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乾隆两朝为何先后两次抄曹家?曹雪芹的祖上与康熙有何渊源
雍正、乾隆两朝为何先后两次抄曹家?曹雪芹的祖上与康熙有何渊源
《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通过书写王、薛、史、贾四大家族的兴衰,揭露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弊端,抨击了封建礼教,歌颂追求理想的“叛逆”之人。
曹雪芹的祖上——曹寅的曾祖父曹锡远和曹寅的祖父曹振彦,他们父子俩曾与多尔衮一起南征北战。
曹振彦,明末清初辽阳人原为红衣炮队的教官,后转到多尔衮部下随多尔衮入关后,参与平定姜襄叛乱。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因功,加半个前程。后改文职,任山西阳和知府,两浙转运盐使、司运使盐法参议、盐法道、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以覃恩诰授奉直大夫。
特别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与康熙帝玄烨一起长大,且曹寅的母亲孙氏还是玄烨的奶妈。这样,曹寅和玄烨虽然不是亲兄弟,但是胜似亲兄弟。曹寅做过康熙的御前侍卫,后来更是得到了江宁织造以及两淮巡盐监察御使的肥差,曹寅父子三人都曾做过这个官职。
雍正六年,雍正皇帝下旨查抄曹雪芹的家——曹府。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深受康熙的信任,并委以重任和肥差。康熙去世后,雍正就抄了曹府,首先是因为曹寅背靠的大树康熙倒下了,没有了皇恩的庇护,被抄家也是正常的。
历朝历代,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康熙继位后除掉了前朝老臣鳌拜;雍正在临终时嘱咐乾隆道:
“大学士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鄂尔泰志秉忠贞,才优经济,此二人者,朕可保其始终不渝,将来二臣着配享太庙,以昭恩礼。”
但乾隆也一直防着张廷玉和鄂尔泰,在他们二人身上发现问题,绝不姑息。乾隆说,“朕初年,鄂尔泰、张廷玉亦未免故智未忘耳!”意思是,此二人跳不出自己的手掌心。而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帝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
曹寅在康熙时期就有被弹劾的事件发生,但是康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计较,不追究,就压下去了。但是到了雍正朝,雍正特别痛恨贪污,拖欠公款等问题。曹寅身上确实也存在这些问题,所以被抄家也是情理之中。
曹家管着皇室所用的绫罗绸缎,这些做衣服的材料的采购与运输,而生产场地在南京。有时候会出现以次充好,质量不过关的问题,比如所用的衣料严重缩水或者掉色等问题。
出现这样的问题,负责的采购的曹家就难辞其咎,有口也说不清。在雍正朝,皇上的龙袍都出现了缩水及掉色等问题,雍正不生气才怪。
曹家在发迹后,就把曹府建造得富丽堂皇,所花的银子是海了去了。而且,曹家一大家子人,再加上奴婢,管家等人,开销也非常大。从《红楼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曹家的花花公子哥也是败家子,用钱的地方太多。
同时,为了在康熙下江南时,曹府也是极力打造得曹府更加宽敞与豪华,让康熙住得更加舒服。康熙六下江南时,有四次就住在了曹家,对曹家也是相当的满意。毕竟曹家不但是他好兄弟的家,又是他奶妈的家,住着也舒服亲切。而给皇上接驾,排场很大,花销很大,曹寅就是挪用盐税,为康熙接驾。
曹家花销大,担子重,自然不堪重负!在康熙一朝,曹家就欠了库银三四百万两,这可不是小数目,但是虽然有人弹劾曹家,有康熙庇护,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雍正继位后,国库严重亏空,于是,急于建功立业,彰显自己能力的雍正开始彻查国库亏空和贪官污吏。欠国家钱财的,限期归还,若到期还不上,则依法处置。
此时的曹家,欠款太多,根本还不上。再加上到了雍正朝,曹因“骚扰驿站”受审,再加上“龙袍褪色”,转移财产等等,不再得到特殊庇护的曹家更被一些人弹劾。曹家贪污,挪用公款一事是被坐实了的。
这样,授人以柄的曹家,不被雍正拿来开刀,是不可能的事情。雍正此时,不再顾忌谁是元老,谁功劳大。他看到的只是谁做了对国家,对人民不利的事情。雍正要肃清朝政,要严打出政绩。
曹氏系包衣汉人,实际地位并不高。一旦没有皇帝的特殊庇护,在朝臣中,特别是清代处境就比较可悲。因为他们的身份低于满洲、蒙古、汉军等八旗军民,而且低于同为皇帝家奴的满蒙包衣,受着歧视和压迫。而且这种等级观念,在雍正、乾隆年间更严重。
历史上真实的曹家,曾经被两次抄家
雍正五年底,曹因“骚扰驿站”受审之时,曹家人自知会出事,于是赶紧转移家产,雍正大怒,令抄其家。
乾隆年间,在“弘皙逆案”中又被人弹劾,就是废太子胤扔的长子弘晳大逆不道,密谋行刺乾隆之事。事情败露后,弘皙终身被囚禁。而曹家被牵入忤逆犯上案,自然乾隆对曹家不会手下留情,于是再次彻底抄了曹家。
可怜腹有诗书的曹雪芹,前期只做了小官,后来再不想入仕为官,作为罪臣之后,官场也很难呆了。于是,曹雪芹靠卖字画和朋友的救济过日子,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甚至儿子病了也没钱看病,吃不饱穿不暖。
曹家两次被抄,彻底翻不了身了。
而一部《红楼梦》,曹雪芹还未完成,就带着遗憾,在丧子之痛和贫病交加的万家团圆夜,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与世长辞。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