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女孩不适应住校,回家后发现父母围着2岁妹妹转…上海青少年服务热线背后
高一女孩不适应住校,回家后发现父母围着2岁妹妹转…上海青少年服务热线背后
上海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自开通以来,已发展成为拥有10名全职工作人员和1318名专业志愿者的团队,为青少年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咨询服务。2024年,热线接听总量达60285人次,同比增长29.39%,网络咨询累计服务40321人次,同比增长32.16%。通过一个个真实案例,展现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和应对之道。
“我女儿原先学习不错,可她下学期不想上学了。”电话那头,是一位父亲沮丧的声音。
春节上班后没几天,上海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志愿者钱炯就接听到一个这样的电话。
那位父亲继续说道:“我见她不愿做作业,用DeepSeek帮助她查找寒假作业的答案,她竟然连抄都不愿意抄。”
在详细的询问中,钱炯得知,这个女孩刚上高一,学业压力较大,不适应住校生活后回到家里,又发现父母都在围着2岁的妹妹转,开始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
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12355热线接听总量达60285人次,同比增长29.39%。上海12355“青小聊”及全国12355“青听益站”网络咨询累计服务40321人次,同比增长32.16%。
多位参与12355热线接听20年的资深咨询师发现,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且有低龄化的趋势。“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一些心理问题就像感冒。需引起重视,却也不必扩大化,必须看到其不同类型:普通感冒可能靠自身免疫力就能扛过去,流感就必须吃药甚至住院治疗。”12355总干事吴智惠说。
父母更关注学习,孩子更关注关系
据统计,2024年热线咨询热点前五依次是:个人成长、亲子沟通、情绪问题、婚恋家庭和人际关系。
很多的父母来电中,均提及孩子的学习问题。
就像开头的那位父亲,当孩子出现厌学、学习急剧下降等情况时,往往是父母最担心的时候。
“即便很多父母提到孩子出现不睡觉、玩手机等行为,最终的导向也是影响到学习了。”钱炯说,“如果没影响到学习,不少父母对这些行为就宽容很多。”
然而,孩子打电话过来,却很少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苦恼。他们更关注的是亲子关系、人际关系。
一个12岁的男孩,每次一和妈妈吵架,就打12355求助。电话那头,几乎不是哭声就是叫声。
男孩说:“你们快和我妈妈说说吧,我对付不了她。”
男孩的妈妈脾气火爆,对女孩管得很严,女孩稍有不听话,妈妈上来就是一巴掌。
只要男孩妈妈愿意接电话,咨询师都会耐心和她说一说,请她多考虑孩子的感受。妈妈接完电话,脾气会稍有些缓和。
自救,是很多孩子拨打12355的动机。
有的孩子诉说在家中遭遇了父母暴力或冷暴力,有的孩子诉说在学校遭到了校园暴力,还有的是孩子患了抑郁症希望吃药,父母却担心药物副作用不让吃。
“12355,是这些孩子的最后一道防线。一般来说,但凡身边能有一个人帮助解决问题,孩子都不会打电话过来。”吴智惠说,“必要时,我们会对一些紧急或疑难个案,通过团市委、市青少年服务保护办,将其转介到属地的团组织或专业社工机构,请属地专业人员就情况进行核实、干预和跟进,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上海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志愿者在接听电话。
来电者有时只是希望能被倾听
12355资深咨询师茆老师,至今记得那次千钧一发的危机干预。
一个20岁的女孩,站在高楼上,拨打12355热线。她说:“我准备跳下去了。”
茆老师说:“姑娘你贵姓?我们聊聊吧。”女孩反问:“我姓什么重要吗?和你谈有用吗?”
茆老师说:“有没有用不好说,但我可以试试。”女孩停了一下说:“你是第一个接电话的男老师,以前都是女老师。你给我3、5分钟,我把事情和你讲讲。”
茆老师记得清清楚楚,女孩一口气说下去,有时哭、有时气,几乎没有停顿,从当天上午9:10一直说到11:08,基本内容是父母对她的打骂和欺辱。
近两小时内,茆老师基本没说话,完全在听她说,只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其回应。
说完以后,女孩长舒了一口气:“老师,你真好,以前没有人能完全耐心听我说完。所有人都是听我说了几句,就开始打断我、劝我。”
然后,她说:“你放心,我不会跳楼了。不过你能留个手机给我吗?这样我以后遇到问题还可以找你。”
茆老师说:“你是打12355找到我的。你放心,只要打这个电话,就有心理咨询师能帮助到你。”
女孩答应了。之后,她也再没有打过电话。几天后,工作人员电话回访,这个女孩也对12355表示感谢。
“我们常和新手咨询师说,作为心理咨询师,最重要的是学会倾听。让来电者把情绪宣泄掉,也感受到你对她的尊重。”茆老师说。
除了传统的热线电话,12355也开通了“青小聊”等聚焦暖心聊天的网络咨询,提供陪伴式倾听服务,还提供面询服务。对于特别困难家庭,可进行公益面询。
12355青少年服务台也提供面询服务。
孩子并非沉迷网络,而是病了
在两年内,患有抑郁症的李亮(化名)就和妈妈一起,在这里进行了20余次的公益面询。
李亮一家从外地来到上海,靠父母打工挣钱。没想到,李亮考上高中以后,父亲却遭遇一场意外的车祸去世了。
目睹父亲去世的李亮,开始出现恐惧,常常害怕妈妈和自己也会出事。
来面询之前,他已经休学两年多。晚上沉迷打游戏,白天睡觉,和妈妈也经常激烈冲突对抗。
有一次,妈妈生气地骂了他两小时,他一声没吭。妈妈自己是解放了,压力却转移到李亮身上。
茆老师和李亮妈妈说,孩子是典型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而沉迷打游戏也是抑郁症的表现之一。孩子病了,先要接纳,而不要急于责怪他。
12岁以后,正是孩子渴望父爱的时候。孩子初二至高二,处于情绪波动较大的时期。像李亮这样的孩子,要通过母爱的呵护来弥补父爱的缺失,更要鼓励他树立自立、自强的品格。
“孩子病了,其实是家庭病了,引起心理问题的人往往是家长,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改变认知,采用家庭治疗,才能根本解决问题。因此在面询的过程中,李亮和妈妈基本是次数对半的。”茆老师说。
“中国有句古话叫‘水不能倒流。’”茆老师说,“父母对孩子习惯用批评指责型教育,长此以往,孩子会从自卑,进而自我攻击,走向抑郁。”
现在的李亮,已经彻底从阴影中走了出来,并通过自身努力考上了大学。
他的妈妈多次向12355热线表示感谢,也十分感慨:“儿子现在真的懂事了,晚上还会主动替我倒好洗脚水。”
呼唤内心的光与力量
刚入职的12355接线员,往往有两个困惑:一是对一些案例产生无力感,二是对同一个人反复打电话感到不知所措。
在“青小聊”网络咨询中,有人甚至“暖心聊天”咨询超过3000次。
12355热线疑难个案专家组专家颜苏勤老师,在培训新手时会告诉他们:要把咨询者的每一次咨询,都当做第一次,从细微中看到他的变化,并坚信他有改变的力量。
曾经有一位念初三的男孩,给12355打电话时,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
颜苏勤的第一句话便是与他共情:“你遇到了过不去的坎,觉得有点不想活了。但你打了热线,说明你内心还想活。”
男孩在电话里说,自己已经一周没去学校了。因为成绩达不到爸爸妈妈的要求,家里人不断对他批评、指责甚至侮辱,现在重心在5岁的妹妹身上,让他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很痛苦。
这时,颜苏勤先关心他的生活问题:“你中午怎么吃饭?”男孩回答:“自己叫外卖。我妈刚回来了,但现在门一关,已进了自己的房间。”
颜苏勤说:“你能叫妈妈接个电话吗?”男孩说:“她不会接的。”
颜苏勤说:“好。那我们现在来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你是不是渴望被爱、被尊重、被看见?”孩子回答:“是的。”“请把你的感受重复三遍:我渴望被爱、被尊重、被看见。”
接着,颜苏勤与孩子讨论“我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靠别人还是靠自己?”在与孩子的谈论中,孩子说出了第二句话:“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靠自己的努力体现的。”颜苏勤鼓励孩子对这一感悟重复三遍。
颜苏勤问男孩:“是不是感觉有种力量出来了?”在得到男孩的肯定回答后,又与孩子进一步讨论,孩子说出了第三句话:“当我说这句话时,有一种力量从心里升腾起来。”孩子鼓起勇气重复了三遍。
最后,颜苏勤引导男孩关注自身的力量,让孩子得出“改变别人是很困难的,但我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活得愉快。”的自我期待。当孩子重复这四句话后,情绪一下子缓和了很多,表示有信心和力量了。
颜苏勤告诉记者,面对这类孩子与家长的冲突,在做应急心理疏导时不要急着说爸爸妈妈的错误,而要让孩子看到自己内心的光与力量,从另一个视角看问题,从而建立其与环境的关系,让他“站”起来。
作为咨询师,与当事人共情的时候,不能被他卷入到悲催的情绪中,而是抓住他的一丝求生欲,聚焦阳光的一面,引导他走向积极正向的地方。
她表示,在当下全新的时代与环境中,青少年有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判断和应对方式。在与父母、老师的相处过程中,他们也有保护自己的方式。作为父母、老师,首先要适应并尊重这些新变化,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冲动的力量大,但正向的力量也很大。
吴智惠告诉记者,上海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开通20年来,从开始的一部电话,发展到全职工作人员10名,专业志愿者1318名,88.09%以上的志愿者拥有国家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等相关证书,还有一些是心理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中既有权威资深的心理咨询专家,也有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为了适应时代发展,12355不仅与精神卫生专业机构、高校等单位合作,也会和B站等新媒体平台合作。
咨询师们明显感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长、孩子对心理问题越来越重视。现在很多来电的80后、90后家长本身对心理学有所了解,也会采用先咨询之后有需要再带孩子去医院诊断的方式。除了传统的学习问题,如今的职场困扰、二孩家庭的亲子关系问题,也呈现增多的趋势。
但不管环境怎么变化,帮助困惑的青少年找到内心的光与力量,是不变的价值所在。
事实上,这么多年来,12355热线就遇到过小时候打电话,工作后还会打电话的人,这份难得的信任,让他们把热线当成了隐秘的朋友。
上海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开通20年来,从开始的一部电话,发展到全职工作人员10名,专业志愿者131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