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苏联B-10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苏联B-10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712/10/46357283_1128570344.shtml

苏联B-10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是20世纪50年代研制的一款单兵携带的营级滑膛反坦克装备,主要用于反装甲作战和摧毁工事。该炮采用两段组合滑膛身管,尾部为装填机构,发射尾翼稳定炮弹。虽然在复合装甲和爆炸式反应装甲大规模出现后,其作战表现已不能令人满意,但其在华约国家和中国的影响不容忽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名叫戴维斯的美国海军军官发明了一种在发射时两向飞行的火炮——即除了向前发射的弹头外,还有一个铅质的平衡物(又称假弹)向后方喷出。这种奇异的设计方式在后来被认定为现代无后坐力炮的鼻祖。

对于无后坐力炮来说,向前飞行的弹头会产生向后的反作用力(这点上与传统火炮一致),而被向后抛出的假弹带来了向前的反作用力。在这两个力的共同作用下,炮弹发射时的后坐力被大幅减轻。所以,并不是无后坐力炮不产生后坐力,而是其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对后坐力做出了处理和消耗,这是关于无后坐力炮的一个重要的认识误区。

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无后坐力炮这种新颖的火炮设计并没有得到各国的青睐。直到二战开始之后,美国才开始重新将无后坐力炮提上了日程。后来的设计也取消了假弹的设定,而是采用发射时向后喷出火药燃气来抵消后坐运动能量,现代意义上的无后坐力炮就此诞生。

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研制无后坐力炮,作为单兵携带的营级滑膛反坦克装备,主要用于反装甲作战和摧毁工事,亦可使用榴弹作为反步兵火力使用,其代表型号就是B-10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

该炮采用两段组合滑膛身管,尾部为装填机构,发射尾翼稳定炮弹。炮身右侧设发射机构,左侧则设置了无测距功能的光学瞄准设备。炮架采用双轮管式三角炮架,发射时将三角架竖起以便支撑,此时行军轮为离地状态。行军时将三脚架折叠放置在炮身下方,使用行军轮行军。特殊情况下,也可在不展开三角炮架的情况下,在轮式炮架上进行发射。炮口设置有握把装置,可以由炮手牵引做短距移动,或用来快速调整炮口指向。一般情况下,均使用行军牵引挂钩牵引机动。1964年以后,B-10无后坐力炮不再将三脚架作为该炮附件配套生产。

该炮射速5~7发/分,最大射程4500米。在其有效射程内,使用聚能装药破甲弹,0°着弹的静破甲厚度在240毫米左右。在复合装甲和爆炸式反应装甲大规模出现后,这样的作战表现显然不能让人满意。因此,从1954年开始装备的B-10在60年代就被新一代步兵反坦克导弹和73毫米无后坐力炮所取代,仅在苏联空降兵中服役至80年代,后全部退出了现役。

冷战期间,大量华约国家均有装备或使用该炮的记录。其中,东德曾使用RG-82作为该炮代号并装备了一段时间。中国曾在该炮基础上研发出了赫赫有名的82毫米无后坐力炮家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