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精锐到溃败:国军德械师在全面抗战中的发展历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精锐到溃败:国军德械师在全面抗战中的发展历程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221A07Q7900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国军投入了三个精锐德械师与日军展开激战。然而,这些被视为可以对抗日军一个主力师团的德械师,最终却未能阻止日军的进攻。本文将详细探讨国军德械师从组建到溃败的发展历程,揭示这支精锐部队在全面抗战中的真实面貌。


戴德式钢盔的精锐德械师部队

中德军事合作的历史渊源

提到德械师,许多人会联想到影视剧中那些身穿仿德式军装、头戴德式钢盔的国军精锐部队。但中国军队装备德械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洋务运动时期。晚清时期,中国军队不仅装备了从德国购买的铁甲舰和克虏伯大炮,还实现了德式枪炮及其弹药的国产化。抗战剧中经常提到的“老套筒”和“汉阳造”,就是汉阳兵工厂仿造德国步枪的产品。

中德开展官方层面的军事合作,始于蒋介石建立独裁政权之后。1927年,蒋介石军事集团转向“反苏”后,迫切需要新的列强支持。当年年底,德国军官麦克思·鲍尔来华,为中德合作打开了新思路。由于德国在一战中战败,放弃了在中国的殖民利益,而魏玛德国也希望恢复战前经济,双方一拍即合。蒋介石聘请德国退役军人担任军事顾问,积极与德国大公司开展经济合作。


冯·克塞特将军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双方合作进一步深化。希特勒需要中国的钨矿石,而蒋介石推崇希特勒的法西斯思想。1933年,德国国防军司令冯·克塞特来华,成为蒋介石推动国防现代化的重要顾问。1935年底,德军退役上将法肯豪森成为蒋介石倚重的军事顾问。1936年4月,双方达成为期10年的合作协议,中国以农矿产品换取德国装备,并由德国顾问训练精锐国军。


法肯豪森将军

国军整军与德械装备的调整

受制于客观条件,国军无法完全照搬德国国防军的编制和装备。国军德械化与整军密切相关。1928年后,蒋介石着手整军。1932年提出的三种师编制方案中,甲种师下辖三旅六团,乙种师下辖二旅六团,丙种师下辖二旅四团。1933年,德国顾问团制定了新的编制方案,甲种师下辖2旅5团,乙种师下辖2旅4团,丙种师只有3个团。


捷克式轻机枪

1934年底,蒋介石逼迫中央红军长征后,开始大规模整军。按照蒋介石和陈诚的计划,国军将以中央军为主,组建60个调整师,采用统一编制和德式装备。此外,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也扩编成师级野战部队,优先装备德械。


正在行军的德械师士兵

但直到1936年3月,德械师编制方案才最终确定。截至1935年底,德国向中国交付了1万支7.92毫米步枪、5000把7.63毫米“盒子炮”、37毫米战防炮、105毫米榴弹炮等重装备。同时,中国还从捷克进口了5000挺ZB-26轻机枪。但由于装备不足,国内兵工厂仿制了“中正”式步枪、民24式重机枪和民20式82毫米迫击炮。最引人注目的是,抗战前中国军队获得的最多德式装备是31.5万顶M1935型钢盔。


国军的37毫米战防炮

德械师与日军的实力对比

蒋介石计划组建60个德械师,以3个师对抗日军一个师团。但这一计划忽略了日军师团的编制特点。1937年前,日军17个师团总兵力25万人,但每个师团满编人数约2.52万人,战时可达2.8万人。而国军步兵师编制人数偏少,即使增加补充团,也难以匹敌日军。

在火力对比上,德械师虽然在轻重机枪和迫击炮数量上占优,但在重火力方面处于劣势。国军每个师只有12门75毫米山炮,而日军师团战时可配备36门75毫米野战炮和12门105毫米或120毫米榴弹炮。此外,日军士兵的综合素质也优于国军。


日军的150毫米榴弹炮

德械师的实战表现与结局

七七事变爆发时,国军真正达到调整师标准的只有10个师。淞沪会战中,德械师投入攻坚作战,但由于炮兵掩护不足、协同作战能力差等原因,损失惨重。南京保卫战中,德械师再次遭受重创,装备损失殆尽。1938年,德国终止对华军事合作后,德械师逐渐消失。


投入淞沪战场的德械师官兵


为抵御日寇做出巨大牺牲的德械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