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是哪个国家发明出来的?星座传入中国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星座是哪个国家发明出来的?星座传入中国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星座学在当今世界流传广泛,许多人对其深信不疑。然而,星座究竟是如何起源的?又是何时传入中国的?本文将为您揭示星座学的前世今生。
星座的起源
星座起源于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巴比伦人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已提出30个星座。那里有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从西北流向东南,注入波斯湾,所以又叫“两河流域”地区。
两河流域文化传到古希腊以后,推动了古希腊的文化发展。古希腊天文学家对巴比伦的星座进行了补充和发展,编制出了古希腊星座表。
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综合了当时的天文成就,编制了48个星座。中世纪以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需要向外扩张,航海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船舶在大海上航行,随时需要导航,星星就是最好的指路灯。而在星星中,星座的形状比较特殊,最容易观测,因此,星座受到了普遍关注。
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时,不仅利用星座导航定向,而且还对星座进行了研究。1922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决定将天空划分为88个星座,其名称基本依照历史上的名称。1928年,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公布了88个星座的名称。这88个星座分成3个天区,北半球29个,南半球47个,黄道附近12个。
而我们平时所讲的星座也就是黄道上的12星座。它们各有关于自己的一些神话传说。
星座在中国的传播
十二个星座都有相对应的人黄道十二宫,在占星学当中,是用来计量时间的,而不像现在用来代表人的性格。
黄道十二星座在古巴比伦时代就已定名,巴比伦人又把整个黄道从春分点开始均分为12段,每段称为一“宫”,各以所在的星座命名,称“黄道十二宫”。这些概念后来被古希腊人吸纳,到公元前后,“黄道十二宫”概念从希腊传入印度,6世纪随佛经进入中国。
目前见到的关于黄道十二宫汉译名最早的文献是《大方等日藏经》,这是隋开皇初年天竺法师那连提耶舍从梵文翻译的。译文将“白羊”和“金牛”译作“特羊”、“特牛”,“特”是“雄性”的意思;“双子宫”被释为男女二人,大约是“在天愿为比翼鸟”的联想,所以被译为“双鸟”;“人马宫”是半人半马射箭的造型,梵文原文为“弓”,故译作“射”;“宝瓶”是人倾斜水瓶的形象,故译为“水器”;至于羊身鱼尾的动物形象称“磨竭”,则是梵文makara的音译(后来为了切合羊身的形象改为羯,羯是阉割过的羊),这也是后来88星座中唯一保留音译的星座。
到明清时期,黄道十二宫的译名基本稳定,除“阴阳”、“双女”外,其他与现用名完全相同。直到康有为的《诸天讲》,才将“阴阳”、“双女”分别译为“双子”、“处女”,与现代所用名更为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