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岳庙:中国道教建筑最完整的代表作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岳庙:中国道教建筑最完整的代表作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6700.html

中岳庙,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是中国道教建筑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被誉为“小故宫”。它不仅是一座祭祀中岳神的道教庙宇,更是一座集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文物宝库。

历史沿革

中岳庙的前身是太室祠,始建于秦朝(公元前221-207年),最初是祭祀太室山神的场所。北魏时期,经过三次迁移后定名为中岳庙,并由道教管理。唐代是中岳庙发展的鼎盛时期,武则天和唐玄宗都曾对其进行扩建和整修。元末因战乱受损严重,明清两朝又多次进行整修,特别是乾隆年间按照北京紫禁城的建造方法进行全面整修,使其达到鼎盛。

建筑布局

中岳庙的建筑制式和布局是按照清高宗弘历仿照北京紫禁城的形式设计重建的,坐北向南,由高到低,现存的殿、阁、宫、楼、亭、台等建筑39座近400间,石刻碑碣百余座。庙内主要建筑从南向北依次为中华门、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峻极门、峻极坊、大殿、寝殿、御书楼,前后共11重。最北以黄盖亭为终端,站在亭内可俯瞰中岳庙全景,远眺苍翠群山。中轴线两侧建有太尉宫、火神宫、祖师宫、神州宫、小楼宫等。

主要建筑

  • 中华门:原名“名山第一坊”,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改建为砖瓦结构的庑殿式牌坊,更名为“中华门”。门额内外分别写有“依嵩”、“带颍”、“嵩峻”、“天中”八字,简要地说明了中岳庙所处的地理位置。

  • 遥参亭:是一座八角重檐亭,位于中华门北,是古代过往行旅拜谒岳神的地方。

  • 崇圣门:因中岳神曾被封为“中岳天中崇圣大帝”而得名。崇圣门东有古神库,创建于北宋,古神库周围有四个高大的铁人,四大铁人铸造于北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高3米许,重约3吨,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形象威严,是中国现存形体最大,保存最好的四个“守库铁人”,同时也是北宋铸造的艺术代表。

  • 峻极门:因中门两侧塑有一丈四尺高的两尊将军像,故又名“将军门”,是中岳大殿中心院的山门。始建于金大定年间,明祟祯年间毁于大火,清乾隆时重修。峻极门前甬道两旁为四岳殿,按顺时针方向峻极门开始依次是东岳殿、南岳殿、西岳殿、北岳殿,加上中岳恰是五岳。古人称中岳庙为土神之宫,五行土为尊,所以中岳为五岳之首,配之以四岳殿,表示“五岳共存,五行俱全”的宗教观念。

  • 峻极殿:为中岳庙的正殿,又称“中岳大殿”,是嵩山规模最大的建筑。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覆以黄琉璃瓦,高达23米,面积920平方米。殿内正中供奉崇圣大帝中天王,两侧配祀以使臣和侍者及镇殿将军方弼、方相,陈列有清乾隆皇帝所赐铜铸香案、香炉和明代铁钟、大鼓等文物。

  • 御书楼:是中岳庙最后一座殿宇,面阔11间,原名“黄箓殿”,是储存道经之地,创建于明万历年间。后来清乾隆皇帝游中岳时,曾在此殿题碑书铭,故又称“御书楼”。现为硬山庑殿式黄色琉璃瓦楼房,为民国时期所建,两侧顺山房是储存祭器的地方。

文化内涵

中岳庙既是祭祀岳神的场所,又是重要的道教宫观。道教虽然兴起于东汉时代,其来源却是我国远古时代的巫术,后来继承了秦、汉以来的神仙方士之传统,历史渊源较长。中岳庙是道教在嵩山地区的最早基地,原是为了祀奉中岳神而设的。

道家尊中岳庙为“第六小洞天”,他们认为这里是周朝的神仙王子晋的升仙之处。王子晋又名王子乔,传说是周灵王(公元前571~545年)的太子。他喜欢吹笙作凤凰鸣声,游于伊水和洛水之间。那时嵩山有一个道士叫浮丘公,接他上嵩山。几十年后,有人在山中见到他,他说,告诉大家,七月七日,在缑氏山头等我。那日,果然见他乘白鹤,盘旋数日后才离去。于是后人在缑氏山和嵩山的顶上都建立了神祠纪念他。嵩山峻极峰以东的白鹤观,背负三峰,左右皆绝壁,即为纪念王子晋而建。

据《道学传》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曾在嵩山修道九年。南北朝时,又有著名道士寇谦之在此改革“五斗米道”,创立“新天师道”。峻极门东侧的《中岳嵩高灵庙碑》就是当年刻立的,碑文记载寇谦之修中岳庙和传道的事迹,是关于这位名道最早的记录。此后,历代还有不少知名道士在这里主持过道场。

中岳庙见证了印刻“天地之中”信仰的道教文化发展史。中岳庙内的建筑和碑石更是研究魏书书法、道教历史和中岳庙宗教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宏大而又庄严的庙宇,在全国也是极罕见的。它们仿佛是一群历史老人,静谧地肃立着,对游人诉说中国辉煌的古代文明。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