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为何古代女子15岁前一定要嫁人?原来皇帝还有另一层“心思”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为何古代女子15岁前一定要嫁人?原来皇帝还有另一层“心思”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18568889_121631004

在古代,为什么女子要在15岁前出嫁?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从汉朝到唐朝,从战乱频仍到社会安定,女子的适婚年龄经历了怎样的变迁?本文将为您揭示这一历史现象背后的故事。

在古代,受封建思想影响,女性的地位一般会低于男性,在男人三妻四妾就可以体现出来。而古人为了传宗接代,更是娶很多的小妾来为自己开枝散叶。都知道,我国的法律有明确的规定,男人结婚年龄不得早于22周岁,女人不得早于20周岁,那古人为何要十三四岁的女孩,还没发育成熟,就要嫁人呢?

其实,在古代,由于社会常年动荡不安,生育率常年都是偏低的。所以,为了能快速增加人口,古人便把适婚年龄提高到了十三四岁。而且,由于古代医疗条件有限,而且,很多少女并未发育成熟,导致很多生下来的小孩,都会出现夭折,甚至是难产。但古代女人地位偏低,很多人都没有过多顾及女人的感受。

其实,古人在对女人结婚年龄一直都有严格的规定。在汉高祖刘邦登基后,因为常年征战,国家人口急剧减少,为了快速增加人口,便把女孩结婚的年龄提前到了12岁。而在战国时期,女孩结婚最晚的时间是15岁,如果超过15岁没有结婚,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或者杖责。

在汉景帝时期,朝廷就有明文规定,如果女子在15岁以上,30岁以下,谁家要是有女儿没有出嫁的话,就要罚600钱。而且,家人还会被安排劳役,所以,古人一直都认为“男有室女有家”,要先成家立业的原因,只有心安定了,才更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而到了唐朝时期,女人的地位有了一丝丝的提高,结婚的年龄也放开了很多,基本都是在20岁之前都可以,早婚的在十三四岁,晚婚的也在二十岁,而男人就相对晚一些,因为都要十年寒窗,考取功名利禄为己任。

而古人为何明知在十三四岁结婚的时候不好,便还是强行要求女子早结婚呢?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促进社会发展,在古代,都是以农业为主的年代,而且年年战乱,需要更多的人口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一般都是,“百姓不急,皇帝急”。

而在现在看来,以前推行的晚婚晚育政策,导致人口没有出现爆发式的增长。但随着年轻人生活节奏变快,除了对物质条件丰富之外,更多的开始追求精神方面的满足。所以,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晚婚晚育,一般也都只有一个小孩。

而在古人看来,为了快速增加人口,恢复国力,把适婚年龄提前到十三四岁才是最快的一条“捷径”。对此,你怎么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