,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示范和熏染作用很大。
内驱力培养需要家长以身作则,做到“求实务虚”。家长的行为示范比言语引导更重要:陪伴孩子时是在玩手机还是读书?是玩游戏还是自我提升?这些细节都影响着孩子,内驱力的培养在于日常点滴中的言传身教。
观看一部好电影,有时也会为孩子打开“心灵之窗”,如果家长能够引导孩子,探寻《哪吒2》背后的旺盛内驱力,也会开阔孩子的思维视野。这样的亲子活动,也能演变为家庭教育,何乐而不为呢?
(文字、图片综合于:成都教育发布、映潮科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