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随想录 | 海德格尔:“在世”与抛掷性
哲学随想录 | 海德格尔:“在世”与抛掷性
海德格尔是20世纪最重要的德国哲学家之一,以其存在论和现象学闻名。他的"在世"(Dasein)和"抛掷性"(Geworfenheit)等概念对后来的欧洲哲学、文学、艺术和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哲学家小传
海德格尔于1889年9月26日出生于德国巴登的梅斯基尔希。他的家庭背景并不宽裕,父亲是一个教区教堂的司铎。海德格尔早年接受天主教教育,原本计划成为一名神职人员。他在弗赖堡大学开始了他的神学和哲学学习,而在受到胡塞尔的现象学影响后,便转向了哲学方面的研究。
海德格尔在1915年获得博士学位,并在1927年发表了他的代表作《存在与时间》(Sein und Zeit)。这本书虽没有最终完成,但其对存在本质和时间结构的探讨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使他迅速成为了国际知名的哲学家。
海德格尔肖像
海德格尔的职业生涯也伴随着政治上的争议。1933年,他成为弗赖堡大学的校长,并公开支持纳粹党。尽管他在1934年辞去校长职务,并在之后的岁月里与纳粹政府保持了一定距离,但他的这段历史仍然在学术界和公众中引起了持续的争议和批评。战后,海德格尔因为其与纳粹党的关联而一度被禁止教学。
在恢复职位之后,海德格尔继续在弗赖堡大学担任教授直到退休,并在晚年继续撰写哲学作品。这些作品中不乏对技术、艺术和诗性思维的深入探讨。他的晚期思想,特别是关于技术如何塑造现代世界观的论述在今天依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在世”
海德格尔在其哲学著作《存在与时间》中引入了“在世”(Dasein)这一概念,用以描述人类存在的独特方式。“在世”不仅是他对人的存在的称呼,更是一个哲学框架,用以探讨存在的本质问题。以下是海德格尔关于“在世”作为存在主体的几个重要观点的阐述:
海德格尔使用“在世”这一术语来特指人类的存在方式。“在世”不仅仅意味着生理上的存在,更重要的是指“在世者”对其存在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在世”是唯一能够提出“存在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存在形式。因此,它自身就是存在问题的主体和对象。
海德格尔认为“在世”具有复杂的结构,这些结构包括“理解”、“情绪”、“语言”等方面。“在世”能够通过这些结构来理解世界和其自身的存在。比如说,“理解”这一行为不仅是对事物功能的认识,更是通过“在世”的状态把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的一种方式。
“在世”的存在方式体现了两种基本状态:本真性(Eigentlichkeit)和非本真性(Uneigentlichkeit)。本真性状态下的“在世”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责任和可能性,活出了自己的本质和潜能。相反,非本真性的“在世”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状态,人们在这种状态下往往会压抑自己的愿望,遵循社会常规,无法实现自我意识的深度。
时间性是“在世”的另一个核心特性之一。海德格尔认为,真正的时间并非简单的线性或计时概念,而是存在的基本维度。“在世”通过对过去的继承、未来的预期和当前的行动,在时间中显现其存在。这种时间性使得“在世”不仅处于不断地在成为中,也永远处于流动的变化之中。
“在世”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总在与世界中的其他存在物、环境和人类他者建立关系。这种关系性体现了“在世的世界性”(Weltlichkeit),即“在世者”总是在一个具体的世界和情境中理解自己和他者。
另一方面,海德格尔特别强调死亡在理解“在世”中的作用。死亡是“在世”的最终可能性。它使“在世者”直面自己的生命终结,从而能够更真实地理解和接受自己的存在。而这种面对死亡的勇气是实现本真存在的关键。
通过对“在世”的深入分析,海德格尔不仅重新定义了人的存在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来理解人类的自我、世界和时间。他的这些思想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存在主义哲学以及现象学的发展。
抛掷性
马丁·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引入了“抛掷性”(Geworfenheit)这一概念,用以描述人类存在的一种基本状态。这一观点是海德格尔探讨“在世”(Dasein)——即人的存在方式——的核心部分之一。抛掷性强调在世者在其存在中所体验到的根本性的无根和偶然性。
抛掷性指的是在世者被抛掷到一个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中,而无法选择这些条件。这种被抛掷的状态突显了在世的偶然性和非自主性。每个人都是在没有预先选择的情况下出生于某个时代、地点和社会状况,从而被迫面对已经设定好的世界。
抛掷性不仅仅是关于在世者如何被动地置于世界中,它还涉及在世者如何在这种被抛掷的状态中理解自己和自己的存在。海德格尔认为,在世者通过面对自己的抛掷性,开始询问自己的存在意义和目的,从而走向对自己存在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虽然抛掷性强调了存在的偶然性和限制,但海德格尔也认为它为自由铺平了道路。在认识到自己被抛掷的条件后,在世者可以选择如何生活和行动,选择如何对待自己的存在条件。这种自由是建立在对自己存在限制的清醒认识之上的。
海德格尔进一步探讨了抛掷性如何与焦虑(Angst)相联系。焦虑是一种特殊的情绪状态,反映了在世者对不存在的根本性担忧。与恐惧不同,焦虑不针对具体的对象,而是源于在世者对自身被抛掷状态的感知。通过经历焦虑,在世者能够更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可能触发对真实自我的追求。
抛掷性要求在世者面对自己的生活选择和责任。每个人都必须在自己被抛掷的情境中做出选择,这些选择反过来又会形成个人的生活轨迹和存在的实现。因此,抛掷性不仅是一种被动的存在状态,也是激发个体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动力。
海德格尔的抛掷性观点提供了一种理解人类存在的深刻视角,强调了存在的偶然性、限制、自由和责任。这些思想对后来的哲学、特别是存在主义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