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红灰精神 烽火相传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红灰精神 烽火相传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999053

2024年7月7日,在这个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日子,香港岭南大学协理副校长、著名历史学者、全国政协委员刘智鹏先生,以及香港商报副总编辑王军等一行人来到韶关,对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大村)及韶关学院进行了深入调研。


刘智鹏一行在大村参观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历史展。


刘智鹏一行在韶关学院华南研学展览厅。

抗日战争期间,一群怀揣着教育救国梦想的中国华南教育先师们逆行而上,在硝烟弥漫的粤北山区,镌刻下他们不畏艰苦、坚守教书育人使命的不灭足迹,留下许多彪炳史册的办学印记和宝贵的精神遗产。仙人庙大村(旧称“曲江大村”)正是当时的一个主要办学点。

岭南大学(以下简称“岭大”)于1888年在广州创办。由于身处战争年代,岭大曾多次迁校,在澳门、广州、香港等地坚持办学。1940年因香港沦陷迁到韶关仙人庙大村复校,岭大血脉得以保存。抗战胜利后,岭大迁回广州康乐园。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岭大与国立中山大学及其他院校相关专业合并,组成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学院等。1967年,岭大校友在香港复建岭大。1988年,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成立。岭大百余年发展史正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教育同根同源的明证。

刘智鹏一行在参观岭大岁月展馆。

刘智鹏一行人参观玉清书舍。

2020年起,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大村)在今韶关市浈江区犁市镇大村村辖域内开建。基地主要以私立岭南大学、东吴大学、私立岭南大学附属中学等办学旧址为载体,展现钟荣光、李应林、司徒卫、冼玉清、陈心陶、林树模、李沛文、容启东等老一辈教育家对广东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和黄翠芬、黄本立、伍沾德、陈香梅、张悦楷等优秀岭南学子为国内外社会发展带来的重大成就。现已建成怀士堂、大村展馆、文化广场、玉清书舍、大村饭堂、四姑医务室、东吴大学旧墙址等景观点,实现常态化开放,并在梅村街建成研学基地配套项目。

刘智鹏听村中老人讲述岭大办学故事。

在大村基地,一行人重走当年烽火逆行路,追寻先师前辈教育报国的足迹。在玉清书舍瞻仰冼玉清先生雕像;在大村饭堂追忆香港美心集团创办人伍沾德先生岭大求学往事;在岭大岁月展馆重温岭大历史沿革;在怀士堂里与90多岁的村民亲历者话当年。一行人还走进岭大操场、附中旧址,以及研学基地配套项目。刘智鹏先生在大村写下了“红灰精神烽火相传”的留言。

刘智鹏先生在大村写下了“红灰精神 烽火相传”的留言。

在韶关学院,一行人参观华南研学展览厅,认真观看韶关学院拍摄的岭南大学教育抗战史纪录片。两校还互赠了校史、学报等文化交流资料。

活动出席人员在怀士堂前合影。

刘智鹏先生表示,在7月7日这样一个抗战的起点纪念日回到抗战时期的岭南大学所在地,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缘,意义特别重大。韶关大村是岭大历史当中曲折的一段,非常值得写进岭大的历史。以前只在有限的文献里知道一个大概的印象。现在韶关把抗战时期岭大校园的一部分给恢复了,特别是主要的怀士堂,这次过来看到勾起很多感想。现在旧址变成一个研学基地,岭大的同学们还有香港高校或中小学的学生都可以过来看看,我们的前辈在当时的艰难条件下千辛万苦过来粤北,在烽火中延续上课学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非常值得在这个时候向香港的青年推广。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