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跑步训练指南:高温下的安全跑法
夏季跑步训练指南:高温下的安全跑法
炎炎夏日,跑步训练似乎变得格外艰难。但只要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和注意事项,就能安全、愉快地享受跑步的乐趣。本文将从训练模式、装备补给、预防中暑等多个方面,为您详细介绍夏季跑步训练的实用技巧。
运动者一年四季都要坚持训练,但在炎热的夏季,训练常常会大汗淋漓,导致出现许多问题,如中暑、脱水、易疲劳、恢复慢、受伤等。那么,跑者应该如何适应炎热的环境,做好夏季跑步训练的准备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夏季的训练模式
早晨傍晚训练:可以选择气温较低的早晨和阳光较少的傍晚进行训练。此外,尽量选择有遮荫的地方进行运动,减少直接暴晒的时间。
高海拔高山移地训练:高海拔地区气压低、氧气稀薄,会导致呼吸频率和心跳率提升。这种训练方式大约需要1-2周来适应,既能享受凉爽的环境,又能提升最大摄氧量。但需要注意的是,到高海拔训练要循序渐进,避免因兴奋而跑得太快,导致更容易感到疲劳或引发高原反应。
短快间歇的质量课表:夏季炎热,长时间运动会导致身体消耗过大。因此,可以通过短距离、高速度的间歇训练来刺激心肺功能。
交叉训练:暑假是非比赛期,除了跑步,还可以通过其他运动增加乐趣,如重量训练、跳绳、游泳、爬山、骑自行车等。
- 耐热训练:耐热训练并不是夏季训练的首选,除非有特殊需要,否则建议优先选择上述其他训练模式。如果进行耐热训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多补充电解质饮料。
- 防晒、遮阳装备要充足(如运动墨镜、帽子等),长时间暴晒会对身体造成损伤。
- 适当的运动强度和渐进训练法,夏天强度一定不如其他季节,不要突然上很高的强度或量,可能会产生反效果。
- 训练前可以利用运动手表检测训练准备程度,确认是否可以执行高强度训练课表。
- 训练过程中,通过运动手表监测心率、心率区间及热适应情况,确保训练在安全范围内进行。
二、装备、补给策略
训练装备应选择透气性好、颜色浅的服装,同时要准备好遮阳装备。补给方面,建议在训练或比赛前多补充水分,帮助身体储存水分。不习惯的人可以在训练期就开始练习训练前补水,避免赛前大量饮水导致腹胀、肚子痛等问题。运动过程中,可以每1-2公里或每次间歇休息时补充一点水分或盐糖,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通常身体有反应时就已经来不及了。
三、预防中暑,适时补充水分(运动型中暑)
运动型中暑是指运动时肌肉产生大量热量,但皮肤却来不及排汗散热,导致体温调节中枢、汗腺功能或电解质功能失衡。常见于马拉松跑者、铁人三项运动员、年轻或体弱的运动者以及军人身上,多发生在夏季的高温、高湿和通风不良环境中。当出现恶心、心慌、胸闷、无力、头晕、眼花、大量出汗、发烧等症状时,可能是轻度中暑的表现。此时应移到阴凉通风处仰卧休息,解开衣扣、腰带,敞开机衣,并可用凉的湿毛巾放在头部。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可以给予清凉饮料、淡盐水等,帮助排汗散热,恢复正常体温。
如何预防运动型中暑?
- 在烈日下应戴遮阳帽及墨镜,穿浅色、宽敞、通风性良好的运动装。
- 夏天应该多准备低糖含盐饮料或电解质饮料。
- 如果天气真的很热,可以选择其他训练方式。
- 运动后避免一次性补充过冷的饮料或食品。
- 适时补充电解质饮料和水,不要等到身体有反应才补充。
- 不要在运动后满头大汗时就吹电扇或空调。
- 利用运动手表的功能,如训练准备程度或训练负荷等数据检测来判断目前的身体状况。
四、选手的夏季训练小撇步
专业选手在夏季通常会选择团队行动,进行高原训练。高原训练通常需要2-3周才能产生明显的生理适应效果,因此需要提前安排好时间。刚上高原时,即使是走路也会感到喘不过气,所以觉得跑不到原来的强度是很正常的。应该以循序渐进或高住低练的方式进行训练,强度会慢慢提升,千万不能心急,以免产生反效果。每次高原训练下山后,都会有一种氧气特别充足的幸福感。
如果因为个人原因只能在炎热的天气下训练,可以在训练场地的休息区准备冰桶来降温,水和补给品也要多准备几份,以避免中暑或能量过度流失。
此外,体能循环和力量训练也是很适合取代高温下跑步的训练方式。这两种训练都能提升有氧能力和基础肌力核心,为开始高强度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使训练更安全,强度也能提升。
(题外话:重训室的跑步机应该是夏天能跑最久的神器之一了,空调加影片或音乐,跑步超快乐!)
总之,夏季跑步并非想象中那么困难。通过合理安排训练模式、选择合适的装备和补给策略,以及预防中暑等措施,跑者可以安全地度过炎热的夏季。早晨或傍晚训练、高海拔训练、短快间歇训练和交叉训练等方法都能有效提升训练效果。同时,选择透气浅色的运动服、适时补充电解质饮料和水,以及利用运动手表监测训练状况,都能帮助跑者更好地享受跑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