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凡尔赛合约》到《杨格计划》,看德国发动二战的必要性
从《凡尔赛合约》到《杨格计划》,看德国发动二战的必要性
从《凡尔赛合约》到《杨格计划》,德国的战争赔款计划经历了多次调整。这些调整不仅影响了德国的经济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一历史过程。
1919年,作为一战战败国的德国,与协议国签署《凡尔赛合约》,后面又新设《道威斯计划》和《杨格计划》,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导致德国的战争赔款计划来回变动,这又对德国发动二战起到什么样的影响呢?今天古今就来说道说道。
1919年签署的《凡尔赛合约》除了对德国军事的限制,还有对战争赔款的要求,根据合约规定,德国损失了13.5%的领土和12.5%的人口,此外德国共需赔偿2260亿马克(约合113亿英镑)且必须以黄金支付,后又减至1320亿帝国马克。1921年赔偿金额确定为49.9亿英镑,即1320亿金马克。
根据《凡尔赛合约》赔偿计划,德国需要在合约签订
头两年每年缴付20亿金马克
;
从第三年开始往后的三年里,
每年缴付30亿金马克
;
再后三年
每年缴付40亿金马克
;
再往后三年
每年缴付50亿金马克
;
其余三十一年
每年缴付60亿金马克
直至交完所有的战争赔款。
此外协约国还宣布德国的全部财富,尤其是全部关税收入,将作为缴付赔款的保证。
德国如果拒不履行保证,协约国赔偿委员会可以没收德国的关税收入,甚至接管德国海关。
对于如此严苛的赔款条约,德国自然万般反对,但是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却又不得不接受。
《道威斯计划》的诞生
随着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超级通货膨胀的到来,再加上战争赔款的压力,多重因素引导下,德国经济直接陷入休克状态。对于赔偿,德国直接摆烂,反正没钱,爱咋咋地。
协议国赔偿委员会一看德国这个样子,还指望德国继续赔偿,所以在1923年的12月,也就是距离德国按照《凡尔赛合约》进行赔偿的两年后,由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和美国组成专家团,专程来到德国,研究怎么帮德国继续赔偿。
1924年4月9日,作为美国代表的道威斯经过一系列研究,推出了史称《道威斯计划》的新赔偿协议。
该计划企图用恢复德国经济的办法来保证德国偿付赔款。
主要内容包括:由协约国改组德意志银行,实行货币改革,并由协约国贷款8亿金马克(折合1.9亿美元)以稳定其币值。
并且规定了德国赔款年度限额
从第一年开始,也就是1924年~1925年德国需要赔偿10亿金马克,然后
每年逐年增加
,到第五年,也就是1928年~1929年增至年付25亿金马克。
德国支付赔款的财源来自
关税、烟酒糖专卖税、铁路收入及工商企业税
。
条约规定任何一国不能单独对德国实行制裁。
同时由私人银行向德国输入资本,帮助德国实现经济复兴。
美国
摩根公司
答应向德国提供道威斯计划所需的贷款。
反观德国,以法国、比利时两国从鲁尔撤军作为接受赔款计划的条件。
1924年8月16日,德国和协约国方协商之后同意按照新计划实施赔偿。
道威斯计划的执行,对20年代后半期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这中间还发生了有趣的事情,据统计1924~1929年德国共支付110亿金马克赔偿款,但同时获得外国约210亿金马克的贷款支援,哎,就是玩!
到了1928年,德国声称财政濒于破产,无力执行道威斯计划,于是《杨格计划》登场。
随然《道威斯计划》并没有彻底解决德国战争赔偿问题,但是这个计划却扩大了美元的国际地位以及美国对德国经济的渗透。
“杨格计划”横空出世
从后来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来看,当时的德国已经决定不在进行战争赔款,为了拖延时间才和协约国签订《杨格计划》。
《杨格计划》规定了德国的赔款总额和支付年限。
把赔款总额由当初《凡尔赛合约》规定的
1320亿马克削减为1139亿马克,并分59年偿付
。
规定1929至1930年度支付7.4亿马克。
下一年度支付17亿马克,以后逐渐增加。
到1965至1966年度达最高点24.29亿马克然后再逐年减少。
最后一个年度即1987至1988年度为8.9亿马克。
《杨格计划》大大减轻了德国的经济负担,基本上免除了德国的财政管制,从而有利于德国经济的发展。
但是后来德国故技重施,1931年6月,德国总统兴登堡声明因为经济恶化,无力偿还战争赔款。
后来的是大家都知道了,随着德国纳粹党的日益崛起,德国彻底打算掀起桌子,殴打债主。
然而,随着二战的失败,德国又再一次走上战争赔款的道路上,这次世界各国吸取了《凡尔赛合约》、《道威斯计划》和《杨格计划》的经验教训,制定一个合理的赔偿方案,
最终德国在2010年彻底还清了上个世纪的战争赔款
,这个事件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