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新华网三评之一:不被所谓“低价”误导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新华网三评之一:不被所谓“低价”误导

引用
华夏经纬网
1.
https://www.huaxia.com/c/2024/11/03/1974504.shtml

随着双十一购物季的到来,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各种促销活动。然而,在享受优惠的同时,消费者也要警惕一些商家可能存在的价格欺诈行为。近日,新华网发布了一篇关于双十一消费提醒的文章,提醒消费者不要被虚假折扣所误导。

近期,多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或消保委发布“双十一”网络购物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识别网购“套路”,认清虚假折扣。

“打折”既能让商家提高销量,也能让消费者得到实惠。本是双赢的好事,一些商家却在商品价格上动起了歪心思。

有的先提价后降价,一些商品比平常贵好几百元却称“最低价”;有的虚构原价,直播间自标“原价1999、现价只要99”的洋酒在其他店面只要39一瓶……“福利”是假,“套路”是真。

近年来,价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广告法、《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等法规条例明确规定不得利用虚构原价、虚假打折欺骗、误导消费者。但不少地方的消协和第三方机构统计,网络购物价格欺诈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需要进一步强化打击力度。

面对“虚假折扣”套路,消费者在网购时应尽量选择资质齐全、信誉良好的电商平台;下单前,弄清楚优惠规则,不被所谓“低价”误导,不轻信库存紧张等诱导式营销和剧本式营销等营销话术。

面对“双十一”促销季的种种诱惑,消费者应保持冷静,不轻信,不冲动,才可能以好的性价比买到心仪的商品,有一个良好的购物体验。

文章来源:新华社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