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家长的三方成长:提升幼儿保教质量的关键要素
幼儿、教师、家长的三方成长:提升幼儿保教质量的关键要素
建设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离不开质量评估的正确导向与科学指引。教育部2022年2月印发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适时将学前教育改革的重点转移到指引幼儿园重视并提高保育教育过程质量上来,体现了新时代我国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深入学习贯彻《评估指南》的精神与实施要求,帮助园长和教师明确幼儿园日常保教实施过程掌握质量提升的关键,2024年2月29日,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作“游戏与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读《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专题报告。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第四轮)项目立项幼儿园园长、五大新城立项单位园长等100余人参加本次交流。
从《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读到什么
华教授谈到,全面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意味着不断地向高质量迈进,意味着必须对保教实践现实中存在的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问题加以纠正。其中评估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对幼儿园保教实践是具有导向性的。评什么?怎么评?必然导向实践怎么做。为此,《评估指南》总体要求中明确提出了要“切实扭转不科学的评估导向”,其主要表现在“评估内容”和“评估方式”上。在贯彻和落实《评估指南》的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就是反思我们目前正在对幼儿园保教质量进行判定的评估行为。
如何对目前的评估行为进行反思,《评估指南》也给出了明确的提示,那就是总体要求中提到的四条基本原则:坚持正确方向,坚持儿童为本,坚持科学评估,坚持以评促建。她认为,这里最根本的就是“坚持科学评估”。因为,如果评估没有做到把正确的办园方向放在首位,不能以儿童的立场去检验保教实践,评估的结果也不能推动保教质量的持续提升(即一旦评估结束,就能“躺平”到下次评估前),这种评估一定是不科学的。
幼儿园保教质量有结构性质量、过程性质量和结果性质量。现在要求注重过程性质量,强调的就是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发展性和幼儿发展的增值性。于是,过程评价和幼儿园的自我评价就显得非常重要。过程评价强调在观察访谈中去了解那些家庭社区无法替代的“结构要素”实际发挥的作用,“聚焦班级观察”可直接从幼儿的表现中折射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教育行为产生的效应;自我评价则强调幼儿园保教人员对保教工作的反思性实践,这种依据幼儿发展需要和行为表现持续进行的日常反思和调整,是对保教质量最有实际意义的保障。
《评估指南》的特点及其价值
华教授认为,当我们站在幼儿园的立场来阅读《评估指南》时,历来作为被评价对象的园长和教师会涌起一种被尊重、被理解的心潮。幼儿园自身作为保教质量评价主体的地位被确立,在整个评估中,幼儿园的话语权、解释权占比更重了,在外部评估的引领下与外部评估人员的对话机会将大为增加,而不仅仅是汇报和被动接受评判结论,因为在日常的自我评估中积累的事实依据更加能说明问题。这份《评估指南》至少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
- 这是一份充满了人文关怀的评估指南,是一份不折腾幼儿园的评估指南。它强调真实性的过程评价,从而减去许多“为了评价而做”的无意义的工作;
- 这是一份充分体现教育公平性的评估指南。例如强调避免奢华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去形式主义,不搞不切实际的“特色课程”,不片面追求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学习和发展……等等;
- 这是一份具有很强操作指引性的评价指南。48个考查点与保教质量密切相关,是在减去教师大量无意义工作的同时,用最简单的路径最大化地提升保教质量。
游戏与保教质量的提升
游戏能提升保教质量吗?答案是非常肯定的。
首先,从教育部几十年来反复在一些重要的法规性文件中强调,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并将其列为办园方向。这是尊重儿童发展规律的重要表现。
其次,近年来亲眼见证了幼儿园游戏与保教质量提升的紧密关系。凡是真正放手让幼儿游戏的幼儿园,教师们亲身体验到游戏带给幼儿的惊人发展。在这些幼儿园中,孩子们的能力往往更强,成长速度也更快。同时,在高质量的游戏环境中,教师们因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也获得了专业成长的自信。
如何通过观察来判断幼儿园保教的过程性质量
《评估指南》强调了对幼儿园保教过程性质量的评估,并指出只有通过聚焦班级观察及持续观察才能做出准确判断。那么,作为一名评估人员,如何通过观察来判断一所幼儿园保教的过程性质量呢?华教授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观察幼儿园环境。从低成本高产出的环境创设,去看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怎样的学习与发展的机会;从活动区的材料投放,去看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怎样无限的可能性;从户外场地特征的多样化,去看教师激发了幼儿多少不同水平上的自我挑战……
二是观察幼儿的行为。看幼儿是否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是否能够从容淡定地进行活动转换。而非像木偶似的被老师牵着,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地等待集体转换……
三是观察教师的行为。看教师的大部分时间关注的是一个抽象的班级整体,还是花了较多时间在关心每一个具体的幼儿。看教师对幼儿是控制的还是放手的,是放手的还是放任的……
保教质量最终是体现在幼儿、教师、家长三方的成长性上,从而体现为幼儿、教师、家长以及家园之间形成的一种良好生态,这是幼儿发展的最重要的生态圈。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颁布,是质量提升的助推器,对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学前教育普惠优质的目标具有重要引导作用。上海将持续通过多种形式在全市层面开展《评估指南》专题培训,坚持“儿童为本、过程导向、持续改进”,切实转变幼儿园管理者、保教人员、教研员、评估参与人员的理念和评估行为,合力导向并推动上海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全面提升。