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保卫战:六百壮士誓死抵抗日军,仅存一人,上海子青路的由来
宝山保卫战:六百壮士誓死抵抗日军,仅存一人,上海子青路的由来
在淞沪会战中,除了著名的四行仓库保卫战,还有一场同样壮烈却鲜为人知的战役——宝山保卫战。这场战役中,姚子青营的六百壮士誓死抵抗日军,最终仅存一人。今天,上海宝山区的一条子青路,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为国捐躯的抗日将领而命名的。
上海市,宝山区。行知中学门前,有一条南起宝林路,北至密山东路的南北向小路,道路两旁柳树成荫,名为子青路。子青路到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很近,仅有六百米左右的距离。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拉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日本陆军大臣杉山元狂妄地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第二日,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
7月17日,在全民抗日浪潮推动下,蒋介石在庐山发表对日抗战的《庐山声明》,吹响了全民族抗战的号角。为了抢得作战主动权,赶在日军援军到达上海之前,迅速消灭驻沪的日军势力。
8月13日,在总司令张治中的指挥下,上海国民党驻军第九集团军第87、88师等部,向驻沪日军发起全面进攻,淞沪会战由此展开。经过数日苦战,数千日本海军陆战队,利用坚固的防御工事,在抵挡住中国军队的猛烈进攻后,固守在工事内等待救援。
8月22日晚,松井石根率领日军第3、第11两个师团先头援军部队,在日本海军舰炮的掩护下,于上海的吴淞口、狮子林、川沙口一带强行登陆,进攻宝山、月浦等中方阵地。
蒋介石闻讯后,心知情况不妙,急令军政部次长陈诚任总司令,组建第15集团军,下辖第18军、第98师、第51师、第58师等部开赴日军登陆地点,抵抗日军进攻。
新组成的第15集团军,都是国民党中央军的精锐,可以说此役蒋介石掏出自己的家底了。
8月23日起,中日军队以罗店为中心,不断地投入大量兵力,围绕罗店展开了你来我往的拉锯战,其中激烈血腥程度,堪称"血肉磨坊"。8月30日,经过数日血战,登陆的日军逐渐占据势头,罗店、吴淞均被日军攻陷。
而此时,日军作战部发现了一个必夺的战略地点:宝山城。宝山城位于上海北面,东面与北面紧靠长江,向南十里便是吴淞炮台,向西十里则是狮子林要塞,地处险要。虽然方圆只有十里,但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日军若是拿下宝山城,即可直取月浦,打通罗店与吴淞两地之间的交通联系。
防守宝山城的中国军队是周喦的第6师,第6师前几日刚打过吴淞争夺战,部队减员较多。8月31日,日本海军军舰集结于宝山一带江面,并派飞机不断侦察与轰炸宝山城,守城的第6师,已无力进行防守,宝山一度失守。
在这个紧要时刻,第15集团军总司令陈诚给第98师师长夏楚中下了道死命令:必须拿下宝山城,不然提头来见!第98师,自8月15日奉命抵达上海战场以来,参与多次对日作战,部队伤亡损失惨重,师长夏楚中领命勉强凑了一个旅的兵力,联合第6师,又重新夺回了宝山城。
接下来,首要任务是守住宝山城。当时第98师在淞沪的防守分布为:师部主力集结于月浦镇,584团在罗店以东一带,587团在朱宅一带,588团以1个连守卫狮子林。夏楚中犯了难,因为他手上几乎找不到部队可以防守宝山城了。而宝山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夏楚中自是清楚,况且有军令在身。再三考虑后,夏楚中决定将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292旅583团3营。
8月31日,已在城内的第3营营长,率全营大约还有不到600人,接防宝山城。这位营长名叫,姚子青。
姚子青,字中琪,1909年出生于广东平远县,客家人。姚子青在家中排行老五,自幼家贫,父亲姚苍士见他从小聪慧,极力支持他读书。因为国内局势动荡,受进步思绪影响下,青年姚子青萌生了弃笔从戎,保家卫国的想法。1926年10月,姚子青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后进入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二师任上尉连长。1936年,27岁的姚子青升任陆军第98师第292旅第583团第3营营长,率部驻防汉口。“淞沪会战”爆发,姚子青营随所属第98师开赴上海战场,参与对日作战。
出发前,姚子青抱着必死的决心,给家中妻子写了一封信:“此去倘能生还,固属万幸,如有不测,亦勿悲戚,但好好抚养儿女,孝奉翁姑”。
姚子青奉命接防宝山城后,令部下日夜加固城防工事,储备粮弹。其实,姚子青在开始巡查完城防时,就知道这场守卫战势必会很艰难。宝山城四围城墙年久未修,难抵炮火攻击。一旦打起来,宝山城不仅要面对陆地上的日军,还有上空飞机的轰炸,以及停泊在江面上的日军战舰的炮火,等于是海陆空三面受敌。无论如何推演,姚子青比谁都清楚,这是一个必死的任务。在接到旅长吕国铨的命令时,姚子青就誓死说道:“子青守土有责,誓与宝山共存亡,请旅长放心。”
9月1日,日军对宝山外围的进攻已经开始了。日军军舰和飞机对狮子林、月浦的中方阵地进行集中轰炸,日军千余人在炮火的掩护下登陆,狮子林守军仅有588团一个连的兵力,艰难抵抗日军的攻击。在588团前后两批增援部队赶到狮子林后,同日军血战了四个余小时,伤亡惨重,最终未能挽回战局,狮子林失守。在攻陷狮子林后,日军继续推进,与吴淞方向的日军部队向伍家宅、柯宅进攻,中国守军奋起反击,但在日军的强大火力下只能选择撤退,阵地皆落入敌手。
日军越过泗塘河桥向西推进,吴淞与狮子林之间的交通被打通。宝山城四面被围困,成了一座孤城。而日军对宝山城的进攻,此时也开始了。
日军第三师团68联队,近三千余人,分三路进攻宝山城。第一大队负责主攻宝山城,第二、三大队负责防守宝山城西南方向,拦截中国军队的增援。
战前,姚子青召集全营讲话:“日军强盗是我们中国人民不共戴天的死敌,我们头可断,而志不可用,宁愿死在战场,决不偷生做亡国奴"。全营士兵热血沸腾,齐声高呼:“人在阵地在!”“誓与宝山共存亡!”“和小鬼子拼了!”
当时,姚子青营的装备在中国军队里算是较好的,除常规步枪之外,还配备27轻机枪、6挺重机枪、2门82毫米迫击炮,每人配有德式钢盔。但是日军仅一个大队,就有3门75毫米步兵炮、27个掷弹筒,以及35挺轻机枪、12挺重机枪,从装备上看,姚子青营的火力显得如此微弱。更何况,姚子青营要面对的是数倍于己的日军,以及来自海陆空三面的围攻。
参与对宝山进行炮击的日本军舰有30余艘,其中日军“出云”号装甲巡洋舰,在日本海军中只能排到二流水平,但是排水量近万吨,4个主炮口径就达到了203毫米。宝山城的身后没有公共租界,日军在使用炮火时因此不会有任何顾忌。
9月4日,停泊在江面的日军30多艘军舰,对宝山集中进行轰炸,在巨大的舰炮威力下,宝山城的防御工事被轻而易举地摧毁,100多名士兵壮烈牺牲。当晚,在掩埋好逝去战友们的尸体后,大家脱帽告别,与逝去的人告别,与活着的人提前告别,因为大家都知道,在日军炮火轰炸后,日军的进攻很快就要来了。
第二日清晨,日军68联队第一大队,对宝山城发起总攻。此时的宝山城,四周城墙已经残缺不堪,上午日军发起四轮进攻,均被姚子青营击退。与日军激战了一上午后,姚子青营也已伤亡过半,在清单人数后发现4个连长阵亡了3个,9个排长阵亡了6个。于是姚子青下令:“所有勤杂人员,包括架线员、炊事员、传令兵,一律到前沿阵地去!”
姚子青决心率全营血战到底,与城共存亡,在给师部的战报中写道:“敌以兵舰三十余,排列于我东门江面,飞机十余架轰击我各城门,复以战车向我各城门冲击,职决遵命死守!”
到了下午,日军的进攻更为猛烈,姚子青不顾部下劝阻,亲临前线,来到城东门阵地。在作战时,姚子青作了一个交代:“我死了,连长接替我指挥,连长牺牲了,排长接替,排长死了,班长接替,班长死了,老兵接替。到时候不用请示报告,自动接替就行。”
为了尽快攻下宝山城,日军68联队联队长鹰森孝,在傍晚亲自上阵指挥,向宝山城发动了当日最后一次进攻。前面坦克开路,后面众多猫着腰的日军步兵。舰炮、飞机猛烈轰炸下,同时还发射了硫磺弹,宝山城一片火海。
姚子青营的将士们集中火力,先应对日军步兵,可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又冲来了。这时,在前面开路的一辆日军坦克冲到阵地前沿,战士们手榴弹扔过去,对坦克起不到作用,坦克内的日军机枪对着阵地一阵扫射。紧急时刻下,一名战士跃出战壕,腰间捆满了手榴弹,手里还举着两颗,奋不顾身地向日军坦克扑去。一声沉闷的爆炸声响过后,坦克瘫痪。这位战士是二连的上等兵李卫明,刚入伍不到一个月,大家都叫他小李子。
姚子青命令迫击炮手瞄准敌后挥刀的鬼子军官开炮,一发炮弹射去,鹰森孝重伤倒地,日军再次退去。就这样,姚子青营凭借着坚强的意志,誓死的决心,击退了日军一整天十几次的进攻。晚上,姚子青在断壁残垣中再次清点伤亡人数,发现全营只剩下100多人了。这时,师部的回电也到了:“宝山城关系全局,该营长应仰体委座意旨,战至一兵一卒亦须固守。吾辈成功成仁,本无二致,该营应以宝山为归宿地,建立不世之奇功。并应准备充分巷战,万一城池被陷,亦当与敌偕亡于城中也”。
姚子青知道,师部不会有援军来了,而事实上,夏楚中手上确实是没兵了。姚子青给师部回电:“抱誓与敌偕亡之旨,固守城垣,一息尚存,奋斗到底。”
9月6日凌晨,日军的攻击又开始了,姚子青营与旅部失去了联络。宝山城一片废墟,姚子青率部在残垣断壁中与日军周旋,日军当天仍未能攻下宝山。晚上,姚子青营仅剩下数十人,姚子青命9连二等兵魏建臣连夜秘密突围出城,向团长汇报战斗情况。魏建臣成功突围,他不知道的是,他会因此成为宝山保卫战中唯一的幸存者。
9月7日,日军对宝山城进行轰炸后,此时城墙已多处坍塌,东门最终被破,日军蜂拥而入。“弟兄们,杀身成仁,报效国家的时候到了!”此时,姚子青带着全营仅剩的20几名战士,与入城的日军展开激烈巷战。
经过一上午的巷战,终因寡不敌众,年仅28岁的姚子青与全营最后的20余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宝山城,最终被日军占领。至此,除了魏建巨以外,姚子青营在宝山城全员殉国。攻入城内的日军第68联队,在短暂的欢呼之后,陷入了沉默。不是说,中国的军队是不堪一击的,只要我们一开火,他们就会溃败吗?而城内这支部队,明明知道已经没有援军,明明实力相差如此之大,为什么宁可选择战死,也不愿意投降?与他们同样困惑的,还有日军高层,这个风雨飘摇的中国,不是只要部队开过来,就会投降割地赔款的吗?此时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个困惑将会伴随他们八年,直到1945年战败投降。
姚子青营在宝山保卫战的事迹,极大地鼓舞了中华民族各界同胞的抗战热情。当时,上海《大美晚报》赞颂:“此次姚营全部殉城,其伟大壮烈,实令人内心震动而肃然起敬,此非仅中国人之光荣,亦为世界人类之光荣,其事迹将永垂史册!”
姚子青牺牲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追授其为陆军少将。1938年,毛主席在延安发表演讲,赞扬姚子青等烈士是全国人民“崇高伟大的模范”;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姚子青将军为革命烈士;2014年9月1日,姚子青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正是因为,中国有千千万万个像姚子青将军一样的革命先烈。他们铁骨铮铮,他们用生命证明了中国军队的骨气,捍卫了中华名族的尊严。或许他们的故事鲜为人知,甚至连名字也没有留下,但我们都应当用心铭记。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唯有铭记历史,铭记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这一切。向姚子青将军致敬!向姚子青营全营再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