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阮氏起源与典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阮氏起源与典籍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tangshui.net/post/show/5880cfa1f57cd2c1076abaf4

阮姓作为中华姓氏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的阮国。从甘肃泾川到陈留郡,从竹林七贤到越南第一大姓,阮姓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阮姓的起源、发展、名人代表以及分布情况。

阮姓的起源

阮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出古帝王皋陶之后,以国为氏。阮国是皋陶的一个裔孙于商朝时建立的诸侯国,其国址在今甘肃泾川一带。商末,阮国灭,子孙以国为姓。后来,阮氏东迁,汉末三国时期在陈留郡形成望族。两晋以后五胡乱华阮氏开始南迁,宋元繁播闽粤台港及越南。如今,阮姓早已遍布中华大地,而且走出国门,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今世界之阮姓绝大部分源出陈留阮氏。阮姓名人有阮瑀、阮籍、阮咸、阮孝绪、阮枞江、阮元、阮啸仙、阮玲玉等。阮姓在中国未入百家姓前一百名,但在越南为第一大姓。

源流一:源于偃姓,出自皋陶氏之后商朝诸侯阮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这是中华阮氏的主要起源。皋陶有后裔子孙在商王朝时期被封在阮国(今甘肃泾川)。商末,西岐西伯侯姬昌率军灭了阮国,原阮国王族相约以国名为姓氏,称为阮氏。

源流二:源于地名,出自秦朝时期九阮郡,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九阮,战国时期为林胡之地,即北方游牧民族所居之地,为赵武灵王赵雍(公元前340~前295年)所扩攘,赵武灵王赶走了林胡,吞并了楼烦,夺得大片好牧场,成为北方草原的霸主。九阮成为赵国边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置了一个大郡,辖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喇特旗、茂明安旗之地,称为九阮郡,郡治故城在今内蒙古包头市五原县。

源流三:石姓有人改姓阮姓

据《南史》记载,东晋末期,有石姓人改姓阮姓.据《南史》、《姓氏考略》及《路史》所载,春秋时卫大夫石石昔之后有在东晋时改石为阮者.另南朝会稽余姚人石令嬴因得梁武帝宠爱,被萧衍拜为修容,赐姓阮,其家族或有以阮为氏者.

源流四:出自他族

今台湾土著、京、彝、回、壮、傣、蒙古、朝鲜、锡伯、苗等少数民族均有此姓.

始祖

得姓始祖:皋陶。

各支始祖:阮文益

公自寿邑八鼓稿而游于衢西城北见其铜峰源内山水之秀丽,土厚平圹遂筑室而居,焉娶周氏生四子,分为四房:天地人和,其妻周氏生于永乐已亥年八月廿六日,终于成化癸卯年六月廿八日,葬桐树坞口坐西向东。是为浙江衢州阮氏始祖。

典籍解释

《诗经》中有一首诗:“密人不恭,取拒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

《辞海》在“阮”的辞条里,开头如此解释:“阮,古国名,偃姓,在今甘肃泾川,周文王所灭”。《诗·大雅·皇矣》:“侵阮徂共”。

《诗·大雅·皇矣》这首诗描写的史实是:周文王晚年做了一系列伐商的战略准备,周围许多封国被他或攻灭或收并,唯有西北边的密须国不服,密须国在今甘肃灵台县。伐密的大意是,密须国人违抗大国的命令,带兵去打阮国(今甘肃泾川东北),打到共(今泾川县城北水泉寺)的地方,周文王立刻大发威力,恼将起来,便带兵去阻住密须国的兵队,不久灭了密须国。

《姓谱》及《通志氏族略》记载:“阮,为商代诸侯小国,在岐山、泾水之间(今甘肃泾川县),子孙以国名“阮”为氏”。

《中国姓氏地图》第六部分以《以国为姓,以阮国为姓》为题说:“ 据史书记载,殷商时有一诸侯国阮,位于泾渭之间,也就是现在的甘肃泾川一带。后来,阮国被邻国周吞并,阮国子孙为缅怀故国,纷纷以国为姓,由此,便产生了阮氏”。

《千家姓查源》上说,“殷商时有一个阮国,偃姓,位置就在今天的甘肃省泾川县东南一带,后来被周文王所灭,阮国的子孙就以国为姓。中国各地阮氏人家的起源就在那里,后繁衍分布到整个中国”。

郡望

陈留郡:春秋时留邑为郑国地,后被陈国所得,故曰陈留。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置陈留郡,属兖州。当时辖陈留(治所,今河南省开封县东南陈留城),雍丘,酸枣,东昏,尉氏,浚仪等17县,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省民权县、宁陵县以西,开封市、尉氏县以东,延津县、长垣县以南,杞县、睢县以北之地。陈留阮姓名人辈出,后世之各地阮姓也主要源于陈留阮姓。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为市,山西省会所在。

九阮郡:战国时期为林胡之地,即北方游牧民族所居之地,为赵武灵王赵雍(公元前340~前295年)所扩攘,赵武灵王赶走了林胡、吞并了北狄的分支楼烦,夺得大片优良牧场,成为北方草原的霸主,九阮遂成为赵国的边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九阮设置为一个大郡,辖境包括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喇特旗、茂明安旗之地,称九阮郡,郡治故城在今内蒙古包头市五原县。汉朝初期,汉高祖刘邦改九阮郡为九原郡,到汉武帝刘彻时期,更名为五原郡,其郡地扩为南面黄河,北背祁连山,境域辽阔。

堂号

太原堂:以望立堂。

九阮堂:以望立堂,亦称九原堂、五原堂。

竹林堂:三国时候,阮籍为“竹林七贤”之一,曾官至步兵校尉。

迁徙分布

阮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30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189位。阮姓在越南是全国最大的姓氏。在越南语里,阮的国语字拼写为“Nguyễn”。

阮姓发源于甘肃泾川,历周代至秦,逐渐向陕西、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等地播迁。此际见于史册者有春秋时鲁国人阮氏,始皇时秦人阮翁仲。

汉末三国魏晋时,繁衍于陈留郡的阮姓名人辈出,声誉显赫。永嘉之乱时,阮咸子阮孚、从子阮修及阮修族弟阮放、阮裕兄弟等陈留阮姓避乱南迁,阮修于途中遇害,其家族和阮孚他们到达今江苏南京,阮裕由于无意仕途,隐居于会稽剡山(今浙江绍兴),并有一支阮姓远徙于广西合浦。

南北朝时避乱江浙等地之阮姓依旧名人辈出,高官不断。此间,阮姓因仕宦、避乱、升迁、谋生等原因逐渐在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地落籍,并有阮姓进入越南,如今仍是越南之大姓。另南朝宋将领、合浦徐闻人因征林邑国(今越南中南部)大败,子孙遂居遂溪。

隋一统后,有南朝阮姓回迁北方。阮姓入闽始于唐朝,据《阮氏族谱》载,陈留郡阮安所于天祐四年(970)任邵武教谕,迁居绥安左街巷,为入闽始祖。传六世至阮文富,约在北宋时迁居福建汀州宁化上进贤坊官圳上。唐末五代时有阮姓入居四川、广东。

北宋时居于闽县(今福建福州)一支阮姓北徙吴县(今江苏苏州),南宋时此支阮氏出了阮姓历史上唯一状元——阮登炳。另光州固始(今属河南)人阮思聪徙居建康(今江苏南京)。

明初,山西阮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等地。明中叶后,有渡海赴台者。

清康乾后,有山东之阮姓闯关东到东北三省。如今,阮姓在中国分布较广,尤以浙江、福建、山东、湖北等省为多。现代阮姓人口列中国第一百八十九位。

家谱文献

江苏淮安山阳阮氏族谱一卷,(清)阮应徵辑,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复印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江苏省淮安县档案馆。

江苏淮安山阳阮氏家谱三卷,(清)阮蕴村重修,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江苏省镇江市博物馆。

江苏淮安山阳阮氏家谱三卷,(清)阮葵生、阮芝生重辑,阮钟琦增订,复印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勺湖草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江苏省淮安县档案馆。

江苏淮安山阳阮氏续谱存草一卷,阮家骏重辑,复印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江苏省淮安县档案馆。

江苏淮安山阳阮氏家谱,(清)阮葵生、阮芝生等修,清乾隆五十四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扬州阮氏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手写本。现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鄞县鄞东鹿峰阮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民国)吴之才纂修,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名贤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慈溪阮氏宗谱四卷,(清)阮开除、阮思明纂修,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敬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绍兴山阮氏家乘不分卷,(清)阮汝昭修,阮大有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安徽潜山潜阳阮氏宗谱六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广东新会阮氏族谱不分卷,(清)阮有才编,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东云浮阮氏族谱不分卷,(清)阮麦秋编,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石印本一册。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阮氏宗谱八卷,(清)阮易路重修,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文焕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阮氏族谱二卷,(清)阮国珏纂修,清咸丰年间刻,清光绪间续修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浙江衢州铜峯阮氏宗谱四卷,(清)周泰文拜撰,清光绪元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暨阳阮坞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三斯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绍兴越州阮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民国)阮彬华、陶念钦纂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世懋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杭州大学图书馆。

浙江诸暨暨阳西安西湖阮氏宗谱四卷,(清)阮松臣等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余庆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安徽合肥阮氏宗谱十五卷,(民国)阮辑五纂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敦善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浙江奉化奉川阮氏宗谱十三卷,著者待考,民国七年(公元19l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仅存第九~十三卷)。

江西兴国阮氏宗谱,(民国)阮占魁等修,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敦伦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永康雅庄村志(有李、汪、阮、施、陈、周、林、蔡等姓),(现代)李修龙等修,1996年计算机排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本文原文来自“唐史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