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大槐树 | 每期一姓——常姓
洪洞大槐树 | 每期一姓——常姓
常姓源于姬姓,出自周武王之弟康叔,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姓氏之一。常姓人口约220万,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河北等地。
常姓
系承周武王,始祖为康叔。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九十四姓。当代常姓人口约为二百二十余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八。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常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
常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朝《元和姓纂》。
姓源
〖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三:①源自姬姓。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后,分封其弟于康邑,世称康叔。周公旦平定武康的反叛后,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分封给周武王弟康叔,建立卫国,称为卫康叔。卫国初建都于朝歌,即今河南淇县。是当时的大国,公元前660年左右,迁到楚丘即今河南滑县,后又迁到帝丘,即今河南濮阳。公元前254年为魏所灭,成为魏的附庸。后来秦又把它迁到野王,作为秦的附庸。公元前209年为秦所灭。卫国在当时的诸侯国中,存在时间较长,经历了西周、春秋、战国的漫长时期。卫康叔的儿子食邑在卫国的常地,常邑故地在今河南省洛阳东,当卫国被秦国消灭后,他的后裔就用食邑的名称常作为姓,史称常姓正宗,是为山东常姓。②源自恒姓。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宋真宗名赵恒,恒姓为避其名讳恒字,古时的恒字与常字同义,故恒姓的人则改为常姓。其后代主要繁衍于江苏的东海沿岸一带。③上古黄帝时代即有常氏。相传有占月的常仪,为帝喾次妃,以善占月之晦、朔、弦、望著名;被黄帝任命为大司空的常先,这是见于史载最早的常姓。常姓应该说是早在五千年以前就有了。其后为河南常姓。另据《姓氏考略》记载,战国时吴国公族后裔有常姓,是为江苏常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