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光吃不胖,有的人喝水都胖,原因到底在哪?
有的人光吃不胖,有的人喝水都胖,原因到底在哪?
为什么有些人可以肆意吃喝却依旧保持苗条,而有些人却一吃就胖?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人。本文将从科学的角度,探讨体重差异背后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图源:soogif
贪吃基因:FTO基因的作用
“贪吃基因”在医学上的正经名字,叫做FTO基因。这个基因决定你吃东西后是否容易产生饱腹感。它有两种基因型(AA或TT)。不同人可能会携带不同的基因型,而携带其中某一种基因型的人,进食后常常没有饱腹感[1]。总是没有饱腹感,就总是想多吃、加餐,吃到自己觉得饱了才停下。殊不知,在这个过程中,你觉得自己没吃多少,但其实已经比别人多吃了太多,热量的摄入也早早就超标了。
基础代谢:能量消耗的关键
基础代谢,就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能量消耗[2]。通俗来说,基础代谢就是你坐那儿一动不动时,身体维持正常血液循环、呼吸心跳等基本生理活动所消耗的能量。
那基础代谢又是怎么跟胖瘦扯上关系的呢?我们从结果来倒推:想要瘦,本质上是要有热量缺口,也就是每天卡路里的总摄入量<总消耗量。总摄入量很好理解,就是每天送进嘴里的食物饮料所带给我们的能量总和。总消耗量由两部分组成:一天下来包括通勤、锻炼在内的基本日常活动所消耗的能量;基础代谢。
在胖瘦面前,基础代谢就如同开挂一般的存在:假如你朋友小红一天的基础代谢是1400千卡,而你只有1200千卡,那么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家每天可以比你多吃200千卡的东西(大约一碗米饭)。这样看上去就好像人家吃不胖,而你一吃就胖。
如何提高基础代谢
- 科学健身,提升骨骼肌的含量
简单来说,就是让自己有更多的肌肉。这是因为,骨骼肌的含量是影响基础代谢的重要原因之一[3],当你坐那儿不动时,身体里的肌肉比脂肪消耗的能量多得多。也就是说,静息状态下,肌肉是能量消耗的主力军。肌肉变多了,基础代谢也就上来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你非得练成健美运动员,通过力量训练和有氧训练的科学结合,逐渐紧致的肉肉、若隐若现的肌肉线条,就是步入增肌正轨的最好见证[4]。
图源:soogif
- 拒绝节食
世界几大错觉之一:“嗯,我最近都没吃晚饭,我该瘦了!”为了制造热量缺口,不想动的人可能会选择节食,试图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减少能量摄入。但这种做法可能只有心理安慰,残酷的事实却是:长期节食后,你的基础代谢也会下降。基础代谢本质是机体内部自动消耗能量的过程,如果能量摄入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会导致身体自动消耗能量的动力不足。就像手机电量低又充不上电时,自动开启了“省电模式”。久而久之,身体在消耗能量上就会“消极怠工”,基础代谢水平也就被拉下来了[5]。所以,提高基础代谢的基石,就是一日三餐都按时吃[6]。只不过,在营养搭配和能量摄入上要多多注意:比如有意识地少油少盐,一定程度控制碳水摄入等等[7]。
“吃不胖”的警示
有时,“吃不胖”并不是可以拿来炫耀的资本。当你开始长期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要当心可能是以下这几种疾病的表现了:
- 甲亢:甲状腺激素是负责人体代谢的重要激素,甲状腺激素增多,人体代谢就变快,不仅吃得多、瘦得快,还会怕热、心悸。如果不及时治疗,发生甲亢危象时甚至有生命危险。
- 消化系统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慢性肠炎等。虽说胃是正常的,甚至可以吃很多,但由于营养在小肠吸收利用率低,真正进入身体的热量很少,所以才不会发胖。
- 神经性厌食症:又叫进食障碍,一种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患者以女性居多,要减肥,吃了又后悔,就采用手抠嗓子等方式催吐,把刚吃的东西吐出来。这样食物基本没有吸收,人会越来越瘦,最后导致重度营养不良。
- 此外,糖尿病、一些恶性肿瘤(如肝癌和胃癌)、结核病、慢性感染也会导致消瘦。
所以,“吃不胖”并非永远都是一件好事,一定要留意自己的“吃不胖”是不是在向病态发展。
科学管理体重
无论你是因为胖了想减肥,还是因为太瘦想增重,坚持科学锻炼,搭配合理饮食,才是不伤害身体的正确路线。如果这样还是没达到理想的身材,也别灰心。有些先天性因素是我们无法超越的极限,比如,严重的先天性肥胖可能需要去正规医院进行专门的治疗,才能得到更好的控制。
追求理想身材,一定要走科学的道路。刚开始也许效果并不明显,但,别急于求成。毕竟,在实现理想身材的路上,你已经成为了更健康的自己。
审稿专家 :袁壁钗
揭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Frayling TM, Timpson NJ, Weedon MN, Zeggini E, Freathy RM, et al. 2007. A Common Variant in the FTO Gene Is Associated with Body Mass Index and Predisposes to Childhood and Adult Obesity. Science 316:889-94
[2]McNab B K. On the utility of uniformity in the definition of basal rate of metabolism[J]. Physiological Zoology, 1997, 70(6): 718-720.
[3]Periasamy M, Herrera J L, Reis F C G. Skeletal muscle thermogenesis and its role in whole body energy metabolism[J]. Diabetes & metabolism journal, 2017, 41(5): 327.
[4]Strasser B, Schobersberger W. Evidence for resistance training as a treatment therapy in obesity[J]. Journal of obesity, 2011, 2011.
[5]Camps S G J A, Verhoef S P M, Westerterp K R. Weight loss, weight maintenance, and adaptive thermogenesis[J]. The American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13, 97(5): 990-994.
[6]Stokes T, Hector A J, Morton R W, et al. Recent perspectives regarding the role of dietary protein for the promotion of muscle hypertrophy with resistance exercise training[J]. Nutrients, 2018, 10(2): 180.
[7]Hu T, Yao L, Reynolds K, et al. The effects of a low-carbohydrate diet on appetit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Nutrition, Metabolism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16, 26(6): 476-488.
本文原文来自腾讯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