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医院后勤成本难控制?教你如何降本节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医院后勤成本难控制?教你如何降本节支!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12/10/2136261_1133794215.shtml

医院后勤管理具有与市场经济条件相适应的经济性。高质量、高效率的后勤管理能助力医疗工作质量的提高,为医院创造效益。在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必须重视后勤成本和预算管理,通过有效的手段、科学的管理来降低运行成本、节约开支,为临床和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医院后勤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的目的

合理改善医院的经营管理工作,增强医院成本信息的准确性;通过成本控制不断降低成本费用,不但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迫切需要;同时健全成本控制考评制度,将水、电、气消耗及材料费、维修费等后勤成本费用纳入医院绩效考核体系,有助于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成本控制的方法

  • 标准成本法:制定成本标准或计划,比较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并予以纠正。这种方法既有成本计划、核算,也有成本分析和控制,如维修灯具的成本按照其所花费人工和所耗材料计算。

  • 定额成本法:制定合理的消耗定额,比较实际成本与定额成本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并予以纠正。这种方法能及时反映各核算单元执行成本的差异,如对医院能源消耗及办公用品消耗可制定定额加以控制。

医院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

  • 预算约束控制:医院应当以科室成本核算为基础,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做好运营成本分析和预测,将全部成本纳入管理范围,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和全面控制。

  • 可行性论证控制:医院重大开支须按照“三重一大”议事规则经过充分的可行性论证,避免决策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如医院每年的保障性大型设备购置、更新,一定金额标准以上的改造项目。

  • 财务审批控制:医院应当建立健全成本费用审核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纠正、限制不必要成本费用的支出。

  • 执行过程控制:医院应当加强经济活动的内部审计监督,落实招标采购制度,对成本控制关键点进行检查、评价,不断改进成本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 优化资源配置:医院应当结合成本效益分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材料、办公用品等资源浪费,节约成本,增强医院竞争力。

后勤降本节支举措

降低能源类支出

医院是高能耗单位,具有以下用能特点:人流量大、用能需求集中,单位面积能耗水平高;24小时运转,用能时间长;医疗环境及医疗设备等用能要求高;用能设备存在因设计偏大导致的运行效率低、能耗高等情况;面积大、建筑数量众多、用能管线长,能耗损失较大。

针对以上特点,要做好医院的节能,必须从医院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抓起,运用“四节一环保(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目标和策略,构建节能管理体系并明确职责,建立智能化能耗管理平台,认真做好能源计量及统计分析。实施切实可行的技术改造措施,不断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有条件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行专业化的服务与管理,有效推进医院能源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同时要加大节能宣传,培养全体员工(包括各外包服务单位员工)的节能意识,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日常加强用能巡查,向广大患者和家属宣传、督促随手关灯、关窗,减少无谓的浪费。

控制维修材料和办公经费支出

医院后勤成本中维修材料和办公经费支出占有一定份额,为有效控制其支出可以采用定额管理工具。

后勤维修材料或物资的定额制定一般根据医院材料、物资供应的现状和实际,可采用经验统计结合分析来对全院所有科室的消耗确定定额,定额确定后要抓好落实,有的还可以将消耗定额指标落实到班组、个人,同时建立相应的责任管理制度、考核评比奖惩制度、监督检查制度、报废制度等。

办公经费支出定额的制定既要考虑现有支出的实际水平,满足科室的工作需要,同时又要避免浪费,鼓励科室厉行节约,所以可采用“总量控制、细化分解、适时调整”的方针进行。如印刷费定额对临床科室可根据床位数、门急诊人次来确定,对机关后勤部门可根据职工人数来确定。

积极推进社会化改革

医院剥离非医疗业务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也是新形势下医院管理深化之举。社会化改革改变了传统医院自办所有科室、部门的旧观念、旧模式,其中最常见的形式是后勤服务社会化。

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实行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凡社会能有效提供的后勤保障,都应逐步交由社会去办,也可通过医院联合,组建社会化的后勤服务集团。”

2002年,原卫生部《关于医疗卫生机构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后勤工作的特点,通过组建后勤服务实体或集团,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实现减员增效,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率。在今后三年内,实现后勤服务由单位各自为政、'小而全’向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的模式转变;医疗卫生机构由办后勤服务向购买后勤服务转变。逐步形成优质、高效、安全、低耗、快捷、方便的新型医疗卫生机构后勤保障体系。”

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强化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推进公立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健全后勤管理制度:探索医院'后勤一站式’服务模式,推进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

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推行,除了降低运行成本,更多地考验医院管理者的专业化能力。

医院后勤采用外包还是自管,只是服务的方式不同,采用何种方式、多大范围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和自身发展条件统筹考虑,不能一刀切。

医院后勤服务实行社会化后,管理的核心还是自己,仍应该将考核管理权紧紧地抓在医院手中,需要坚持“以病人和职工为中心”,坚持以服务标准为导向,强化管理制度的落实,围绕满意度调查加强考核,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 严格执行招投标管理:医院后勤物资采购、社会服务商选择及维修改造项目的执行都应该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法律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择优、诚实、守信的原则。医院每个招投标项目需求收集的全面完整性、具体方案的确定是招投标的基础,招标文件的编制特别是评标办法的合理性是招投标的关键,必须充分讨论、调研,认真严格比选。

  • 加强院科两级成本核算,提高全员成本费用意识。《医院财务制度》第二十七条规定,成本管理的目的是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医院成本信息,强化成本意识,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绩效,增强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成本管理是由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等各个方面有机组成的统一体系,通过成本核算和分析,提出成本控制措施,降低医疗服务成本的活动,所以必须发动全院上下,鼓励全员参与,提高成本费用意识。建立成本管控体系,明确岗位职责,提高全院成本核算和管理水平。

医院后勤成本核算管理系统

医院后勤成本核算管理系统特点

医院后勤成本核算作为医院成本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需要以医院成本核算的架构和体系为基础,另一方面需要在充分考虑后勤管理业务的特点上做相应的细分成本核算。医院后勤成本核算主要涉及基础工作准备、核算分摊模式的定义和成本核算:首先各类业务基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需要十分细致和全面,这需要很大的工作量投入;其次专业外包服务的理念促成了医院后勤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这给每一类服务保障业务核算分摊模式的定义都带来了难度和复杂度。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后勤成本核算管理系统对后勤成本核算的支持就显得十分必要。其支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外围支撑系统的接口数据采集和整理,包括医院信息系统的成本核算科目、各后勤业务管理系统的业务运行数据等。第二,各类基础档的搭建,包括成本分类、费用分类、核算规则定义等。第三,不同口径成本核算报表的出具。

医院后勤成本核算管理系统要求

  1. 核算代码的一致性

考虑到后勤的成本核算体系应能很好地融入医院的成本核算体系,并给予明细的支持,系统财务成本核算类代码设计如成本中心代码、成本核算科目代码等需要与医院财务管理系统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1. 分摊规则的普适性

随着医院后勤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加强,各类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包括后勤综合管理系统、后勤智能监控系统、能耗管理系统、各类物业管理系统等,而这些系统都需要给后勤成本核算系统抛送各类业务运行数据,建立在业务运行数据基础上的成本分摊规则,需要考虑对每一类经济业务的适用性。

  1. 系统设计的一体化

“一体化”是指在处理医院后勤发生的每一笔费用项目时,既要满足费用的登记审核管理,又要同时满足后勤成本核算中费用基础数据的使用,实现数据共享。

  1. 系统接口的标准化

该系统作为医院成本核算系统与后勤业务系统的中间汇聚层,既含有标准化财务核算的需要,也要考虑各类后勤业务系统的复杂性、标准化的系统接口设计,以应对医院多系统对接的可行性。

医院后勤成本核算管理系统架构

医院后勤成本核算系统的组织架构,如图8-1所示。

医院后勤成本核算管理系统功能说明

目前,随着医院后勤信息化的建设逐步加强,各类医院后勤业务管理系统的应用日益深入,而站在成本视角分析后勤业务的后勤成本核算系统也将逐渐得到重视,该类系统虽可参考的案例不多,但至少应具备下列主要功能。

  1. 基础信息管理

为支持后勤成本分摊规则及公式的生成,需对医院和科室的各类基础信息进行收集,包括医院收入、科室的建筑面积、床位数等基础信息。

  1. 费用管理(见图8-2)

费用管理作为医院后勤的日常业务管理,一方面需对费用发生的流程进行管控,另一方面也作为基础数据与后勤成本核算共享,主要是将医院后勤涉及的各项实际费用按类进行管理,同时明确费用发生的项目,包括费用名称、项目名称、项目分类、费用状态、支付金额等。

  1. 分摊规则管理(见图8-3)

对医院各类后勤服务保障项目进行梳理并制定成本分摊的规则,包括固定分摊规则类项目、变动分摊规则类项目,其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分摊参数的设定、分摊公式的编制生成、分摊公式的说明、项目与分摊公式的对应配置等。

分摊功能是通过输入详细的调研类数据,计算得出项目费用在各业务科室间的分摊参数,继而形成分摊公式和分摊规则。

  1. 成本归集功能

在后勤成本核算中,该功能是从各类后勤业务提取运行数据,然后按设定的分摊因子进行成本归集,在实际操作时,如有对应后勤业务系统,则以接口方式实现采集归集,如无对应后勤业务系统,则以excel导入的方式实现采集归集。

  • 维修业务采集

医院后勤维修中的成本主要包括人工成本和物资消耗成本,其中物资消耗可直接核算到对应的科室,而人工成本需要采集各科室的维修次数,按维修次数、工时在各科室的权重关系,分摊到对应科室。

  • 医废运送业务采集

医院医废运送业务中产生的成本主要包括人工成本和医废处理成本,其中医废处理成本可按扎包重量、金额直接核算到对应科室,而人工成本需要采集各科室的医废扎包数量,按医废扎包数量在各科室的权重关系,分摊到对应科室。

  1. 成本分摊管理(见图8-4)

医院后勤成本分摊,从步骤上包括费用选择、分摊方式选择、分摊因子选择、科室选择和分摊结算,分摊结算结果出来后,可对结果进行审核和多维度的查询。

  1. 统计分析功能

根据后勤成本核算的数据,可按多种维度进行统计分析。

  • 项目大类费用核算统计表

图8-5的报表显示出医院后勤成本中按业务分类的核算统计。

  • 科室后勤成本统计表

图8-6的报表显示出按科室区分,医院后勤各大类成本支出,同时可查询到明细分类成本支出。

  • 其他

该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的各类报表:全院后勤成本总费用各年同比报表,全院后勤成本总费用月占比、同比、环比分析报表,全院项目大类费用月占比、同比、环比分析报表,科室成本核算统计报表(分后勤、临床),全院后勤各业务明细统计报表(按大类、项目分)。

参考文献:

[1]程薇.医院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2]徐元元.医院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

[3]张林海.成本预算在医院后勤保障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9,(3):227.

[4]陈益华.关于医院后勤成本控制的策略[J].中国卫生产业,2019,(3):44-45.

[5]左浩.试论公立医院后勤实体成本控制[J].新会计,2019,(4):59-61.

[6]侯国强.医院后勤管理能够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吗[J].城市开发,2016,(3).

来源:《医院后勤管理信息化应用指南》,有改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