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通用人工智能时代即将来临?!——听过AI但你知道什么是AGI吗?
AGI通用人工智能时代即将来临?!——听过AI但你知道什么是AGI吗?
2024年2月16日,OpenAI发布了一则震撼科技界的重大消息——影像生成AI模型Sora,可以通过文字描述生成1分钟长度的拟真视频,除了令人震惊之外,也让大众开始期待通用人工智能时代是否能提前到来。2024年3月1日,英伟达(NVIDIA)CEO黄仁勋在斯坦福大学经济论坛上被问及实现"创造类人类思考的电脑"这一长期目标需要多长时间时,他回答说,这主要取决于目标的定义,如果是在通过人类测试的情况下,通用人工智能很快就能到来。
什么是AGI?
其实"通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这一术语早在1997年就已经出现,又称为强AI。其主要论点旨在具备与人类同等智慧或者超越人类的人工智能,意味着机器将具备自我意识,并且能够表现出正常人类具备的所有智慧行为,处理各种任务。
通用人工智能牵涉到许多领域,包含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心理学、哲学等领域的研究整合。一个完善的AGI系统应具备抽象能力、背景知识理解、常识、因果关系判断、迁移学习等等。而这些能力常常见到的运用例子如下:
- 创造力:能够阅读和理解人类生成的代码并且改进它。比如Sora通过文字描述能够自行产生不存在的影像。
- 图像/影像识别:通过颜色识别,辨识图像或影像中的深度和三维。比如国外应用程式Be My Eyes与GPT-4结合推出的模型就能够支援图像辨识,将其转为文字叙述,帮助视障者更好地理解该物品或场景。
- 精细运动:能够如同人类一般控制躯干、关节以达到想要完成的动作。目前的技术是机械透过人为操作以可做出很精细运动,例如微创手术。
- 自然语言理解(NLU):能够分析人类语言,并从中识别出对话意图,以达到人类彼此沟通无障碍的状态,例如现今较常被使用的ChatGPT。
- 导航:通过全球定位系统精确定位地理地址,并配合计算,做出精确度与人类相符的物理空间(投射)运动,比如自动驾驶汽车。
- 迁移学习:在新领域中套用先前学习过的类似模型及资料,经过调整设计后自主学习解决新的问题。就如同人类在面对一个新问题时,可以借助过去相似的经验或是学习过的知识,做出判断及决策。
根据Google Deepmind发表的论文《通用人工智能等级:实现通往AGI之路的进展》(Levels of AGI:Operationalizing Progress on the Path to AGI),其中归纳出了AGI六大原则并为其分等级与定义:
- 专注能力而非流程。意即实现AGI并不代表系统以类人类的方式思考或理解,实现AGI并不代表系统拥有意识。
- 注重通用性及效能。
- 关注认知和后设认知任务。意即"认知的认知"或"知识的知识",简言之,就是对自我认知过程的思考。
- 专注潜力,而非部属。
- 注重生态效度,也就是在真实世界中的实用性。
- 专注通用人工智能之路,而非单一端点。
在上述原则下,将AGI分成0至5个等级:
图一:通用人工智能等级之比较;图片来源:若水数位评价整理
ANI、AGI甚至ASI到底有什么差异?
图二:弱AI与强AI;图片来源:若水数位评价整理
人工智能一路发展至今,随着技术不断革新,人工智能开始拥有越来越多的能力,目前大致可以分成弱人工智能(ANI)、通用人工智能(AGI)、超級人工智能(ASI),不同阶段的人工智能所需的技術程度及其带来的影响差异甚大,下图若水來帶大家看一下这三者的差异。
图三:ANI、AGI及ASI之差异;图片来源:若水数位评价整理
未来挑战及风险
虽然通用人工智能确实能够带来很大的便利和无限的可能性,甚至能够取代部分人力,无论是在医疗、教育、交通、能源、军事都可能带来革命性的改变,不过就技术可行性上,人工智能还是有一定的限制,比如感官、情商,系统无法真正做到与人类一样感知世界。
除此之外,伴随通用人工智能而来的风险与影响,也不容我们忽视,类人类机器人不管是在法律规范还是现行伦理道德框架下,都很难去约束,且当机器拥有智能时,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又将如何?在持续发展AGI的路程中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去思考及规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