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古籍修复师 妙手“补”时光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古籍修复师 妙手“补”时光

引用
人民网
1.
http://nm.people.com.cn/n2/2024/1008/c196687-41000147.html

在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古籍修复室,年轻的古籍修复师们正用他们的巧手和匠心,让一本本残破的古籍重新焕发生机。


修补书叶。


拆除包角。


用高拍仪拍摄修复前的书影。

修复师教授学员如何查看古籍破损情况。检查修复后的书叶。观众体验古籍线装书制作。工作人员共同商议修复方案。修复师们忙中有序。

凝神,一贴一补,轻轻压平。在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古籍修复室,古籍修复师胡雅婧正将一沓泛黄的书页小心翼翼地铺展在工作台上。“这是我最近在修复的明刻本《南史》,残损不算严重,但脆化比较严重。”胡雅婧拿起毛笔,蘸上糨糊,将补纸粘贴到缺损处,再用镊子把多余的补纸剔掉……一旁的压书板下,已经修复好的书叶平整舒展,古籍悄然“新生”。

在胡雅婧的桌子上,摆着镊子、挑针、竹启子、剪刀、毛笔、喷壶等工具,完整的一套修复工具有几十种之多,其中不少都是修复师根据情况自制的。

胡雅婧介绍,古籍经过了漫长岁月的侵蚀后,大多存在霉变、虫蛀、酸化、脆化等一身疾病,古籍修复工作就是为这些古籍“治病”,赋予这些残损破旧的古籍新的生命力。修复古籍的工作看似简单,却异常繁琐,通常需要拆线、编号、去污、配纸等20多道工序,每一道流程都很重要,每一个步骤都马虎不得。

在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古籍修复室,共有7名年轻的古籍修复师,他们潜心修复,为我们开启通往浩瀚书海的大门。

内蒙古有着丰富的古籍存藏。以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为例:现藏汉文古籍、民国线装文献1万余部、近20万册,蒙古文、藏文、满文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古籍约2.3万册,45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这其中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古籍存在破损、虫蛀、脱页、脆化等问题,尚需修复。

如何让这些古籍活过来,内蒙古一直在行动。内蒙古自2012年起全面开展古籍修复工作,在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建立古籍修复室,持续完善古籍修复室建设,同时开展馆藏古籍破损情况调研,建立完善的修复档案,规范古籍修复流程,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古籍修复工作,已累计修复古籍2000余叶。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获批“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内蒙古传习所”。

为了让年轻人认识这门技艺,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面向古籍相关专业研究生定期开展“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活动,激发青年一代保护古籍文献的兴趣和热情。

内蒙古还将积极拓展工作模式和范围,深入挖掘“北疆文化”内涵,为赓续中华文脉、守护文明基因贡献古籍力量。

本文原文来自人民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