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山西 | 晋祠的诗文
诗意山西 | 晋祠的诗文
晋祠,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迹,不仅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游客,更因其丰富的诗文遗产而闻名于世。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到唐太宗李世民的《晋祠之铭并序》,从李白、白居易的吟咏到范仲淹、欧阳修的诗作,历代名人雅士纷至沓来,在此留下足迹、书迹和诗文,化为匾额和石碑,成为晋祠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晋祠之铭并序》(局部)
唐太宗李世民辅佐其父李渊起兵反隋时曾在晋祠祈祷。唐朝建立后,李世民于贞观二十年(646)东征高丽归来时重游晋祠,亲笔写下《晋祠之铭并序》,刻立石碑,这就是现存的御书碑。《晋祠之铭并序》碑集史学、文学、政治、书法为一体,历经1300多年,目睹人世间的沧桑巨变,在墨香书海的文物宝库中,以其深邃的历史价值和神奇的艺术魅力流传后世。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晋祠寓居颇久,写有不少吟咏晋祠的诗篇,如《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白居易也有《和裴令公新开龙泉晋水二池》诗吟咏晋祠风光。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游晋祠时亦有诗作流传:“神哉叔虞庙,地胜出嘉泉。”北宋另一位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曾作游晋祠的长诗。另外,金代诗人元好问有诗赞晋祠:“乾坤一雨兵尘了,好就川妃问乞灵。”明代于谦、王琼、刘龙,清代杨廷睿、赵谦德、刘大鹏等都留有诗文。
“难老”立匾
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书法家和医学家傅山曾在晋祠居住生活多年,留下了不少墨迹,如难老泉亭中的“难老”立匾、周柏前的题款以及云陶洞的题字和吕仙阁、景宜园的题联,还作有《古柏歌》《宿云陶诗》以托其志。
水镜台匾额
清代著名学者朱彝尊对晋祠文物情有独钟,曾五次来游,并作有《游晋祠记》一文,已成为古文中的名篇。此文在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雕镌成碑,现存于唐叔虞祠外院的东廊壁上。清代进士杨二酉是晋祠镇本地人,工于诗文书法,晋祠中有不少匾额和石刻出自其手,如水镜台之额、苗裔堂中“赞化育”匾额、同乐亭碑记、待凤轩楹联等,得到地方人士的珍爱。
此外,晋祠还有若干匾额分别出自赵昌燮、高应元等书法家之手,清代画家杨容在关帝殿后壁绘有巨幅《天龙山图》,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些历史遗迹,正是晋祠所经历的漫长历史演变的见证。
深沉、壮阔、古典、静穆,各个朝代的无数光影叠加,一座博物馆的厚度,仿佛是天空的厚度,从西周延伸到今天。大美晋祠,美在无法言说,美在无处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