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患者如何正确进行缩唇呼吸?
慢阻肺患者如何正确进行缩唇呼吸?
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缩唇呼吸作为一种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呼吸功能。本文将详细介绍慢阻肺患者如何正确进行缩唇呼吸,包括具体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常见错误的纠正方法。
什么是缩唇呼吸?
缩唇呼吸是指吸气时用鼻,呼气时嘴呈缩唇状慢慢呼气。它是一种康复训练方法,主要适用于支气管痉挛、惊恐或运动时肺内过度充气的病人,或对那些正接受运动康复或呼吸肌锻炼病人的一项辅助措施。无任何禁忌证。此法可增高气道内压,防止气道陷闭,提高其通气量,降低呼吸频率和每分钟通气量,调节呼吸频率。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常练可有效改善呼吸功能。
缩唇呼吸的具体流程
- 患者取端坐位,双手扶膝,吸气时用鼻子。
- 稍稍屏气几秒。
- 呼气时缩唇轻闭,慢慢轻轻呼出气体,同时收缩腹部。
为什么要提倡缩唇呼吸?
缩唇呼吸适用于慢阻肺,尤其是重度慢阻肺患者,这些患者常常在支气管痉挛、惊恐或运动时肺内过度充气。缩唇呼吸的好处有:
调整呼吸,帮助气体排出
在慢阻肺患者病程的早期阶段,会出现气道陷闭及小气道塌陷的现象。在患者呼气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呼气不畅,导致肺部残留大量废气无法顺利排出。采用缩唇呼吸的方式,相当于在呼气末施加正压,有助于防止气道陷闭,从而促进肺部废气的排出。
锻炼呼吸肌
膈肌作为人体最大的呼吸肌,在其活动度得到增强后,患者能够吸入更为充足的新鲜空气。这有助于促进肺泡内气体的有效排出,减少残气量,从而进一步增加吸入新鲜空气的量,有效缓解缺氧症状。
缩唇呼吸的常见错误
错误一:运动情况下,“张口呼吸”
对于慢阻肺患者,调整呼吸或进行呼吸训练旨在改善呼吸功能,减轻呼吸困难,需在舒适和有效前提下进行。鼻吸气更符合人体自然呼吸方式,鼻腔内结构可过滤、温暖和湿润空气,减少对呼吸道刺激。慢阻肺患者免疫系统较脆弱,应减少空气直接由口腔进入气道,以免引发继发感染。鼻吸气、嘴呼气方式适用于静息状态或低强度活动时。
错误二:训练时进行深呼吸
缩唇呼吸实际上是一种高效的呼吸模式,它通过优化呼吸过程,有效减少患者的呼吸做功,进而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需要强调的是,缩唇呼吸应当是一种平和而稳定的呼吸方式。若患者频繁采取深呼吸并过度呼气,这不仅不利于病情缓解,反而可能诱发呼吸性碱中毒的风险,因此应当予以避免。
错误三:只在每日练习时进行锻炼
慢阻肺患者应将“缩唇呼吸”融入日常生活,形成习惯,而非仅每日练习二三十分钟即止。单纯的练习不足以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将其作为日常呼吸模式进行调整,逐渐适应。长期坚持下来,患者行走时疲劳感减轻,气短症状也会得到明显缓解。
如何正确地进行缩唇呼吸?
吸气和呼气的时间比
在1:2或1:3进行,吸气时默数1、2,呼气时默数1、2、3、4,延长呼吸时间,降低呼吸频率。
缩唇的程度与流量
以能使距口唇15-20厘米处,与口唇等高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又不至于熄灭为宜。
训练频率
每天训练3—4次,每次约10—15分钟。
训练技巧
在静息状态下呼吸调节时,应紧闭双唇,用鼻腔缓慢吸气,感受腹部逐渐鼓起,如气囊膨胀。吸气应由腹部力量带动,平稳深沉。呼气时,用吹哨子口型,仅通过嘴巴缓慢呼气,鼻腔闭合,尽量延长呼气时间直至气息耗尽。对于老年患者,不必强求动作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